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频道 > 聚民生

通讯“老物件”展览,带你慢品光阴的故事

2022-09-28 14:20:05 来源:金华新闻客户端 作者:记者 毛伟军 通讯员 卢美玲 编辑:袁森

  红色电信经历了从“半部电台”到云监工的百年光辉历程。为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东阳市通讯史料馆展出各种通讯“老物件”。

  东阳市通讯史料馆于2014年7月1日建馆,后搬迁新址重新布展,对原有的展览内容进行扩充,2021年10月1日重新开馆。展陈以史料和实物为主要载体,用于抢险救灾的“八一”小型电台、1956年上海自制的BD55型电传机、磁石电话交换机、20世纪50年代的电信专用收音机、寻呼机……从电报通信、市内电话通信、长途电话通信到无线通信等各类电信设备,史料馆内展出自民国到如今实物203件、历史图片162件,另馆内收藏史料3000多件,展现了历经世纪风云变幻,东阳电信事业波澜壮阔的发展历程。

(用于抢险救灾的“八一”小型电台及局部)

  展陈分为四个部分,分别呈现了“电信溯源”、“从无到有”、“艰苦创业”和“改革开放”不同历史时期的通讯事业发展。

(1938年9月30日出版的《东阳县全图》,将擬设电话机、擬设电话线、电话线、电话机、邮政局、邮政代办所等作为重要标志录入)

  东阳通讯史最早追溯至宋代,“驿传”是最早形成规模的信息传递的方式,其基本功能是传递官府公文。几百年来,人们依靠这种最原始的方式传递信息。光绪二十三年创办大清邮政官局,传统陈旧的驿递方式才被现代邮政取代,同时也开启了平民化、商业化的“邮传”概念。但在其后的一个多世纪里,由于连绵的战争和科技的落后,通讯事业发展缓慢。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国家实施改革开放政策后,我国的通信网络经历了历史性的巨变,实现了从无到有、从弱到强的跨越式发展。现代通讯技术深入每个家庭,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作出巨大贡献。

(BD055型电传打字机)

(1997年5月17日,IC卡、磁卡、公用电话话机开通)

  通讯事业飞速发展离不开几代通讯人的不懈努力。民国电话开通初期,长话价格为0.9元/分钟,而当时普通工人月收入仅七八元。新中国成立时,全国仅有26万部电话,普及率为万分之五。1956年,东阳邮电局完成“乡乡通电话”工程建设,从此各乡都通上了电话。1992年,全市电话实现程控化。1993年,移动电话A网基站开通。1993年,GSM数字移动通信基站建成。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1997年,东阳移动公司从东阳邮电局剥离独立运行;1998年,邮政和电信实现分营。经历了多次分离、合并、重组,电信始终站在改革前沿。2000年,全市动员“电话脱贫、信息致富”,先后建成20个“电话镇”,753余个“电话村”,省人民政府命名东阳为“电话市”。2001年,网络扩容,网速提升,“窄带”升级为“宽带”。2008年,电信接收联通CDMA全网,移动通信市场呈现“三组鼎力”态势。

(邮电部宣传画)

  伴随着通信事业的蓬勃发展,人们的生活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过去在公用电话旁排队的景象已不再,大哥大、BB机成为了九十年代的青春记忆。现如今,手机已经成为人们日常生活必不可少的一部分,通信技术更是深入到生活的方方面面,千兆宽带、智慧监控、网络电视、智能家居等等应用正在改变人们的生活方式,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带来生产力的跨越和生产模式的转变。

  在党的二十大召开之际,该史料馆展陈再现了这段艰苦创业的光辉历程,书写了技术革新的历史轨迹,定格了一幕幕激动人心的瞬间,无论是电信从业者,还是受益于通信发展的用户,都可以从这里找到时代的记忆,汲取前进的力量。

编辑:袁森
相关新闻
浙江在线新闻网站版权所有 Copyright © 1999-2023 Zjol. All Rights Reserved

红色电信经历了从“半部电台”到云监工的百年光辉历程。为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东阳市通讯史料馆展出各种通讯“老物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