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频道 > 看浙里

向镇域样板挺进 看萧山义桥如何“三步”先行

2022-07-04 17:05:00 来源:浙江新闻客户端 作者:陈松 黄坚毅 编辑:谈佳轶

  编者按:“渔浦江山天下稀”。昔日渔浦,所指就是今日的萧山区义桥镇。这座千年文化古镇,引人入胜的地方究竟在哪里?浙江省第十五次党代会提出,未来5年奋斗目标,浙江要在高质量发展中实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富裕先行和省域现代化先行。对照这一目标,我们从义桥新定位中寻找答案——山水新都市、创智新高地、渔浦新义桥,打造共同富裕镇域样板地。即日起,浙江新闻客户端推出专题《“义”气风发向共富》,解码义桥打造共同富裕镇域样板的探索实践。第四篇分析义桥如何着眼当下布局未来。

  共同富裕是一个长期的历史过程。实现这一宏伟目标,要秉持实事求是的精神,分阶段扎实推进,逐渐从量变走向质变。

  打造共同富裕镇域样板,对于义桥而言,是一个长远目标。现阶段,义桥为何提出“山水新都市、创智新高地、渔浦新义桥”的发展导向?又如何因地制宜、循序渐进地探索有效路径?

  结合义桥今年重点实施的三大行动——“义起·美丽”“义企·升级”“义治·未来”,我们进行一一分析。

  义起·美丽

  推动全域环境向美丽宜居提升

  在义桥镇,有一座望江阁,登阁眺望,可见其“揽山依江、三江穿城”的壮阔景观。

  沿着时代高架南下,你又会看到,义桥北部高楼林立,城市形态初具雏形。

  兼具“城”和“乡”两种风貌,是义桥镇的独特优势。镇党委书记莫勤恒说,打造山水新都市,就是要同步发展城市和乡村区块,重塑城市与乡村、创新与创业、生产与生活的关系,把城市轻轻地放在山水田园之间。

  近年来,在小城镇综合整治、美丽城镇、美丽乡村等创建中,义桥的城乡面貌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小城镇“颜值”不断刷新。不过,距离山水新都市的目标,还有一段距离。

  “义起·美丽”行动,便是义桥的关键一招。

  它以“最美山水”“最美乡村”“最美城镇”“最美项目”四大子行动为载体,重点围绕道路沿线、入城口环境、美丽乡村等16个方面开展整治,推动义桥全域环境由干净有序向美丽宜居整体提升。

  在浦阳江畔,美丽滩涂整治二期工程即将完工。整治后的滩涂,将一改往日建筑垃圾、生活垃圾乱堆的面貌,“变身”由鱼塘、花海、多彩农田等构成的沿江景观带。

  据悉,义桥共有约3000亩的滩涂面积。两年前,义桥实施了一期工程,在滩涂上打造了湿地公园、诗意林、生态足球场等,群众反响非常好。二期工程结束后,义桥美丽滩涂的面积将达到1500亩。

  视线拉到广袤乡村。义桥镇21个行政村,形成了整治村-提升村-示范村-未来乡村的梯次创建队伍,各个村都卯足劲补短板、强优势、塑个性,不断提升乡村振兴的内生动力。

  正在创建未来乡村的昇光村,就是代表之一。它一手深耕“名医故里·红色昇光”文化品牌,勾画全新的爱国主义教育路线;一手聚焦“康养+农旅”,重塑田园风光,整合盘活现有资源,谋划升级版“一日游”路线,引进复建康养产业项目,努力实现从乡村建设到乡村经营的转变。

  在日渐成形的城市区,义桥尤为注重窗口形象的打造。16项整治工作中,有13项涉及城市环境,包括杆线设施、道路秩序、广告设施、绿化管养、入城口环境、市容管理等,划分得非常细致,足见义桥用心之深、力度之大。

  例如,杭州绕城高速义桥互通,它是义桥的“门户”,关乎第一印象。在“义起·美丽”行动中,义桥对高速出入口景观进行重点改造,私种菜地全部取缔,绿化布局不再杂乱无章,视觉效果明显改善。

  义企·升级

  推动经济发展向质量高优提升

  共同富裕的基础是高质量发展,支撑高质量发展的经济基础是产业。其中,制造业又是三次产业中的“顶梁柱”,制造业强则经济兴、百姓富。

  去年,义桥镇入围全国综合实力千强镇,排名全国170位。亮眼的成绩背后,制造业表现亮眼:床垫布和五金配件两大支柱产业,年工业生产总值达200亿元,五金工具类全国市场占比达18%,床垫布全球市场占比达43%。

  高点起跳,义桥如何向高质量发展发起冲锋?

  抢抓杭州大都市区建设、杭州高新区(滨江)萧山特别合作园等时代机遇,义桥的答案是着力建设创智新高地,推动经济发展从规模总量向质量高优提升。

  创智新高地,顾名思义,就是以创新和智造为引领,打造经济发展的新增长点。

  “义企·升级”行动,高度匹配这一发展思路。它共有10大行动,包括平台提升、双招双引、数字赋能等,是义桥为经济增后劲、促转型、求突破而打出的一套“组合拳”。

  这套“组合拳”的打法,十分契合义桥的产业实际。

  针对体量庞大的传统产业,义桥以数字赋能促转型升级。“我们通过引导龙头企业建设数字车间、智能工程,示范引领带动整个产业走向高端化、智能化。”义桥镇区域发展办相关负责人说。

  目前,义桥镇的宏骏公司、杨氏实业、赛纺科技3家企业,分别作为汽车零部件、五金配件、纺织行业的企业代表,正在大力开展数字化改革。杨氏实业通过引进各类自动化设备,上线数字化管理系统,实现了生产质效大幅提升、单位能耗和次品率的大幅下降。

  抓好传统产业转型升级的同时,义桥镇也在积极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

  数字经济,正异军突起。1-5月,义桥镇14家数字经济企业中,有6家企业销售产值同比增幅在30%以上。其中,杭州安影科技有限公司的增幅高达13倍。

  近年来,随着杭州城市框架的拉大,义桥的区位优势不断增强,双招双引的成效也越来越明显,目前已有昶电新能源科技、续航设备科技、永谐通信实验室、诺特健康、万达电子级和医用级气体等多个新兴产业项目相继落地。

  今年3月,杭州高新区(滨江)萧山特别合作园的成立,更是给义桥经济高质量发展带来了新机遇。

  特别合作园,打开了一条高新产业辐射的通道,推动先进制造业大项目、产业链关键制造环节跨区域落地。义桥乘势而上,以三江创智新城为核心,谋划了“一核四副”产业新格局,以“一核”带动“四副”转型升级,发展以高端装备为主的先进制造业。

  为做好产业承接,义桥镇不仅大力实施“腾笼换鸟”,腾出了720余亩产业用地、19.3万平方米闲置厂房,还有重点地“筑巢引凤”,将三江创智新城、杭州永利百合制造产业园、民丰工业园作为新兴产业的重点载体,打造产城人文融合的产业社区,吸引优质项目入驻。

  如杭州永利百合制造产业园,今年已投入1200万元改造提升的配套设施和服务中心,还引进了一系列上下游产业链服务商,以及酒店式人才公寓、高品质超市、数字管理系统等。目前,总投资5亿元的至臻轴承科技项目已落户该园区,预计8月份投产。

  义治·未来

  推动镇域治理向精细融合提升

  义桥是渔浦文化的发源地、浙东唐诗之路源头。历史上,李白、杜甫、谢灵运、陆游等多位文人墨客,都曾游览过义桥,为风光绝妙的渔浦留下数百首诗词歌赋。

  时至今日,渔浦文化、诗词文化,仍在义桥生生不息。近年来,义桥成功创建了“中华诗词之乡”,投资数亿元打造里河古街、“诗意林”公园等文化空间,编写了渔浦文化系列丛书,创办了《渔浦》杂志,群众无论年龄大小、职业身份都可以投稿,形成了“处处可见诗、人人喜爱诗”的良好氛围。

  文化是义桥发展的根和魂,它映照着过去,也指引着未来。渔浦新义桥的建设,是在立足文化浸润的基础上,增加了新时代的新要求:坚持党建引领,涵养大气、包容、开放的第一气质。

  “义治·未来”行动,把文化兴镇理念落到了实处。这一行动,主要着眼在文化赋能、数智赋能、党建引领三个方面,目标是带动基层治理能力提升,实现治更优、民更乐、心更顺。

  酝酿举办第二届钱塘江诗词大会、高起点规划渔浦十里风光带、结合美丽乡村建设一批有特色的文化院落、高标准建立渔浦文化研究会、打造钱塘江诗词展示馆……这一系列新提上日程的文化项目,无一不是围绕文化传承、文化普惠、文旅融合展开,将推动形成共同富裕更基本、更深层、更持久的动力。

  例如,渔浦十里风光带,就是一个“文化+景点”的文旅融合项目。利用美丽滩涂二期整治的契机,义桥对200亩滩地进行文化植入,设置了渔浦盐务、驿站、渔浦司等景观节点,重现渔浦古渡繁华场景,届时这里将成为义桥旅游一个新的打卡点。

  数字化改革引领下,义桥基层治理手段、治理模式、治理理念也在不断创新。

  “一网统管”和大综合一体化改革,实现了“一屏观全域、一网管全镇”。在两大改革推动下,义桥镇以智治中心为中枢,建立起“行政执法+应急处置+专职网格”的全域联动体系,多跨疑难事项得以统一受理分析、分拨流转、处置反馈,最快30秒启动响应,10分钟就能到场处置。

  村级印章被关进了“智慧套筒”。印章虽小但权力很大,为破解人情章、面子章等监管难题,义桥创新实施印章数字化监管新模式,盖章过程和内容全部线上留痕,审批通过才能解锁“智慧套筒”进行盖章,不仅实现了随时随地盖章,方便群众办事,还真正将小微权力“管”了起来。

  放眼义桥,创新治理的新举措、新亮点层出不穷:正在升级的微信治村3.0、持续深化中的“交治警务融合”模式、正在建设的数字乡村、智慧社区、智慧学校……一幅看得见、摸得着、真实可感的幸福图景正在渐渐形成。

编辑:谈佳轶
相关新闻
浙江在线新闻网站版权所有 Copyright © 1999-2023 Zjol.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