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在线2月10日讯(记者 余爱华 通讯员 严佳鑫)浙江是“两山理念”的发源地,在“碳”索“金融活水”守护绿水青山上,具有深厚丰富的实践经验。2024年以来,交通银行浙江省分行深植绿色发展理念,通过完善ESG标准体系、搭建ESG评价系统、加强产品设计与供给,创新ESG长效评价机制,加大绿色项目融资,为浙江发展注入“绿色动能”。
创新ESG评价机制 不断推出创新产品
绿色资源如何量化、如何建立标准化评估流程,是制约绿色产业发展的一大因素。交通银行在湖州创新性运用ESG理念为解决这一难题提供了新的思路。
ESG顾名思义,是指以环境(E)、社会责任(S)、公司(G)为指标的国际主流评价方法。作为较早引入ESG的国有大行,交行浙江省分行于2023年开发完成系统内首个ESG评价系统(湖州定制版),并荣获“2023中国金融创新”优秀案例奖。
2024年,交行湖州分行延续在ESG领域的先行优势,推出“ESG智造贷”、“ESG可持续发展贷”等产品。ESG产品的推出,让绿色企业获得“实惠”。在浙江某新材料有限公司的厂房,反向挤压机、配套自动化高端设备、高效节能环保熔炼炉等一批崭新设备正在安装,这将为企业的铝合金新材料产业化转型打下坚实基础。
“了解到企业的转型需求后,我们主动上门对接,为企业开辟绿色通道,并结合ESG评价体系予以一定的利率优惠,最终提供了7亿元授信,以及近9000万元的流动资金贷款,还协助企业申请到了一笔绿色贷款贴息补助。”交行湖州分行相关负责人介绍道,“在我们的支持下,企业仅用一年就完成了项目建设并投入试生产。”截至2024年末,交行湖州分行人行口径绿色信贷余额约占全部贷款余额的29.55%,绿色信贷余额较年初净增约10亿元,增速20.45%。
此外,在2024年5月14日的湖州市设备更新推介会上,交行浙江省分行与湖州市政府签署了450亿元战略合作协议,为推动湖州市转型金融改革创新试点建设提供“加速度”。
加大绿色项目融资 助力环境保护
在河西走廊西端,一排排发电风车组成了白色的“森林”,在大漠上绵延,形成了当地一道靓丽的风景线……这便是“肃北县马鬃山饮马峡10万千瓦风电项目”。
“饮马峡风电项目”建设初期,浙江的投资企业面临较大的融资需求。交通银行浙江省分行快速响应客户需求,联动甘肃酒泉分行,为企业量身定制综合金融服务方案。“我们银行长期关注着新能源行业的发展,持续优化更新支持清洁能源产业链相关专项授信策略,推动能源结构优化和效率提升。”交通银行浙江省分行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分行克服异地授信贷前调查成本高、贷后管理难度大、信息传递不对称等困难,给予了该项目4亿多元的授信支持。项目建设期为信用贷款,投产后追加以电费收益权质押为担保方式。
饮马峡风电项目建成投运后,能够将酒泉巨大的风能储备转化为庞大的电力供应,不仅保障当地的能源供应,促进清洁能源产业发展,还能通过特高压通道将风电输送至湖南,提高新能源发电在湖南电网中的比重。
据测算,该项目年上网发电量在3.2亿千瓦时,可满足13万户普通家庭全年用电,每年可节约标准煤约9.83万吨,减少二氧化碳排放约26万吨。
量身定制“绿色通道” 融入地方发展
衢州是浙江省乃至华东地区非常重要的生态屏障,但当地的产业结构一直以重化工业和高碳农业为主,在节能减排方面面临着诸多挑战。为此,衢州政府积极推动产业绿色化转型,并出台一揽子支持政策。
交行衢州分行把握地方发展时机,积极推动当地绿色金融发展。“碳达通”便是该行联动衢州政府,给予纳入绿色或“双碳”认证的小微企业“信贷优惠”的一款金融产品。该产品核心系统实现与“衢融通”平台的对接,可进一步前置信贷流程,完善风险把控。
浙江万里扬新材料有限公司作为江山市重点企业,2024年有着年产12万吨新能源汽车合金结构件的目标。追溯到年初,这家企业却面临边生产、边建设的难题,存在较高的融资需求。
交行衢州江山支行了解到企业困难,积极争取,为该公司授信5000万元。“银行的融资为我们顺利建成生产线提供了资金保障。2024年7月,我们的车间基本建设完成,生产效率有了质的飞跃。”企业相关负责人王峰说道。
截至2024年12月,交行衢州分行通过“碳达通”系列产品的推广,已为49户碳账户企业提供信贷资金24.28亿元。
2024年,交通银行浙江省分行发挥绿色金融发展委员会“把方向、促协同”的作用,在支持绿色产业发展的道路上,主动对接“千项万亿”重大工程,落深落实金融“活水”的灌注力度和准度,积累了有效经验,在全辖培育了省分行营业部、湖州长兴、温州信河、温州开发区等4家绿色机构。
交通银行浙江省分行党委书记、行长陈俊表示:“下一步,我们将统筹发展绿色金融与转型金融,致力于让更多的金融‘活水’流向绿色能源、降碳减污等重点领域,提升业务‘含绿量’;同时,创新产品和场景应用,加强上下游产业链趋势研判,探索供应链金融工具在绿色普惠领域的创新应用,进一步擦亮绿色金融底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