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在线9月20日讯(通讯员 萧美办)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当代的活态呈现,是中华文明绵延传承的生动见证,要赋予非物质文化遗产新生命力,让其在青少年学子的心中手中得到更好传承。
近年来,河上镇以现代化美丽城镇建设为契机,通过跨界融合的方式将非遗逐渐融入教育生活。
在河上镇中心小学,民艺复兴·非遗创生课程博物馆中的“桂·雅”儿童学院课程颇受学生们喜爱。红石篆刻、非遗创生、桂香茶艺、河之酱、龙灯制作等课程,让学生们在“桂系文化”的浸润中流连忘返,受益匪浅,做到游于艺、志于道、臻于人。
河上镇中心小学践行“民艺复兴·非遗创生”的理念,以手工非遗为切入点,以国遗“龙灯胜会“为龙头,架构非遗传承特色课程群。每周邀请非遗艺人进课堂,通过教授学生制作龙灯、马灯、荷灯等形式践行劳动教育,让学生们在动手实操中掌握知识、感悟价值,真正让非遗“活起来”。此外,学校还精心打造了非遗创生馆,结合3D打印、人工智能、数智非遗,通过元宇宙沉浸式交互技术,将厚重的非遗文化呈现在河小学子面前,为孩子们提供了丰富的欣赏、实践、创造的机会,逐渐形成了以“深、融、创”为特点的“全融合”新劳动教育模式。
河上镇中心小学学子参演的河上非遗节目《龙灯胜会》还成功入选了杭州亚运会、亚残运会开闭幕式暖场节目资源库。历经非遗课程的浸润,河小的学生骨子里就流淌着一份质朴、谦逊、勤勉、与豁达的品性。
为了不让非遗成为只是停留在纸面上的几行陌生名录,让其更鲜活地存在于学生课堂体验当中,河上镇大桥中心小学结合本土非遗文化,开设非遗板龙灯创意绘画课程。在其中的邮票设计课中,学生们通过绘画板龙灯龙头,用剪贴的形式,制作邮票,让非遗“动起来”,同时也让非遗文化的“种子”在童心中生根发芽……
为让年轻一代全面感受河上镇本地紫霞村河灯的独特魅力,河上镇大桥中心小学积极推动紫霞村河灯节的普及和弘扬,目前已成为萧山区第三批区级非遗传承教学基地。紫霞河灯馆中还有学校师生和非遗传承人精心制作的河灯,形态各异、栩栩如生的河灯让整个展厅充满了艺术的氛围。有象征着年年有余两米来长的鲤鱼灯、有象征着延年益寿近一人高的仙鹤灯、有象征着幸福美满成双成对的鸳鸯灯、还有数十个大小不一的荷花灯等,每一位进入展馆的家长和学生都忍不住驻足观看。
不仅如此,大桥中心小学的“乡野童玩”主题实践学习还立足于河上地域文化,以“润泽多彩童年、传承民俗文化、厚植家国情怀”为核心理念,通过深入挖掘家乡山水名胜、乡情民俗、人文历史中的德育资源,在“感受与体验——探访与研究——实践与体悟”的研究性实践学习过程中,优化学生的学习方式,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激发学生对家乡的归属感、自豪感和责任感。
春华秋实,不负耕耘。河上镇站在新起点上,坚定不移深入实施“八八战略",不断推进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全力实施服务提质行动、推进公共服务现代化,努力交出一份有质量、有温度的教育民生答卷,持续催生教育“新花”结出更多教育“硕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