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在线-浙江日报4月7日讯(记者 何贤君 杜羽丰 共享联盟·义乌 陈健贤) 清晨的义乌市巧溪水库薄雾弥漫。一架无人机掠过水面,红外镜头扫描溢洪道闸门;无人船沿着航线行驶,确保水库周围无非法垂钓、采砂等情况;机器狗扒开灌木丛,激光雷达探测坝体裂缝……这是出现在义乌水库水源防护现场的一幕幕“科幻场景”。
汛期临近,水库风险管理又成关键任务。作为浙江省6个现代化水库运管矩阵试点平台之一,义乌通过融合X波段雷达、北斗卫星、智能算法、无人机、无人船、机器狗等“黑科技”,构建了全省首个水库管理立体监测网。
在巧溪水库指挥中心,大屏上跳动着184个监测点位的数据。“过去靠人工巡查,现在实现了‘天、空、地、水、工’一体化监测,监测数据实时传输。”义乌市水务局副局长邵志平指着三维可视化系统“义乌市现代化水库运管矩阵”介绍。
矩阵平台的建成,意味着水库的每一次预警、泄洪都有了经验最丰富的“指挥官”。“暴雨还没落地,雷达就已经开始测算雨量了。”义乌市水务局水库管理中心主任塔娜告诉记者,X波段雷达监测降雨量达到一定数值后,屏幕上就会生成洪水演进模型,并推演出未来72小时将出现的库容峰值,“我们提前开启水库闸门分级泄洪,既腾出防洪库容,又避免水资源浪费。”这套“短临预报+实时监测+洪水预演”三道防线,可以使防洪响应速度提升50%。
目前,义乌市101座水库已全部纳入现代化水库运行管理矩阵平台,通过一体化监测体系,实现全域水库全要素感知、全流程闭环管理和风险智能预警,形成可复制的“防洪+资源化”管理经验,为全省水库现代化运行管理提供样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