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在线-德清新闻网讯(记者 张志炜)翻开湖州市德清县域地图,连绵的绿水青山,是其明显的生态烙印。得益于对GEP生态价值转化的探索实践,如今这些清新的空气、清澈的溪流都能“卖”上大价钱。
2019年湖州市德清县与中科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共同成立了“两山价值转化”研究中心,在全国县域中首批试水 GEP 核算研究,将无价的生态系统“有价化”来核算“生态账”。
三年来,湖州市德清县逐步实现了从研究到核算再到应用的全面跃升,形成一整套生态价值的评估、监测与管理体系,为生态资源管理、生态红利共享提供了全新路径。
摸清生态家底推动规划布局最优化
两个项目都想争取同一地块,优先供给谁?将两个项目的承诺亩均税收、投资强度等基础数据导入GEP核算决策支持系统,一秒即精准计算出结果:国珖(浙江)医疗项目胜出。
系统显示,项目地块的初始GEP值评估为1165.96万元,两个项目都会对地块的“身价”造成影响。其中,国珖(浙江)医疗项目落地后,该地块区域内生态资源的“价格缩水”709.86万元,但是竞争对手项目对周边环境的水源涵养、洪水调蓄等几项指标影响更大,生态成本多了近162万元。“生态身价”缩水率低者,项目更优质。
今年年初,湖州市德清县与中科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联合开发的德清GEP核算决策支持系统正式上线运行。该系统依托一体化智能化公共数据平台,将全县农林产品、水资源、大气环境等生态环境相关数据流汇聚形成“生态资源数据库”,精准地算出每块地的“生态身价”。企业来投资,只需将基础信息输入系统,就能得出核算结果,项目的生态影响一目了然。
除了应用于项目准入预评价,GEP核算决策支持系统也为实施绿色发展财政奖补、分配生态补偿资金提供精准数据支持。县生态文明办相关负责人表示,现在可以通过对区域年度GEP绝对值、增长率、生态保护红线区GEP贡献率等指标计算,合理分配生态补偿资金,确保奖补更精准。
量化生态效益推动价值变现多途径
在生态价值转化应用的道路上,如何将无形的生态资产转化为民众看得见、摸得着、感受得到的有形价值是一道必答题。为此,以GEP核算为基础的GEP金融贷、“生态绿币”等应用在湖州市德清县应运而生。
水木莫干山都市农业综合体项目由于采用“农产品全链条数字化”模式,固碳释氧、水质净化等方面产生的生态价值远高于传统项目,当前GEP总价值达到1439万元,比运营初期增长1301万元。基于GEP核算结果,今年德清农商银行主动为企业减负,将该项目贷款利率降低了1.95个百分点。
“除了农业项目,工业和服务业项目也可以申请,以GEP价值量作为重要信贷依据。”县金融办金融发展科副科长陈超介绍,上线以来GEP金融贷已发放贷款203笔,金额1.24亿元,项目对应生态价值达到 1.73 亿元。
而与水木莫干山同样尝到GEP核算甜头的,还有广大德清市民。“200枚绿币兑换一袋食盐……”在下渚湖街道“生态绿币”兑换驿站门口的数字大屏上,实时滚动着辖区居民的“生态绿币”信息。
启动“生态绿币”奖励机制以来,通过引导生态绿色行为,下渚湖街道近几年GEP值增长率始终保持在5%以上,社会群体与生态建设在逐渐实践和完善中形成“绿色闭环”。2020年,街道共计为民众兑换“生态绿币”110万枚。
县生态文明办相关负责人表示,接下来湖州市德清县将以数字化改革为抓手,深入推进“GEP 辅助决策和生态价值转化”应用建设,进一步凸显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导向性作用,不断释放生态红利、放大生态成果,为实现共同富裕提供实践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