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中国式现代化是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现代化。通过建设“共富工坊”促进群众增收致富,是浙江省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的一大举措。浙江在线聚焦全省“共富工坊”建设进程中拓宽百姓就业致富新路子,打造强村富民新场景的好经验、好做法,邀请组工干部、职能部门、工坊群众围坐“共富工坊”,共话美好未来。
【工坊简介】永康市环球工疗·共富工坊在2022年9月正式建成,位于西溪镇西溪村,由浙江环球工具有限公司负责具体运营,主要从事玩具礼品生产加工。该工坊聚焦低收入人群特别是残疾人群体,是集生产加工、技能培训、康复服务于一体的共富工坊。截至目前,已吸纳农村剩余劳动力和低收入农户300余人就业,其中残疾人67名,人均年增收近3万元。
记者:将残疾人之家引入企业来料加工,永康环球工疗·共富工坊是如何体现共富路上“一个都不能少”的?
永康市环球工疗·共富工坊车间负责人吴勇:环球工疗•共富工坊是面向残疾人群体的定向招工式共富工坊,聚焦的是共富征程中“最容易掉队”的“弱势群体”。因招收的人员都是残疾人,劳动能力相对偏弱,所以工坊引入爱心企业,由企业和残障员工们签订劳动合同,缴纳五险,按时发放每月工资,员工每天工作量也相对轻松。
除了帮助残疾人解决增收问题外,我们也注重残疾人心理健康教育、文化滋养等精神层面问题。在我们工坊的残疾人员工,绝大多数是精神残疾。他们如果长期赋闲在家,可能因缺乏人际交流而导致其沟通、学习和工作等社会能力逐渐衰退,甚至与社会脱节。为此,工坊为残障人士配置了独立的工疗车间、培训室、保健室、男女休息室、阅览室、活动室、心理咨询室等,并为符合条件的残疾人提供日间生活照料、技能培训、康复服务、文体服务和辅助性就业服务。此外,我们也和永康市“日行一善”志愿者组织、西溪社工组织等社会爱心团体进行结对帮扶。每天,我们都会安排1小时的文体活动,每半个月安排专职医生进行康复训练及心理疏导,不定期举行职业技能学习、文体技能竞赛等活动。
现在,他们在工坊可以一边稳定就业,一边疗养康复,在简单的劳作中,逐步提升个人的团队协作、语言沟通、学习交流等能力,帮助残疾人恢复独立生活自理的能力,逐步回归社会。
记者:永康民营经济发达,市场竞争激烈。在这样的环境中,吸收接纳劳动能力较弱的低收入人群特别是残疾人群体,“共富工坊”是如何平衡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永康市环球工疗·共富工坊车间负责人吴勇:对企业而言,通过工坊运行及吸纳残疾人就业,可以根据国家有关促进残疾人就业税收优惠政策,享受限额即征即退增值税的福利。因此,由企业投资运营疾残人工疗车间,不仅不会给企业带来负担,还可以帮助企业增加效益。
对村集体而言,由于工坊用地原本是西溪村集体用房,之前一直闲置,没有产生效益,现在通过引入工坊、收取租金,每年可为村集体增收15万元。
对个人而言,工坊员工每人每月得到了工资保障,还能按照多劳多得的计件方式,获得手工活薪资,增加员工收入。
对于残疾人家庭而言,因为原本的照料对象进入到工坊工作,家里人也能够从全天在家照料的局面中解放出来,也能够去其它地方就业,进一步增加了家庭收入。
因此,共富工坊的建立,对企业、村集体、残疾人个人及其家庭而言,都是共赢的。
记者:在“共富工坊”干了一年,对你的生活改变最大的是哪一方面?
永康市环球工疗·共富工坊残疾工友:我叫陈建荣,今年45岁,肢体残疾二级,是中风引起的残疾,平时主要由父母照顾,生活比较困难。去年,经镇村干部介绍,我入职到了环球工疗·共富工坊。到工坊后,我发现工坊里的员工大家情况都差不多,相处起来也都很融洽、轻松。工坊给我们进行就业的指导培训,促使我们实现辅助性就业,让我们有了收入。比如我自己,一到工坊工作,我就签订了劳动合同,每月领取工资,享受社保五险,手工部分多劳多得。我的经济条件也逐步得到改善,上个月我还用自己的工资给家里买了空调,家里人都很高兴。以后,我还将继续在工坊里工作。
记者:“共富路上一个都不能少”,推动农村剩余劳动力就近就业,改善生活是实现共同富裕的必经之路。乡镇作为这项工作的主战场,都做了哪些工作?
永康市西溪镇党委委员沈革:西溪镇在共富工坊建设过程中,一直围绕一个总目标,即强村富民、扩中提低。同时,我们立足于西溪镇“生态影视基地 休闲养生福地”定位,充分发挥生态、影视、旅游、民宿、果蔬等资源优势,形成村村抱团共兴、村企携手共赢、村民协同共享等三种共富路径。
村村抱团共兴就是建强党建联建机制,按照地域相近、产业互补原则,充分发挥先进村、中心村的辐射带动作用,以强村带弱村、以大村带小村,做到抱团发展、共同进步。村企携手共赢就是以产业为纽带,22个行政村结对规上企业,实行党建联动、发展联谋、活动联办、党员联管,实现优势互补、村企双赢。村民协同共享就是以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建设为引擎,通过土地流转、入股分红、劳务就业等方式融入强村公司,实现农民入股拿“股金”、转移就业赚“薪金”、村集体发展产业添“本金”。如西山村集体厂房项目每年120万租金收益,30%归村集体用于再发展,70%用于村民分红,让农民“抱团取暖”抱得更结实、暖得更舒心,实现村集体、村民共同富裕。
记者:先富帮后富,是推进共同富裕的题中之义。如何更好地聚焦形成先富带后富、先富帮后富的新机制,永康在制度、政策层面上有什么举措?对全市“共富工坊”建设有什么进一步规划?
永康市委组织部两新党建科科长胡广宁:“共富工坊”建设以来,虽然在促进村民增收、企业增效、集体增富方面取得一定成效,但总体来说,还是需要进一步探索深化。接下去,永康市将坚持党建引领,充分发挥资源禀赋优势,大力推动“共富工坊”提质扩面。
首先是加强“共富工坊”规范化建设。工坊建设的初衷就是“扩中提低”,让村民就业增收。要深入开展“五全联建”行动,主要包括领导干部包联、部门定期会商等机制全建立,党组织应建尽建做到组织全覆盖,供给需求、支持政策等资源全对接,业务指导培训、定期调度晾晒等运行全监管,建立应急预案、加强除险保安等隐患全防范。
其次是加强“共富工坊”市场化建设。工坊建设涉及到企业、农村、村民等方面,要常态化、稳妥高效运行工坊,需要在惠企、强村、富民相统一上下功夫。要村企入股共建,鼓励村民以劳动力、资金等形式参与,发挥企业技术、管理、销售优势,用好村集体闲置资源。要工作生活共享,建立弹性上下班制度,组建红色配送队伍,促使村民增收、顾家两不误。要经营收入共赢,制定完善“保底+分红”薪酬体系,保障村民计件工资、村集体固定租金,分红年收益利润。
再次是加强“共富工坊”品牌化建设。打造“一镇一品”,建设一批有辨识度的“共富工坊”实践场景、区域集群和共富示范带。强化龙头企业示范带动作用,拓展产业链增值增效空间,吸纳更多村民就业。深入挖掘农业发展优势,用好国家地理标志农渔品牌、乡(土)字号,发展文化创意、农事体验、休闲观光等业态。紧抓数字经济发展契机,发挥电子商务服务平台作用,不断畅通工农产品流通渠道。
记者手记
“快乐”是这里的主题。不论是工作服上的“快乐工疗”字样,还是残疾工友脸上洋溢的笑容,都能让你情不自禁地融入他们。
残疾工友陈建荣说:“我在这里过的很充实,很开心,人也变得开朗了。”我相信这是永康环球工疗·共富工坊中所有残疾工友的共同感受。
与其说这里是一个工作车间,倒不如说是一所康复就业中心。除了从事简单的手工劳动外,八段锦、健康操、大合唱、阅读……各类活动排的满满当当。
“这里的社会效益远远大过了经济效益。”工坊负责人和当地村镇干部告诉我,通过“共富工坊”建设,引入有社会责任感的大企业,盘活了村镇的闲置资产,解决了农村剩余劳动力就业问题。
党的二十大提出,要完善残疾人社会保障制度和关爱服务体系,促进残疾人事业全面发展。
在这里,我从残疾工友的脸上看到了满满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