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频道 > 聚民生

萧山瓜沥:“青蓝相继”培养年轻干部

2022-08-19 14:02:08 来源:浙江在线 作者:通讯员 叶琴芯 编辑:谈佳轶

  浙江在线8月19日讯(通讯员 叶琴芯) 近年来,浙江省杭州市萧山区瓜沥镇持续开展“沥学堂·青蓝工程”行动,聚焦强基固本、加快人才集聚,成立工作专班,组建青蓝班委,发布特色LOGO。采用“学习培训、专题调研、风采展示、实践锻炼”等模式,有计划、有重点的培养造就一支数量充足、结构合理、素质优良、本领过硬的新生代瓜沥铁军。

ea9d42068c264a3bc0f429f8a4df007.jpg

  统筹规划,把“青蓝工程”作为一项系统工程来抓。培养年轻干部是一项系统工程,我们从顶层设计入手,加强规划、压实责任、有序推进。一是创新引领,实施“人才强镇”战略,为瓜沥“兴城拓港”涵养气脉、提供支持。创新观念、打破传统,做到凭实绩、凭素质、凭作风用干部。通过动员部署、舆论宣传等形式,统一思想,营造氛围,为培养年轻干部培植土壤。二是加强规划,提升站位高度、拉长时间跨度,结合瓜沥工作实际,制定“沥学堂·青蓝工程”的近期和中长期发展规划,确保年轻干部培养工作有意识、有组织、有计划、有步骤。三是强化责任,党委切实担负起培养年轻干部的政治责任,作为干部队伍建设重要内容来抓,列入党委工作重要议事日程,健全和完善以目标管理、教育实践、定期考核等为基本内容的工作责任制,确保“青蓝工程”工作落到实处。

3d92961888f09e1c9ab72b16bc43f1e.jpg

  引渠拓源,把“青蓝工程”作为一项基础工程来抓。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建立优秀的“青蓝工程”学员队伍是培养年轻干部的基础。我们通过多种途径、多渠道发现人才,积极建立数量充足、岗位多样、专业配套、素质优良的学员队伍。一是建立和完善动态推优制度,结合招考新进、任务考验、岗位锻炼等工作,发现、选拔一批优秀镇机关85后干部,动态纳入“青蓝工程”队伍。二是建立和完善双向联系制度,定期向全镇各部门及群团组织征求意见,请他们推荐优秀年轻干部,及时将各方面比较成熟,有发展潜力的年轻干部充实到“青蓝工程”中来。三是建立和完善考察培养制度,建立以定期考察、经常性考察,和进“青蓝工程”队伍后的追踪考察为内容的动态系统,实行优存劣汰,使学员队伍既保持基数又保证质量。

  撑腰鼓劲,把“青蓝工程”作为一项提升工程来抓。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我们将加强对“青蓝工程”学员的培养,做到人岗相宜,能责相配。一是加强教育培训,按照“素质能力缺什么补什么”、“培养目标需要什么补什么”的原则开展培训,加强对经济社会发展和基层治理方面知识的学习,通过开展讲座、交流体会、参观见学等形式,培养适应基层工作的“全科干部”。二是强化实践锻炼,有计划、有步骤地安排学员参与党委政府的中心工作、重点工程,开展“我为瓜沥发展献一策、我为村级建设出一招、我为基层治理解一难”的“三个一”活动,使学员尽快熟悉工作环境,掌握所驻村的基本情况,参与解决村社内重大事项,让学员真正成为推动瓜沥发展的新生力量。三是开展交流轮岗,丰富学员的工作阅历。针对学员业务单一,多行业、多领域工作经验不足的特点,加大交流轮岗力度。通过推荐优秀学员到上级部门挂职锻炼,选派学员在镇机关部门、各村社之间进行纵向交流,在党政、党群、城建、招商、信访等各办局之间进行横向交流,使学员在不同领域、不同层次、不同岗位上学习知识、丰富经验、提高综合能力。

  跟踪问效,把“青蓝工程”作为一项目标工程来抓。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在下大力做好培养的同时,更要注重日常管理与监督。一是组织新老结对帮带。实行领导干部+年轻干部的“1+1”帮带模式,对年轻干部进行跟踪培养,有意识的交任务、压担子,及时在工作开展上予以指导与支持,不断强化他们的组织领导和决策能力。二是抓好常态考察考核。在单位年度考核和平时考察中,注意了解掌握年轻干部现实表现和工作实绩,及时将意见通过一定方式反馈给本人,引导他们发扬成绩、弥补不足。并对考核不称职,发现违规违纪的,不再列为“青蓝工程”培养对象。三是建档学员管理数据。通过建档立制,详细记载学员的基本情况、主要简历、奖惩情况、培训情况、考核情况,掌握学员的成长轨迹,有效完善全程监督,作为培养、管理和选用的依据。四是健全谈心谈话制度。畅通沟通渠道,及时掌握学员的思想动态,通过定期谈话、征询谈话、诫勉谈话等方式,使得有想法能倾诉、有压力能疏导、有困难能帮助、有不足能指出,为学员创造良好的成长环境。

编辑:谈佳轶
相关新闻
浙江在线新闻网站版权所有 Copyright © 1999-2023 Zjol. All Rights Reserved

近年来,浙江省杭州市萧山区瓜沥镇持续开展“沥学堂·青蓝工程”行动,聚焦强基固本、加快人才集聚,成立工作专班,组建青蓝班委,发布特色LOG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