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频道

向新 向融 向开放 全国统一大市场“活”起来

2024-05-11 15:37:26 来源:潮新闻 作者:通讯员 张雯雯 章泸月 虞立教 王钊 编辑:

  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是构建新发展格局的基础支撑和内在要求,也是释放内需潜力、巩固经济回升向好基础的重要抓手。在第33个全国税收宣传月里,浙江税务部门聚焦“税助发展 向新而进”主题,联合18家省级税务部门推出“大市场 税活力”税收宣传项目,该项目为2024年全国重点税收宣传项目之一。

  在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进程中,税务部门发挥了什么作用?采取了哪些措施?成效如何?浙江、黑龙江、北京、云南、江西、甘肃、河北等多省开展“百企接力访·税联统一大市场”主题活动,以媒体采访的形式,倾听企业走向大市场过程中的税收故事,感受资源要素有序流动、高效配置的活力脉动,洞察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进程中的税务力量。

  创新 激发国内大循环内生活力

  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畅通国内大循环,科技创新是解题之钥、点睛之笔。

  走进始建于1951年的哈电集团哈尔滨电机厂有限责任公司,处处焕发着“新”的活力。一个名为“电站设备数字孪生课题”的重要科研项目正在哈尔滨电气集团有限公司全面开展,将为客户提供智能制造、远程运维、全生命周期管理的系统服务。“老”树发“新”枝,东北老工业企业智能化转型底气何在?

  “给力的政策支持。”哈尔滨电机厂有限责任公司总会计师赵鑫在接受记者采访时给出了自己的答案。“2023年公司累计享受增值税留抵退税5699万元,增值税加计抵减2569万元,还享受了企业所得税研发费用加计扣除政策。公司把这些资金投入到研发工作及科研人员培养上,年均研发投入强度达到6%。”

  见微知著,在采访正泰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甘肃陇神戎发药业股份有限公司、秦皇岛市芯驰光电科技有限公司、浙江耀锋动力科技有限公司等相关负责人时,问及哪些政策对企业的创新发展支持力度最大,听到最多的答案便是---研发费用加计扣除和高新技术企业所得税优惠等税收优惠政策,为企业转型增效提供了实实在在的资金支持。

  催生新动能,延伸新链条。

  高水平的政务服务、丰富的绿电资源和完备的产业配套,让两年前作为国内锂电新能源产业领军企业的上海杉杉锂电材料科技有限公司,在拓展国内生产规模时把目光投向云南。“上海总部+云南基地”的创新协作模式,成为云南安宁磷精深加工产业集群补链强链延链的强大推手。云南杉杉新材料有限公司财务部负责人王珊珊在接受采访时表示:税务部门多次进行政策个性化辅导,国家政策释放出的积极信号增强了企业加大研发投入、持续向新而进的信心。

  在千里之外的浙江台州,浙江永强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上海研发中心负责人洪麟芝向记者娓娓道来企业通过“长三角智力”嫁接“台州制造”的发展故事。洪麟芝说:“税收政策、征管口径的一致性,为企业‘孵化在上海,产业化在台州’解决了后顾之忧。”

  以创新为动能,三座城市,相似场景,都是依托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实现资源要素有序流通、合理集聚的生动缩影。数据显示,2023年,高技术产业销售收入占全国企业销售收入比重较2022年提高0.5个百分点,且逐年提升。税务部门充分发挥税收职能作用,不断完善科创生态、催生发展新动能,推动高质量发展不停步,为畅通国内大循环提供根本保障。

  融通 突破区域间发展界限

  2024年是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实施十周年。十年来,京津冀三地税务部门联合推出两轮34项集成式支持京津冀协同发展税务协作措施,实现100项涉税服务事项“同事同标”,150项办税事项“最多跑一次”,不断提升区域办税便利化程度,在推进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方面取得明显成效。

  采访过程中,中冶交通建设集团有限公司、中国建筑第二工程局有限公司等一批跨省经营企业对区域办税便利化举措交口称赞。“在电子税务局上办理跨区域涉税事项,极大节省了报税时间和办税成本,也为我们公司项目建设提速增效。”中冶交通财务管理部部长李丹介绍。

  同样聚焦区域一体化发展,长三角地区也交出了一系列实践样本。以税务执法的规范性为例,华东区域上海市、江苏省、浙江省、安徽省以及宁波市(计划单列市)已实现跨省域税收违法行为行政处罚裁量基准的统一,为纳税人缴费人提供更加明确和可预测的区域性税收环境,促进区域经济一体化。同时,各地税务部门积极推进涉税事项“跨省通办”,优化迁移办理程序、压缩办理时间,为企业跨区(省)经营提供更多便利。

  在各大经济圈,税务部门协同发力优化营商环境的步伐坚定有力。黑龙江省税务局会同内蒙古、辽宁、吉林、大连等地税务局,共同出台东北区域税收征管和服务一体化便利措施18项,联合制定东北区域“跨省线下通办”事项清单、“最多跑一次”事项清单和“一网通办”事项清单,推行线上业务跨省办理,推进政策咨询“一线通答”,为东北区域纳税人提供全时段、智能化交互咨询服务,实现东北区域涉税事项办理“标准统一、渠道统一、资源统一、机制统一”,持续优化税收营商环境,更好服务东北振兴。

  “真是没想到,跨省迁移业务能一次办好!本想在兰州办完注销后,坐飞机去深圳办理登记,结果在兰州就能异地办理深圳的涉税业务,这下不用来回折腾了。”盛世恒基(甘肃)管理咨询有限公司办税员梁香娣说。为加快融入全国统一大市场,甘肃省税务局携手陕西、宁夏、内蒙古等地税务局,制定《西北五省(区)税务行政处罚裁量基准》《陕甘宁蒙川豫六省区大企业税收协作备忘录》《黄河“几字弯”毗邻城市群税收战略合作框架协议》《泛秦巴地区税收战略协作框架协议》等,从制度层面加快税务部门融入全国统一大市场。

  打破空间界限、突破办事梗阻,让信息共享、让服务无界。2023年,全国共办理跨省异地电子缴税业务71万笔,涉及金额844亿元,极大便利了企业生产经营,推动市场资源跨省涌动。增值税发票数据显示,2023年,衡量国内各省之间贸易联系紧密度的省际间贸易额同比增长5.9%,统一大市场建设进程正在加快。

  开放  打开国内国际双循环格局

  开放是当代中国的鲜明标识。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也必须在更加开放条件下进行。在助力全国统一大市场加快建设的过程中,各地税务部门充分发挥职能作用,助推开放之门,使国内市场与国际市场更好联通。

  随着海亮集团有限公司年产15万吨的高性能铜箔材料项目于甘肃兰州落地,以科技创新为核心的海亮铜加工产业链,将其位于华东、华南、西南、华北的生产基地深度串联,并延伸至越南、泰国、美国、德国、法国等11个境外基地。一块铜箔的研发、生产、销售各环节要素充分打通。

  海亮集团生产经营布局的“大手笔”得益于税收优惠政策的支持。董事局主席曹建国晒出“减税账”:“2023年公司享受研发费用加计扣除金额1.67亿元,办理出口退税8700多万元,这为增强企业创新动力、做大企业蛋糕,提供了强有力的资金支持。”

  同样作为老牌出口企业,绥化天有为电子有限责任公司生产的汽车数字仪表国内市场占有率近20%,是全国最大生产基地,产品远销10多个国家和地区,2023年公司办理出口货物退(免)税1.29亿元,同比增长了88.1%。近年来,税务部门出口退税办理“加档提速”让公司财务负责人于洪波深有感触:“从最初拿着纸质的单证去办理业务,到现在通过电子税务局就能完成申报,退税时限从原来的15天,提速到现在的3个工作日,税务部门正在用效率为我们换取‘商机’。”

  为服务“走出去”,国家税务总局推出的“税路通”跨境税收服务品牌,受到企业广泛好评。

  “出海之路想走得稳、走得远,需要克服很多很多的困难,比如各个国家税收政策不一、协定条框存在差异等等,浙江税务部门‘税路通·在浙里’团队的高效服务帮我们解决了很多‘后顾之忧’。”营销网络遍布全国、产品远销5大州16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西格迈股份有限公司负责人蒋木林告诉记者。

  依托“税路通”品牌,国家税务总局和各省税务局组建跨部门专家团队,通过实地调研、税企座谈等方式收集疑难问题,积极解决跨境纳税人涉税诉求。同时,还利用信息化手段精准推送税费政策,2023年累计向超13万户跨境纳税人定向推送国别(地区)投资税收指南和税收红利账单。

  中国的发展惠及世界,世界的发展离不开中国。构建全国统一大市场,持续增加我国在全球产业链供应链创新链的影响力,推动高质量发展不停步。全国税务部门将通过持续增强税费政策的确定性、税务执行的规范性、税费服务的便利性,助力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取得新进展、实现新突破。

编辑: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