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三强:科学无国界,但科学家是有祖国的
【人物名片】
钱三强(1913年10月16日—1992年6月28日)原籍浙江湖州,生于绍兴,原名钱秉穹,父亲钱玄同是中国近代著名的语言文字学家。青年时代(1937年)赴法留学,1948年回国。钱三强汇聚、培养了一大批核科学家,是中国原子能事业的创始人之一。
钱三强
思进:
做研究工作,是一生的又一个新阶段的开始,不是没有困难的,你过去还是克服了不少困难,我相信这研究开始阶段的困难,你是能克服的。这里需要有股创劲,也就是创新精神,同时要同国外和国内的老师和同行们经常请教与交流经验。
你这几年的环境是复杂的,但一定要相信祖国在十二大以后会比较快的复兴和发达起来。今天早晨国务院科技领导小组成立后召开了第一次大会,动员编制科技长远规划。我们经常回忆的五六十年代搞两弹的黄金时代,又将到来,到2000年你才约五十岁,你是可以看到和参加到这个百年斗争的洪流中去的,你祖父和我们都是对社会做过一些有益的工作,虽有不少缺点,但是问心无愧的,希望你们也能做到问心无愧,并对社会作出有益贡献。
爸妈
一九八三年一月十八日
这是1983年1月18日,“两弹一星”元勋钱三强写给在美国读博士的儿子钱思进的一封家书。
钱思进:“这个是1983年1月份,那会儿我出国学习刚到大约一半的时间,他就讲当时的形势,希望我们能够做到问心无愧。在国外工作也别忘了与国内的老师和同行经常交流。”
钱三强原籍浙江湖州,生于绍兴,在他1913年出生后没几年,他的父亲钱玄同,已经成为新文化运动著名的旗手。不过,与父亲致力语言文字学不同,钱三强走的是纯理工的路线。
钱玄同也很开明,曾鼓励儿子的选择。
1932年,钱三强从北大预科转入清华大学物理系,钱玄同写了“从牛到爱”四个字赠予儿子。一是勉励儿子发扬属牛的那股子牛劲,二是希望儿子向牛顿、爱因斯坦学习。
钱三强没让父亲失望。四年后,他的毕业论文获得全班最高分。
值得一提的是,跟他并列最高分的同班同学,是日后与他相伴终生的妻子何泽慧。
1937年,日本侵华,钱三强考取了公费留法名额,犹豫着要不要漂洋过海。他的父亲此时已经病重,但仍然劝说他:“你还是出国学习吧! 不要管我, 你是属牛的, 学习要拿出一股牛劲来!”
他这才赴巴黎大学学习。
何泽慧则在前一年(1936)到德国留学,学习弹道学。她在给姐姐何怡贞的信中,解释她为何选择这个专业:“我学的弹道学,也许兵工署就要来电报请我回去服务。不是中国兵发炮发不准,放枪放不准吗?其实只要我一算,一定百发百中!他们不早些请我,不然日本兵早已退还三岛了。”
钱三强在巴黎大学居里实验室,学核物理,师从居里夫人的女儿女婿伊雷娜·约里奥-居里及其丈夫。
但他不满足于此,他还要求参加放射化学实验。伊雷娜很不解,问他:“你对这种工作也有兴趣?”钱三强回答:“不是兴趣,是需要。我比不得你们,这里有那么多人,各人干各人的事。我回国后,只有我自己一个人,什么都得会干才行。例如放射源的提取,我自己不做,又有谁给我提取呢?所以样样都得学会才行。”
1943年,在柏林的何泽慧,突然给七年未见的钱三强写了一封信。由于是战争期间,信极简短:“你是否还在巴黎,如可能,代我向家中的父母写信报平安。”之后,他们开始通信,三年后,何泽慧离开德国到巴黎与钱三强重逢,结为伉俪。
1946年,他们在法国结婚后,一起在居里实验室研究原子核裂变。
他们在实验室往往一待就是一整天,几个月的时间,每天如此。最终,他们和其他同事一起发现了重原子核的三分裂和四分裂。当他们把这一发现写成论文发表后,在国际科学界引起了很大关注,当时有些媒体称他们是“中国的居里夫妇”。不久,法国国家科学院授予钱三强“亨利·德巴微”物理学奖,他是得到这一奖励的第一位中国人。
钱三强夫妇在居里实验室做研究
1947年,只有34岁的钱三强晋升为法国科学研究中心的研究导师,然而当所有人都认定他们夫妇将会留在欧洲搞研究,沿着已开拓的方向继续努力的时候,正处于科学研究巅峰的他竟然做了一个令人感到吃惊的决定:离开居里实验室,回到中国去!
钱三强后来解释了他们回国的动因,令人动容。钱思进:“父亲曾经在他写的一本小书《重原子核三分裂与四分裂的发现》(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1989年)里说过:‘回到贫穷落后、战火纷飞的中国,恐怕很难在科学实验上有所作为。不过,我们更加清楚的是:虽然科学没有国界,科学家却是有祖国的。正因为祖国贫穷落后,才更需要科学工作者努力去改变她的面貌。我们当年背井离乡、远涉重洋,到欧洲留学,目的就是为了学到现今的科学技术,好回去报效祖国。我们怎能改变自己的初衷呢?应该回到祖国去,和其他科学家一起,使原子核这门新兴科学在祖国的土地上生根、开花、结果。’”
钱三强把他的决定告诉了导师约里奥-居里先生。导师很快表示理解,说:“如果我是你的话,也会这样做的。”
就这样,1948年夏天,钱三强和妻子何泽慧,带着约里奥-居里夫人送给他的重要放射源,1948年春夏回国。
作为国际著名的核物理学家,钱三强的归国,立即进入了国民政府遴选原子能人才的视野。
当时,中国最顶级的三家科研机构——北大、清华、中央研究院都在争取钱三强的加盟。他最终选择回到母校清华大学。
但让他困惑的是,原先各家承诺的组建原子能研究机构,推进起来却阻力重重。由于当时学界的门户之见和体制藩篱,制约了这一新兴研究领域的发展。他在清华大学的一次演讲中说:“我回到祖国,看看国内科学界的情形与若干年前没有多大区别。各大学门户之见,甚至各系之间的相互摩擦依然存在。诸位是未来科技界之后备军,我希望你们将来进入社会要根绝这种毛病,要打破为清华,甚至为清华物理系努力的观念。你们要努力的是为整个中国物理界!”
1949年3月,北平刚刚解放两个月,钱三强接到通知,参加巴黎世界和平大会。在周恩来的安排下,钱三强收到5万美元专款,用于购置核研究用的仪器设备。
很多年后,钱三强回顾起这段经历,记忆犹新:“当我拿到那笔用于发展原子核科学的美元现钞时,喜悦之余感慨万千。因为这些美元散发出一股霉味,显然是刚从潮湿的库洞里取出来的。不晓得战乱之中它曾有过多少火与血的经历!今天却把它交给了一位普通科学工作者。这一事实使我自己都无法想象。”
1950年开始着手参与组建中国科学院近代物理所,也就是之后的原子能研究所。而这批从法国购置的设备和当年钱三强从法国带回来的放射源在原子弹的研究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上世纪50年代末,前苏联撤走专家,中国原子弹研制工作陷入困境。
在这紧要关头,钱三强推荐朱光亚、王淦昌、彭桓武等科学家,带领当时还很年轻的邓稼先、周光召、于敏、胡仁宇等人,在党中央的领导下,发奋图强,自力更生。
终于在1964年10月16日,中国自行研制的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这一天,也碰巧是钱三强51岁的生日。
1967年6月17日,中国又成功地进行了首次氢弹试验,从原子弹到氢弹,美国用了7年3个月,而我国只用了两年8个月,中国的速度让西方国家大为惊叹!能取得如此惊人的速度,正是因为早在1960年,钱三强就根据中央的指示,预先为谋,领导部署氢弹的研究探索工作。
钱思进和父亲钱三强、母亲何泽慧
虽然功勋卓著,但是钱三强一直很低调,从不计较得失,他也一直教导钱思进要靠自己,要做到问心无愧,更不能因为父母的职位搞特殊。
钱思进:“父亲跟我说,要学会独立。做什么事都要认认真真去做,走自己的路,不要依赖别人,特别不要依赖他们。”
钱思进当年读小学的时候一直住校,每周末回一次家。平时自己跟同学一样,都是坐公交回家,有一次,父亲下班时,就顺路把他带回家。
钱思进:“因为只有这么一次,所以我出校门时就特别高兴,兴高采烈地。他一看,感到不太对劲,觉得不应该让我有那种优越感,所以从此再也没有来接过我,让我跟其他同学一样坐公交车回家。”
当时,钱三强担任中国原子能研究所所长,钱思进说,每当遇到学校需要填写家庭境况表格时,父亲都要叮嘱自己:“其中有一栏是关于父母的单位和职称,当时我父亲的职务是原子能所所长,他说不要填‘所长’,就填研究员,那些虚的东西都不要!”
1988年底钱思进去山西农村插队落户以后,父母亲经常给他写信,两地的信件往来多达百余封。父亲在信中多次提到,做事情一定要认真,不能投机取巧,不能弄虚作假,这也是在科学研究上取得成果和成绩的基本前提之一。
恢复高考后,钱思进1978年考取了科学院理论物理所的研究生,学习两年后1980年前往美国深造,1985年获得博士学位。1992年5月,凭借自己的努力他获得了美国一所重要粒子物理实验室申请研究员职位的认可,正式的聘书将在几个月后正式下达,但他还没来得及告诉父亲这个喜讯,就接到父亲病逝的噩耗。1992年6月28日,钱三强因心脏病发作,在北京逝世,享年79岁。最令钱思进痛心的是半年前的那次分别竟成了永别。
钱思进:“当时他就站在这,挥了半天手,最后我请他回去休息,我们就转头往前走。小孩子们走的慢,一百多米走了很长时间,十几分钟以后,马上就要拐弯离开视线,我回头一看,父亲还在二层楼的那个窗口向我们摆手……”
而今,每次来到父亲旧居,钱思进总会在这扇窗前,良久驻足。父亲的教导也常常在耳畔响起,钱思进始终记得父亲说过的那句话:“虽然科学没有国界,但科学家却是有祖国的”在父亲的影响下,2003年,已离开祖国23年的钱思进选择了回国,入职北京大学物理学院,退休后,继续从事物理研究的钱思进在欧洲核子中心,跟来自40多个国家的数千位科学家一起齐心协力,经过近二十年的艰苦科研攻关,终于在2012年,发现了一个重要的新粒子——希格斯玻色子,这被公认为是近50年来物理学界最重大的发现之一。两位老物理学家希格斯和恩格勒之前提出的物理构想被实验上的这一重大发现所证实,因而荣获2013年诺贝尔物理学奖。
钱思进说,自己为能有机会直接参与到这项重要工作的艰苦进程中深感幸运和感慨。但这只是一个新的开始,后面的路更长、更艰苦。人类对未知世界的好奇将驱使他们在探索未知世界的道路上永远奋勇前行。
【专家点评】
“科学无国界,科学家有祖国”是法国科学家巴斯德的名言,这一名言在钱三强父子身上得到了很好的诠释。钱三强,核物理学家,中国原子能科学事业的创始人,中国“两弹一星”元勋,中国科学院院士。1948年,正处于科学研究巅峰的他做出了一个令所有人感到吃惊的决定:离开居里实验室,和同是物理学家的夫人,一起回到了自己的祖国。钱三强后来解释了他们回国的动因:“回到贫穷落后、战火纷飞的中国,恐怕很难在科学实验上有所作为。不过,我们更加清楚的是:虽然科学没有国界,科学家却是有祖国的。正因为祖国贫穷落后,才更需要科学工作者努力去改变她的面貌。”
抱着“科学家是有祖国的”报国梦,回国后,钱三强便全身心地投入到了原子能事业的开创。钱三强不仅为原子弹的研制做出了贡献,也为中国原子能科学事业的发展呕心沥血,为培养中国原子能科技队伍立下了不朽的功勋。在父亲的影响下,2003年,已离开祖国23年的钱思进选择了回国,入职北京大学物理学院。后因他的团队发现了一个重要的新粒子——希格斯玻色子,而荣获2013年诺贝尔物理学奖。
科学成果属于全世界,对科学的探究、热爱,不受国界的限制,人人都可以为科学事业作出贡献,但是科学家在获得成就后,不能够忘记自己的祖国,应当为祖国的发展作出贡献。正是因为拥有如钱三强父子一样的精忠报国的一批批科学家,中国的科学事业才取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中国也巍然屹立在了世界的东方。
中共浙江省委党史和文献研究室 俞红霞
浙江广播电视集团城市之声 浙江省档案局 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