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频道

杭州医药港小镇:站在时代风口,打造万亿生物医药产业

2021-12-20 09:37:49 来源:浙江在线-​浙江日报 作者:陈潇奕 王佳杭 编辑:韦文静

  ◎小镇名片

  杭州医药港小镇位于杭州钱塘区,面积3.4平方公里,小镇围绕打造国内顶尖、世界一流的生物医药产业创新高地这一目标,聚焦生物制药、医疗器械、生命医学、数字医疗四大领域,着力构建生态链、创新链、人才链、政策链、金融链、服务链“六链融合”的产业生态体系。

  小镇2015年启动谋划建设、获评首批杭州市级特色小镇;2017年,获批第三批浙江省级特色小镇创建名单;2018年,以杭州医药港小镇为核心平台,被杭州市政府授予“杭州医药港”称号,成为杭州市生物医药产业发展的核心区;2020年获评杭州市“最强产业特色小镇”称号;2021年通过浙江省第五批省级特色小镇的命名验收。

  “产业辨识度即小镇生命力”

  ——“产链+集群”

  构建生命科学全产业链

  有人说,“二十一世纪是生命科学世纪”。在后疫情时代,人们对此体会更深。生命科学在此时的爆发,既是新冠肺炎疫情“黑天鹅”效应的影响,也是科技发展的必然成果。

  察势者智,驭势者赢。无疑,杭州医药港小镇站上了时代的超级风口。以生命科学为重要标识的特色小镇,在浙江并不多见。目光聚焦到杭州,早在2015年杭州医药港小镇就启动谋划建设了,围绕创新药物、医疗器械、数字医疗等主攻方向,重点引进世界500强、全球行业前100强、国内前50强企业,大力招引龙头企业、总部企业,聚力“产链+集群”实现精准发展。

  尤其是近年,围绕钱塘区建设“世界级智能制造产业集群”目标定位,杭州医药港小镇深入推进生物医药产业“链长制”试点工作,强化产业建链、补链、延链、强链。据悉,今年1月至9月,钱塘区生物医药企业营收328.8亿元,同比增长13.6%。继续保持良好发展态势。主营业务收入、增长速度双双实现较快增长,靠的就是“全链式”布局和“集群式”发展。

  成立仅4年的杭州先为达生物,在众多生物医药企业中脱颖而出。不久前,公司宣布用于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治疗的候选药物XW003获得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批准开展临床研究。

  “公司成立时只有不到20人,现在扩充至70人,建立了包括7个候选创新药物的研发管线。”先为达相关负责人王渐炯介绍。今年上半年,先为达生物完成2.5亿元人民币B轮融资,“立足杭州、国内顶尖、世界一流”,先为达的企业目标定位,和杭州医药港的雄心不谋而合。

  “特色小镇竞争力的根本在于差异化、在于特色,要在产业培育上做到人无我有、人有我优。”杭州医药港小镇相关负责人指出:“在‘特色小镇2.0’,我们力求做到‘规定动作’高质量,‘自选动作’有特色。”

  七年积淀,行稳致远。杭州医药港小镇已然托举起钱塘新区生命健康“万亩千亿”新产业平台,向着打造全球生物医药创新科研转化中心、全国生物医药综合科创中心、长三角数字医疗创新策源地砥砺前行。

  “寻找高质量发展的秘钥”

  ——平台赋能

  加速累积“创新”因子

  在生物医药领域,一大批自主创新成果正先后萌芽、诞生在杭州医药港小镇,在这座“创新之城”,今年共有265项申请发明专利,62项发明专利授权,另有167项实用新型专利授权。1月至10月,共有17个创新药物进入临床试验,14个仿制药启动生物等效性试验;共获批医疗器械216项(较去年增长66%),其中二类和三类医疗器械共93项……杭州医药港小镇在方寸之地,聚变、辐射,向着生物科学更高价值端攀升,实现了生产力的更优布局。

  而这一切的源动力,正是创新本身,不只是单点突破,更需要整体生态的全方位创新迭代。在向“源头引领”转型的进程中,杭州医药港小镇充分推动“政产学研用”紧密联系,共建一个个协同创新平台,大力积攒原始创新的“家底”,发挥好超大规模市场和系统配套优势,有效提升产业基础能力和产业链现代化水平,打造集聚国际竞争力的原始创新策源地。

  创新,是高能级发展平台的必备要素。入驻杭州医药港小镇的国家级科研院所、省级研究院,双一流高校合作项目、普通高校合作项目等,已然构建起梯级创新格局,成为我省打造创新策源地的重要“细胞”。

  目前,位于核心区域的中科院肿瘤与基础医学研究所一期项目建成并投入使用。作为钱塘新区成立后引进的首个高质量科研平台项目,由中科院院士谭蔚泓领衔的中科院肿瘤与基础医学研究所项目的快速推进,是杭州医药港小镇聚焦区院合作,锚定高标准目标、推进高质量发展的一个缩影。据悉,目前中科院肿瘤与基础医学研究所已引进8个院士团队,招收师生300余人,其中省领军人才等11人,数量居全省生命健康领域前列;成功获批国家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和浙江省优秀博士后科研工作站,被评为浙江省首批新型研发机构、杭州市十大新型研发机构。

  眼下,杭州医药港小镇正把项目打造为一流创新人才集聚高地、集聚高质量发展的“第一资源”。随着“创新朋友圈”的持续扩容,该特色小镇链接起更多资源和平台,为持续发展注入源源不断的动能。譬如,聚焦院企合作,链接企业与医院协同创新。强化临床转化研究,与浙大一院、浙大二院、邵逸夫医院、省人民医院、国科大附属肿瘤医院合作共建杭州医药港临床试验中心,推动药械的研发产业化进程;聚焦政企合作,链接公共技术服务平台建设。依托药明生物、瑞博医药、和泽医药、景杰生物等行业知名CRO/CMO企业,围绕企业全生命周期,打造“政府、高校、企业、科研院所”四位一体的协同创新链,累计引育各类CXO服务企业10家;再者,聚焦监管服务并举,链接精准服务效能提升。与浙江省药监局合作共建生物医药创新公共服务平台,打造融应用创新、科学监管、产业孵化、人才发展于一体的生物医药技术支撑平台。

  “这是一场长跑”

  ——优化营商环境

  构建“六链”服务生态

  “生物医药产业是一项‘长跑’,发展各方面保障十分重要。”杭州医药港小镇相关负责人说:“就创业创新而言,生物医药无疑是最具挑战性的产业之一。”

  为什么难?资金需求量高——生物医药研发,动辄需要上亿元甚至数十亿元的设备及研发投入;收获周期长——“一颗药”从立项到药物发现、小试、中试、动物实验、临床试验,再到正式投产销售,往往需要超过10年时间;失败风险高——无论研发方向错误,或是药效达不到“门槛”,甚至被同类竞争对手抢先,都有可能导致整个项目“满盘皆输”。

  因此,除了聚焦企业自身,如何通过资本、创新与研发、临床等产业链要素的融合和链接,赋能中国生物医药产业发展,正成为一大关键。为此,杭州医药港在建设过程中强调“构建生态”,围绕生物制药、医疗器械、生命医学工程等领域,构建了产业、创新、人才、生态、金融、服务“六链”,促进生态融合发展,以期更好地推动政策、产业、人才、资本的四重共振,为产业链相关企业保驾护航,提供更为精准的服务与支持。

  譬如,在生态链环节,药明生物、九洲药业等行业头部企业共同建设生物抗体平台、基因编辑与细胞治疗平台、创新小分子药物平台和动物实验中心、临床实验中心;与浙大一院、浙大二院、邵逸夫医院、省人民医院、省肿瘤医院等一流医院共建临床试验中心,将临床资源优先向新区企业开放;与浙江省药监局共建生物医药创新服务平台(疫苗批签发实验室),落户浙江省医药器械检验院,打造“政府、高校、企业、科研院所”四位一体的协同创新链,以公共服务的形式,从供给侧引导创业创新。

  在金融链创新上,与凯泰资本、礼来亚洲基金等国内外知名机构开展深度合作,帮助创业创新者解决极为紧要的资金问题。

  在人才链上,集聚高层次人才队伍。数字化赋能产业与人才深度融合发展,通过建立产业链人才评价指数,构建人才需求画像,绘制全国生物医药人才谱,制定出台《杭州市钱塘区生物医药产业人才评价实施细则》精准服务生物医药人才引育。举办全球高层次人才云聘会、高校招聘会等活动满足生物医药企业人才需求。首创“钱塘举才官”制度,聘请谭蔚泓等5位院士为首批举才官,“伯乐相马”甄选、发现优秀人才。成立以生物医药人才为主的高层次人才创业发展促进会,承办第七届“创客天下·杭向未来”2021杭州市海外高层次人才创新创业大赛,2021杭州“揭榜挂帅·全球引才”(生物医药)科洽会,构建“钱塘生物医药学术圈”。

  在服务链上,为创业企业提供细致周到贴心的服务。“决定创业时,我曾经前往上海、苏州、杭州等地考察过,但只有杭州医药港小镇的工作人员挨个来加我的微信,并且在任何时间,对我在微信里提出的疑问有问必答。”凌科药业(杭州)有限公司CEO万昭奎说,入驻杭州医药港后,这里细致周到的服务,让他感动不已。“我们的专家工作证到期了,当地行政服务中心主动打电话提醒我们续期;生物医药的评审效率,这里要比其他地方更高。”万昭奎说。

  诸如此类的事例在杭州医药港小镇还有很多。也正是这样的服务生态,才让更多的企业和平台选择在这里扎根,并不断产生出强大的虹吸效应。

  截至目前,杭州医药港小镇已集聚各类生物医药企业1500余家,连续3年企业数量增长达200家以上,天境生物、卓健科技、索元生物等17家企业入选杭州市“准独角兽”榜单,数量位居各区县市第一;奥泰生物实现科创板上市,和泽医药等3家企业已完成上市辅导,明峰医疗等7家企业已启动上市准备工作,重点拟上市企业占全区三分之一,上市及重点拟上市企业达18家。

编辑:韦文静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