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频道 > 共富看乡村

产业提质新引擎 绿色发展新名片 海宁尖山新区迈入高质量发展新征程

2021-09-26 15:10:26 来源:浙江在线 作者:通讯员 程石冰 编辑:韦文静

  2020年规上工业企业实现产值405亿元,经济总量保持海宁第一;区(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突破5.5万元,同比增长6.09%;人均光伏容量9.7千瓦,超过浙江省人均水平42倍……

  近年来,尖山新区(黄湾镇)一路高歌猛进,向美而生。满载着国家级生态镇、国家园林城镇、国家卫生镇等荣誉,以勇立潮头、奋发向上的姿态书写着它的高质量发展新篇章。

  产业提质 数字化先行

  人工换机械、检验靠智能、纸张变数据……十多年前,产业数字化似乎还只是一个遥不可及的概念,但如今,一场数字化的浪潮正席卷着尖山新区(黄湾镇)。

  走进兴三星的冲压滑撑车间,放眼望去,井然有序的流水线和整齐划一的机械手都在向来访者昭示着,这是一个自动化的工厂。兴三星云科技有限公司海宁总部基地自2019年投产以来,加大对数字化投入,兴三星的生产效率就按下了加速键。

  “采用自动化喷涂流水线使产品的涂层厚度稳定在国标规定的60微米至100微米之间,大大提升了产品的一次合格率,这也是过去人工所不具备的优势。”兴三星生产制造部经理汪祥宇告诉记者,高度自动化有效保证了产品质量标准的统一和规范。

  如今在兴三星车间的流水线上,拥有各类自动化设备800多台,实现了自动涂装、自动清洗研磨、自动一体化冲压等工艺。目前,车间日产出滑撑达到了80000支、日产压铸铝、锌合金配件500000套、日产喷涂件达180000件。

  “得益于区(镇)数字化的发展,我们的数字化程度已经位居行业前列。随着兴三星二期项目在今年年底的投产,数字化会更上一个台阶,年产值达到20亿元,将成为国内最大的门窗幕墙五金领域的生产企业之一。”兴三星人事行政部经理董永说。兴三星的升级之路正是尖山新区(黄湾镇)产业数字化发展的缩影。

  在正泰新能源有限公司,“一云两网”的战略大幅提高了正泰太阳能产线生产效率。在标准测试条件下,单晶PERC双面电池量产最高效率达到23.38%,平均效率达到23.1%,这一标准达到了业内领先水平。在这片土地上,越来越多的“数字工厂”拔地而起,源源不断地释放出数字化带来的红利。

  目前,尖山新区(黄湾镇)正重点打造大湾区“万亩千亿”产业发展平台、新材料产业生态园、外资高新产业园、智能厨电产业园四大产业平台,着力推进产业数字化转型,使之成为经济增长新引擎。

  低碳发展 新能源驱动

  一块块蓝色晶硅板,向阳而立,以光发电......近日,央视《新闻联播》播出国家电网在尖山新区(黄湾镇)“以新能源为主体的新型电力系统”建设取得扎实成效。

  是什么样的魅力,把央视的目光吸引向了这里?“源网荷储一体化”示范区给出了答案。

  今年3月,随着与国网海宁市供电公司战略合作协议的达成,尖山新区(黄湾镇)正式起了建立我国首个“源网荷储一体化示范区”,也是浙江省内响应“双碳”号召设立的首个“绿色低碳工业园”。

  “需求+市场”双重促动,让尖山新区(黄湾镇)走出绿色低碳的发展新路。“‘光伏+储能’我们已经关注很多年了,这次示范区成立给了我们很大的信心。”和金电子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李学民表示。

  “不仅价格实惠,‘光伏+储能’还可以作为现有电能的替补和持续保障。”根据李学民的调研,屋顶光伏每个月发电近8万度,按照电网电价8.5折计算,一个月可以节约9千至1万元。此外,“光伏+储能”组合对于企业来说,企业产能的用电成本更低。更重要的是,储能可以在万一发生停电后继续供电一定时间。

  现在,越来越多的企业像和金电子一样加入到“屋顶光伏发电”的行列。据了解,尖山新区(黄湾镇)共有企业光伏97座,新能源装机容量314.4兆瓦,其中光伏229.4兆瓦,人均光伏容量9.7千瓦,超过浙江省人均水平42倍。

  新能源的“新”,其中很大一部分就在于它的低碳属性。2020年区(镇)发电量达5亿多千瓦时,占地区全社会用电量比例超过30%。按照每月用电200度计算,足够20多万户家庭使用一年,相当于一个中等县城的居民年用电量,而且都是清洁能源,折合年节约煤炭20多万吨,对环境少排放二氧化碳近50万吨。

  在近日举行的“碳达峰、碳中和”目标下城市能源互联网发展合作论坛上,“尖山模式”得到了院士、专家、行业机构的一致肯定。目前,以“尖山模式”为代表的构建“以新能源为主体的新型电力系统”,正在东部沿海工业发达地区逐步推广。

  绿色转型 实现生态梦

  前不久,人民日报提到了尖山新区(黄湾镇)推进绿色转型。至此,继绿色低碳发展之后,尖山新区(黄湾镇)又增添了一张绿色转型金名片。

  在闸口村,曾经有130多家建筑装饰小企业、小作坊。林立的烟囱、刺耳的噪音、漫天的粉尘,让原本优美恬静的村庄变了样。当区(镇)着手整治小企业、小作坊时,海宁市浩望塑料股份有限公司负责人胡浩彪曾经认为:“新厂房、新设备,拆了实在可惜!”

  不承想,自打搬迁到海宁市创业创新园区后,公司产值增加了4倍,九成产品出口国外。更重要的是,家乡重新变美了。“河湾清澈、鱼虾嬉戏,让人看了心旷神怡。”作为本地人,胡浩彪打心底感谢那次整治。包括闸口村在内,区(镇)下辖7个行政村都开展了“低散乱”企业整治和生态功能区建设,共腾退企业324家,拆除厂房28.2万平方米,复垦土地近490亩。与此同时,黄湾镇2个村获评国家3A级景区,3个村获评浙江省3A级景区村庄。

  环境就是民生,青山就是美丽,蓝天也是幸福。闸口村变迁的背后,是尖山新区(黄湾镇)不断推动绿色发展,持续推进环境综合整治的结果。

  近年来,尖山新区(黄湾镇)高标准开展美丽建设行动,实施治水、治气、治土“三大战役”,生态环境质量全面改善。建成海宁市首个“污水零直排区”,紫薇河成功创建省级“美丽河湖”,PM2.5指数长期排名海宁全市第一;智能垃圾分类全域推广度居嘉兴首位,城镇小区定时定点“撤桶进箱”、农村“互联网+智慧收运”在海宁市率先实现全覆盖,获评省高标准生活垃圾分类示范片区。

  国家级生态镇、国家园林城镇、浙江省森林生态保护突出贡献集体……这一项项、一条条无不展示着尖山傲人的绿色成就。绿水逶迤去,青山相向开。尖山新区(黄湾镇)已铺陈下苍翠底色,美丽城镇的图景正在眼前呈现。

编辑:韦文静
相关新闻
浙江在线新闻网站版权所有 Copyright © 1999-2023 Zjol.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