地方频道 > 看浙里

文学如海,十年潮声 三毛散文奖何以成为城市发展的文化灯塔?

2025-04-21 09:03:05 来源:潮新闻 作者:记者 周若耶 通讯员 王玮 康明军 编辑:毕真

  文学如海,十年潮声。今年,三毛散文奖迎来与浙江舟山定海的十年之约。

  4月20日,2025“三毛散文奖之夜”在舟山定海隆重举行。本次活动由浙江省作家协会指导,中共舟山市定海区委区政府、舟山市文联主办,定海区委宣传部等单位承办。

  在舟山定海一座小城“种”出了重量级的华语文学奖项,得益于舟山海洋文化、群岛文脉的深厚滋养,也是定海多年如一日决策定力与资源投入、深耕文学沃土、构建文化灯塔的生动体现。

  这场以文学为纽带的文化盛事,不仅延续了作家三毛对故土的深情眷恋,更以“橄榄树”般蓬勃的生命力,长成一片跨越国界的文学森林。

  如今,历经五届十年,以三毛之名创立的文学奖项孕育出了深厚的品牌效应,持续推动定海文化交流迈向国际舞台。更以文润城,产生了广泛的社会影响,为定海“景秀、业兴、风淳、人和”的魅力港城建设注入持久动能,也让我们足以期待下一个发展的十年。

  2025“三毛散文奖之夜”

  是延绵十年的文学盛宴,也是极具标识的文化名片

  “不要问我从哪里来,我的故乡在远方……”一曲由三毛作词的《橄榄树》曾牵动过多少人的心,又勾起了多少人对故乡的情怀。这位足迹远至撒哈拉、南美与欧洲的传奇作家,却始终将祖籍地定海视为精神的原点。

  活动现场

  2016年10月,“三毛散文奖”在舟山定海启动。这一奖项的设立,不仅成为当地极具标识的文化名片,实现了故乡与“小沙女”之间的双向奔赴,也让定海这座小城就此成为了三毛文学精神的具象化载体。

  “三毛散文奖”注重鼓励提升散文创作的水平,致力于推动散文这类文学形式的不断发展。既重视推出优秀散文集,也重视推出优秀的单篇散文作品。既重视大家之作和精品佳作,重视实力之作,也注重力推新人。“三毛散文奖”历经五届十年沉淀,已成长为华语文学界最具权威性的散文奖项之一,为华语散文创作领域持续注入新活力的同时,也有力地推动了华语散文艺术的繁荣发展。

  第五届三毛散文奖散文集奖大奖获奖作家合影

  通过评选和奖励优秀散文作品,“三毛散文奖”激励更多华语作家投身于散文创作,也为无数文学爱好者们带去了一场绵延不绝的文化盛宴。

  对此,获奖作家韩少功曾说:一个奖,它的颁奖机构层级高不高,不是很重要。它的奖金多少也不是很重要。关键是要评得规范准确。它的公开公正公平,就是它的评奖的威信,它获得读者信赖度越来越高的一个根本性的保障。三毛散文奖完全有可能成为一个有高度的、有温度的、很干净的,能够激发文学热情的重要奖项。

  自首届以来,“三毛散文奖”累计征集了3000余件作品。共有122位华语作家获奖,获奖作家中有贾平凹、韩少功、阿来、王鼎钧(美国)、李敬泽、彭程等名家大家。年龄最大的百岁老人王鼎钧(美国),年龄最小的是 25岁的新疆作家巴燕·塔斯肯。参评获奖作家中,有来自美国、日本、加拿大、澳大利亚、新加坡、马来西亚、德国、瑞士、俄罗斯、西班牙、荷兰、奥地利、印尼、菲律宾等地华语作家作品,从参评作者情况看,足以见证“三毛散文奖”的吸引力、广泛性和国际影响力。

  第五届三毛散文奖散文集奖大奖获奖作家王鼎钧送上答谢词

  第五届“三毛散文奖”更在作品征集、评选机制、国际参与度等方面实现全面突破。据悉,本届共收到全球华语作家投稿716件,较首届增长近两成,参评作品数量和参评作家人数均为历届之最。

  中国作协副主席、第五届“三毛散文奖”终评委主任委员阎晶明更表示:“本届作品题材广阔、质量卓越,代表了华语散文创作的新高度。”这一切也正是得益于“三毛散文奖”数年来在选拔高水准作品上的坚持,如今,奖项初创时期的目标,基本实现了。

  是扎根小城的“一棵橄榄树”,亦是蔚然成风的“文化森林”

  从三毛散文奖奖杯上曾镌刻六片橄榄叶到官方公众号“梦回橄榄树”的苍翠图标,从获奖作家亲手栽种的橄榄树林到全球文创产品上的婆娑树影,橄榄树已成为三毛散文奖最鲜明的文化图腾。

  为何是橄榄树?这里面有文化元素的考虑,也有文化情怀的追求。由三毛作词的《橄榄树》意象,承载着和平、生长与联结的深意,在定海这座小城,种下的不仅是文学奖项,更是一片不断生长、跨越国界的文化森林。

  《橄榄树下的回声》三毛文学分享会

  创新和延展在第五届“三毛散文奖”表现得尤为突出。这其中,涵盖文学对话、展览、研学三大板块的“三毛文学周”活动可谓亮点纷呈、呼声一片。

  聚焦青少年群体,赛事首次与喜马拉雅、南方周末等头部媒体开展三毛散文诵读、散文写作训练营等活动。在喜马拉雅平台开展的“我语三毛·在定海”三毛散文诵读活动,至今已经收集837个参与作品,130800次播放量。活动在小红书、抖音等社交媒体、平台进行广泛宣传,发布76篇文章,超过10万+曝光量。与此同时,联合南方周末开启《散文写作训练营》,邀请知名作家通过线上课程形式,为广大散文写作爱好者提供针对性培训,搭建属于写作者的分享、交流、共进平台,观察三毛散文奖这一“文化金名片”与定海产生的深远效应,讲好文学与城市发展相融的新故事。

  获奖作家李敬泽在浙江海洋大学开讲

  4月20日下午,获奖作家李敬泽在浙江海洋大学开讲,吸引了近千名师生参与;浙江省散文学会会长陆春祥以《做一颗读书种子》为题,呼吁青年扎根阅读与写作。通过举办全国性散文创作论坛、本土文学精品专题研讨会、名家有约·文学讲座等系列活动,邀请著名作家、评论家、编辑等走进定海,更深层次开展文学对话,创作更多有温度的优秀作品。“心海之歌”——三毛文学手稿特展在浙江文学馆开展,更是首次公开展出三毛亲笔书信、书画及《撒哈拉的故事》创作手稿,辅以第五届获奖作品介绍,吸引逾万人次参观。

  定海充分发挥三毛文学的纽带作用,在第五届三毛散文奖新闻发布会上,开展“以故乡名义·推介定海”城市推介会、“三毛之路”全球旅游线路发布等系列活动,让文化名人、文化品牌、文化名城相融相承,进一步发挥文化溢出效应。

  本届“三毛散文奖”还是文化出海的重要实践。2024年,舟山与西班牙拉帕尔马岛正式缔结友好城市关系,“三毛足迹”精品旅游线发布。2025年3月26日,西班牙加那利群岛Telde市政府、中国舟山定海三毛研究会、西班牙加那利华人华侨协会等联合举办“念念不忘 必有回响”三毛纪念活动。在Telde市政府举办的“山海念影 寻迹三毛”摄影展上,中西观众进一步了解三毛的人生轨迹。现如今,“森林”的边界还在不断拓展,创新性的跨界融合持续为这棵文学之树注入活力。

  是文学高地的“一座灯塔”,更是润泽城乡的“一脉活水”

  文化是一座城市的根脉和灵魂,也是城市最核心、最持久的竞争力。文化品牌是城市文化的代言人,是最有力的宣传者。十年来,定海以“三毛文化”为内核,努力打造“三毛品牌”,将文学基因融入城市肌理。

  三毛文化村

  现如今,“三毛散文奖”不仅是文学高地的一座灯塔,更是定海润泽城乡的一脉活水。通过深耕“文化惠村”“文创富村”路径,定海以三毛精神为纽带,探索出一条“一村一品”差异化发展的创新之路,让文学与乡土交融,传统与现代共生,书写了人文乡村建设的鲜活篇章。

  定海的三毛文化村,正是文学与乡村共生的典范。这里不仅是三毛祖籍地,更依托三毛祖居、散文奖展陈馆、名家工作室等文化地标,串联起一条“可走可读”的文学景观带,打造出一条“文学+旅游”的沉浸式体验线路。

  三毛祖居

  村子里的老旧民居经过修葺改建的民宿越发火爆,村民虞大姐说,她的老房子租给了文旅公司,平时她就在民宿工作拿工资,再加上租金一年收入可观,她感慨道。除了将民居院落改造成特色书屋、精品民宿,村里引入“心忆空间”文创集市、台爸王餐厅等业态,在输出三毛文化的同时进一步丰富村庄产业,实现游客量的跨越式增长……以三毛文化为核心,探索“一村一品”发展路径,让文化真正惠及百姓。

  在第五届三毛散文奖新闻发布会上,当主办方被问及,三毛散文奖作为定海的文化金名片今后如何在“以文润城”中发挥更大的作用。对此,定海区委宣传部主要负责人表示,写好以文润城这篇文章,一是要进一步提升三毛散文奖的品牌影响力。海纳百川,诚邀海内外文学爱好者、三毛粉丝来定海,让三毛散文奖更好地辐射全省、全国、乃至全球华语群体。让文学走向世界,让世界了解定海。二是要在传承和弘扬中彰显定海人文内涵。以传承三毛人文精神为契机,深入梳理定海文化脉络,讲好东海云廊、东海百里文廊人文故事,展现定海古今融合、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城市内涵。三是要在打造特色中推动文化旅游深度融合发展。以三毛文化为核心,培育出更多可看、可听、可玩、可感的旅游元素和服务场景,以文塑旅,以旅彰文,以高品质文化供给助力“景秀、业兴、风淳、人和”的魅力港城建设。

  一个奖,活跃一座城。以三毛文化为切入口,发挥好友好交流城市的资源优势,定海正在努力用好“三毛散文奖”这一重要文化窗口,推动三毛文化“引进来”“走出去”,讲好“舟山故事”“浙江故事”,发挥文化更大效应和影响力,并以此为平台有效推介舟山群岛,实现产业升级、文化交流协同发展。

  从一个人到一座城,从一本散文集到一片文学森林,三毛散文奖用十年时间完成了文化原乡的当代建构。2025年春天,这场跨越十年的文学之约再度启程——全球作家共聚定海,在三毛祖居的百年樟树下诵读新作,在东海之滨探讨“流散写作与精神归属”,让定海的潮声与世界的文学脉搏共振。

编辑:毕真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