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在线9月18日讯(通讯员 李军) 于浙江农业而言,2021年注定是一个意义非凡的年份。
这一年的8月23日,我省隆重召开全省农业高质量发展大会,以“一年大突破、三年大跨越、五年创一流”为奋进目标,聚力探索具有先行意义的科技强农、机械强农之路,开启了高质量推进农业现代化的崭新征程。
这是浙江全面重塑农业生产方式、变革农业生产效率的创新之举。这一年,我省始终坚定不移沿着习近平总书记指引的高效生态农业路子,勇扛责任使命,大胆阔步前行,绿色发展步履铿锵:核心技术攻关战等农业“双强”行动“五大战役”全面打响,粮食生产创六年新高,早稻播种面积增量全国第一,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达65.15%、高出全国4个百分点。在经济稳进提质大局中,浙江农业“风景这边独好”。
稳粮重任越扛越稳
秋天是一个丰收的季节。白露时节,在温岭市国聪家庭农场,900余亩晚稻随风起伏,长势喜人。正在田埂边察看晚稻长势的农场主朱国聪一脸喜悦,上半年种了2080亩早稻,平均亩产达到475公斤,比去年亩均增产50公斤。“预计10月底晚稻将开镰收割,目前来看收成也不会差。”他说,去年8月以来,借助农业“双强”行动的“东风”,技术、机械、扶持政策进一步向种粮领域集聚“加码”,让他对种粮前景愈发有信心。
粮食安全是“国之大者”。一年来,我省各地严格落实粮食安全和耕地保护党政同责,结合农业“双强”行动,创造性地落实好“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接地气”的举措不胜枚举:在全国率先开展《粮食安全责任书》党政主要领导双签制,率先建立种粮补贴动态调整机制,率先实行全省域水稻完全成本保险,进一步提高农民种粮积极性和种粮效益;坚决落实耕地保护“军令状”,积极稳妥推进耕地“非农化”、基本农田“非粮化”整治优化,810万亩粮食生产功能区粮食生产贡献率达67%;科学划定国土空间“三区三线”,推进耕地、永久基本农田、高标准农田、粮食生产功能区层层套合……
一年来,我省粮食安全保卫战打得有声有色,亮点纷呈。2021年,全省粮食播种面积1510.1万亩、产量124.18亿斤、亩产411.2公斤,均创近6年新高。今年,我省早稻播种面积增长16.67万亩,增量居全国第一;夏粮、夏油、早稻生产获农业农村部“三表扬”。此外,全省生猪、蔬菜、水产品保障能力显著增强,“菜篮子”拎得更稳。
在今年粮食生产中,农业“双强”行动功不可没。今年,我省共安排省级补助资金超4.4亿元,实施农业“双强”项目194个,这些项目中约九成都与粮食生产息息相关。目前,我省已发放的农机购置补贴中超六成投向粮食生产机械;全省还大力推广水稻叠盘出苗育秧等十大高产高效技术和“稻—豆”轮作等十大稳粮增效模式,为粮食增产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支撑。
农机装备加速迭代
浙江是茶叶大省,近年来受疫情等因素影响,多地出现采摘工紧缺现象。加快推进规模茶园宜机化改造和茶园机械的研发制造,已成为全省茶产业提质增效的迫切需求。
金华市婺城区婺江丝雨茶叶专业合作社有茶园1000亩。去年以来,该合作社对300亩茶园进行了宜机化改造,将大坡改为缓坡,方便茶机“上山入园”。今年5月,该合作社看准时机,引进了婺城区首台乘用型采茶机,为茶园降本增效拓展了新的空间。“购置这款乘用型采茶机,政府补贴50%,合作社仅花费30万元。”合作社负责人赵建平说道,这台新装备采茶综合效率比普通采茶机提高3倍,采摘成本降低了80%。
“去年以来,金华加大对茶产业等农业主导产业机械装备的补助力度,鼓励农业经营主体引进新型农机并试验示范,全面提升农业机械化水平。”婺城区农业农村局有关负责人表示,当地将积极推广乘用型采茶机等新型农机装备,提升农业生产效率,让更多农户受益。
农业的根本出路在于机械化。婺城区的生动实践,只是浙江一年来大力推进机械强农的一个缩影。
过去一年,我省大力推进农机装备补短板行动,共研制推出小型高速插秧机等农机新产品70个,进一步扩大农机购置补贴范围,新增各类农机装备6.5万台(套),农业生产“机器换人”步伐不断加快。
一年来,我省因地制宜加快推进宜机化改造,一批田成方、路成网的宜机化耕地和园地已跃然田间。针对农业社会化服务短板弱项,我省创新推进现代化农事服务中心建设,引导农机社会化服务组织向区域化、专业化、“一站式”方向发展,力争到2025年建成300个现代化农事服务中心。
目前,全省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已达74.9%,领跑南方12个丘陵山区省份,成功获批全国唯一的丘陵山区适用小型农业机械推广应用先导区。
科技创新成色更足
走进位于绍兴市上虞区的浙江雾耕农业科技有限公司“植物工厂”,大棚内的栽培架上长满了碧绿鲜嫩的蔬菜,煞是养眼。
据了解,该“植物工厂”采用气雾栽培技术,可根据蔬菜生长需求精准供给营养,实现了从育苗到采摘的全程自动化生产,光黄瓜一项,每亩年产出就达到4万公斤,效益显著。
农业科技创新应用,是我省提升农业劳动生产效率和农业竞争力是“关键一招”。一年来,我省奋力推进科技强农,让农业插上科技的翅膀,让越来越多农民挑上农业现代化“金扁担”:挂牌成立浙江省种业集团,15家单位入选国家种业阵型企业,湘湖农业实验室揭牌成立,种源“卡脖子”技术攻关力量持续增强;实施农业“双强”重点突破试点项目,形成“政府+科研机构+涉农企业”多跨协同攻坚之势,组织实施“双尖双领”重点研发计划项目78项,重点核心技术攻关持续发力;“三农九方”农业科技协作不断深化,省市县联动派遣科技特派员1万人次,农业科技转化“最后一公里”有效打通。
一组组翔实的数据诠释着浙江一年来农业科技创新的亮眼成色:去年,全省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65.15%,高出全国4个百分点;育成国家、省级审(认)定农业新品种83个,“甬优”系列杂交稻育种领跑全国,西兰花国外品种垄断局面被打破,主要农作物良种覆盖率98%,重要畜禽良种覆盖率96%。
农业科技创新与数字化改革的交相辉映,正引领着浙江农业奔向未来。“浙江乡村大脑2.0”正式上线,“浙农码”累计赋码用码量超5000万次,“浙农”系列数字化应用场景全面开花,“仙居杨梅产业大脑”等一批农业全产业链数字化应用应运而生,一批现代化农事服务中心与数字化加快融合,为“一站式”农事综合服务提供了解决方案,未来农场、数字农业工厂茁壮成长,数字化改革,为我省现代农业注入了智慧、高效、竞争力等时代元素,农业高质量发展的路子越走越宽。
筑基垒塔,再启新程。站在新起点上,农业“双强”行动已锚定“三年大跨越、五年创一流”的目标,蓄力加码,积厚成势,推动我省现代农业在高质量发展道路上阔步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