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在线6月16日讯 近日,央视聚焦萧山区级非遗代表性项目“传统篆香及香器制作技艺”。这缕传承千年的幽香,如今以驱蚊、静心的实用功能,在新时代焕发生机。
溯香之源:穿越千年的文化印记
“轻覆雕盘一击开,星星微火自徘徊。”篆香,始于唐,盛于宋,以香篆为范、香尘为墨,融计时、养生、雅艺于一体,已赓续千年。“镂木为范,香尘为篆”,篆香古称“印香”,以香篆模具压印福禄寿、祥云等吉祥纹样,燃香成篆,“静心凝神”观烟而悟道修身之道,是东方哲学的物质载体。
守艺之路:非遗保护的萧山实践
从古人雅座焚香的闲窗篆影,到湘湖之滨的国际展台,诠释着“融入现代生活——非遗正青春”的鲜活命题。
在“潮萧山·会天下”文化旅游推介会上,中外嘉宾于湘湖畔亲手制作香牌,品位来自萧山的文化韵味;萧山非遗星空间·非遗工坊湘湖体验馆内,传统篆香与南宋官窑、线装书等50类非遗交相辉映,成为市民沉浸体验的文化地标;非遗传承人深入镇街,通过开展“宋韵四雅”之制香雅集篆香课程等活动,让现代人在打香篆的慢节奏中重拾“静观烟霞”的生活哲学。
创新之美:传统技艺的当代焕新
“篆香烧尽,日影下帘钩”是文人雅士生活美学,穿汉服佩香牌是现代人的国潮时尚。篆香不局限于“美”,更是日常生活的实用好物。以沉香、檀香等天然香材制成的篆香香牌,初夏佩戴可驱蚊避秽;生肖香牌、瑞兽印章悬挂于居室或车内,既净化空气,又添文化意趣。传承人亲手制作的生肖瑞兽香牌,更成传递祝福的时尚雅物。
一缕香传千年,智慧从未褪色。当晨风裹挟千年馨香拂过衣襟,这自战国时期屈原兴起的东方美学,已在萧山人的腕间与居室里安然栖居。(通讯员 萧美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