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喜迎二十大·档案颂辉煌 >  档案里的家国情怀 正文

马叙伦:提议国歌国庆日的新中国首任教育部部长

发布时间: 2022-06-06 16:27:17 来源: 浙江广播电视集团城市之声 浙江省档案局 供稿

  【人物名片】

  马叙伦,1885出生于浙江杭州,中国近现代著名民主人士,著名教育家、学者、诗人、书法家。曾执教于广州方言学堂、浙江第一师范、北京大学等。1945年创立中国民主促进会,民进中央首任主席。1949年2月,赴北平(现北京)参与协商建国,在新政协筹备会上任第六组组长。新中国成立后历任中央人民政府委员、政务院文化教育委员会副主任、首任教育部部长,后又任高等教育部部长。曾任全国政协副主席。1970年5月逝世。

  国歌·“前夜”

  这份手写的国歌拟稿写于1949年8月22日,距离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开国大典不到一个半月,各项筹备工作都在紧锣密鼓地进行。正如电影《我和我的祖国》中“前夜”篇章讲述的那样,开国大典上的每一个细节都要严格把关,都要慎重考虑,都要层层筛查。

马叙伦为国歌拟稿

  而新中国国歌的选定工作,落在了新政协筹备会第六小组的肩上,时年64岁的马叙伦正是筹备会的常务委员,同时担任第六小组组长,主持拟定国旗、国徽、国歌、纪年等方案。参加工作的成员还有郭沫若、张奚若、田汉、马寅初、郑振铎等10余名著名人士。

  距离大典不到100天,国歌还未定下来。说起祖父经历的这段历史,马叙伦的孙女马今说当时可谓是时间紧、责任重:“当时是在6月份的时候,筹备会一共成立了六个小组,其中我的祖父参加第一组,同时还参加第六组,负责国旗、国徽、国歌等方案的审定。”

  随即,第六小组以新政协筹备会的名义发出了由周恩来签发的《征求国旗国徽图案及国歌词谱启事》。启事在报纸上发表后,社会反映强烈:“当时由周总理签发了一个征集国旗国徽国歌的启示,当时在人民日报等各大报纸上,连登了八天,创造了现在看来也是国内的首个纪录,同时在这么多媒体上连续八天刊登同样的启示。”

  截至8月20日,收到国歌方案632件,词谱694件。

  征集一个多月,虽然收到了来自全国各地的应征作品,但是国歌是代表一个国家的声音,是国家尊严的标志和民族精神的象征。尤其在当时,新政权建立在即,应该选怎样的国歌,才能既能反映新中国的面貌,唱出中华民族的精神,又能广为传唱,选定工作需要慎之又慎:“直到筹备会结束,大家认为足以担当重任的应选者太少了。”

  马今的祖父、第六小组组长马叙伦向筹备会报告,提出:“经本组慎重研讨,认为国歌征集之稿,足以应选者尚少,必须再行有计划征集一次,将选取者制曲试演。向群众中广求反应后再行提请决定,非最近时期可以完成。”

  但此时距离10月1日仅剩一个多月,时间紧迫。为此,他甚至亲自参与其中,1949年8月22日,马叙伦自己为国歌歌词撰写了这版词稿。

  马叙伦学识渊博,对中国文字学造诣很深。他曾两度出任北京图书馆馆长,做过北京大学的教授,写过200多万字的《说文解字六书疏正》《庄子义证》《老子校诂》等多部专著。他同时还是优秀的教育家、书法家。马叙伦的手稿照片,上面写着“中华!中华!伟大的祖国!可爱的祖国!我们敬爱你!我们歌颂你……”

  1949年9月21日,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在北京怀仁堂隆重开幕。9月25日晚,毛泽东、周恩来在中南海丰泽园召开座谈会,听取关于国旗、国徽、国歌、纪年、国都等问题的意见。座谈会上,马叙伦提议用《义勇军进行曲》暂代国歌。

  当时在座的许多委员表示赞成,一部分委员提出需要修改歌词:“当时有一部分代表委员,他们认为需要修改歌词,因为觉得解放了就不存在到了最危险的时候,但是当时周总理说还得用原来的老歌词,可以鼓动情感。如果改了之后,就唱不出那种感觉了。后来毛主席拍板说就用义勇军进行曲。”

马叙伦(左一)在一届政协国旗、国徽、国都、纪年方案审查委员会会议上

  《义勇军进行曲》诞生于1935年,由田汉作词,聂耳作曲,也是电影《风云儿女》的主题歌,被称为“中华民族解放的号角”。

  “这首歌当时一创作出来之后就得到了全国人民的响应,大家都传唱,一唱出来就特别能鼓舞人,所以它直到现在为止,仍然是我们中华民族的最强战歌。后来《义勇军进行曲》不仅在国内激发全中国人民的抗战激情、斗志,同时对国外的华人也起到了这样的激励作用。”

  1949年9月29日,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通过决议,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未正式制定前,以《义勇军进行曲》为国歌。

  1949年10月1日,马叙伦随党和国家领导人登上天安门城楼,出席开国大典。中华人民共和国奏响国歌,向全世界庄严宣告:“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成立了!”

  但是,悠悠岁月弹指一挥,55年后,直到2004年,十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通过宪法修正案,正式将《义勇军进行曲》确定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

  1949年11月15日人民日报刊登的关于国歌等的“新华社信箱”中,对将《义勇军进行曲》采用为国歌作了如下解释:“义勇军进行曲是十余年来在中国广大人民的革命斗争中最流行的歌曲,已经具有历史意义。采用义勇军进行曲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现时的国歌而不加修改,是为了唤起人民回想祖国创造过程中的艰难忧患,鼓舞人民发扬反抗帝国主义侵略的爱国热情,把革命进行到底。这与苏联人民曾长期以国际歌为国歌,法国人民今天仍以马赛曲为国歌的作用是一样的。”

  教育部长的使命

  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正式宣告成立,但当时“满目疮痍,百废待兴”,国家面临着恢复国民经济的重任,也担负着重建教育的使命。

  1949年10月9日,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国委员会召开第一次会议。

  当时马叙伦身体不好,因病缺席,他郑重委托许广平提出:将10月1日确定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庆日,获当天会议一致决议通过,并正式形成了《请政府明定十月一日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庆日,以代替十月十日的旧国庆日》的建议案,送请中央人民政府采择施行。

  这是人民政协第一个建议案,至今在中国政协文史馆仍有相关内容展出。

  1949年10月19日,64岁的马叙伦被任命为为政务院文化教育委员会副主任、教育部部长,这是新中国第一任教育部长。

马叙伦(第一排中间)和家人的合影

  女儿马珮说,父亲马叙伦有多年的教育生涯,曾在小学、中学、大学任过教,四次担任北京大学教授,还做过校长、教育厅长、教育部次长及代理教育总长等。出任教育部长,虽然水到渠成,但因为年事已高加上工作繁忙,身体一直不好:“那时候说实在是够累的。我父亲个子不会比我高多少,他头挨了两次打,第一回是在北京。后来‘下关事件’,在南京又挨了一次打,周总理还去看望过他的。后来一直就很忙,忙了以后头就疼,所以他身体不好。”

  虽然身体不好,但身为教育部长,新中国成立之初的教育事业现状却由不得马老清闲。

  新中国成立之初,我国人均受教育年限仅有1.6年。1950年我国学前教育毛入园率0.4%、小学净入学率20%、初中毛入学率3.1%、高中毛入学率仅1.1%。(数据来源教育部网站)

  1949年12月,新中国成立后第一次全国教育工作会议召开,马叙伦致开幕词,根据《共同纲领》,具体阐述了新中国教育的性质和总任务。他指出,为了实行新教育,“我们对于旧教育不能不作根本的改革”,提出了“全国教育的制度,各级学校的课程、教材、教学方法、师资等等,都要求一个彻底的,同时是有计划有步骤的变革和解决”这样一个任务。

  1952年12月,马叙伦改任高等教育部部长,集中领导占有突出地位的培养高级建设人才的工作。

  1952年年底,全国四分之三的高等学校进行了院系调整并开始有计划地开展专业科系设置工作。1953年院系调整的重点是“着重改组旧的庞杂的大学,加强和增设工业高等学校,并适当地增设高等师范学校;对政法、财经各院采取适当集中。”按照国家建设的需要,有计划地培养各项专门人才,为各方面建设事业服务。

  五年里,在部长岗位上的马老,为这项造福人民、造福子孙后代的伟大事业,贡献了一位老教育家的智慧和力量。

  廉洁家风的传承

  2019年10月1日,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大会在北京举行,举行了盛大的阅兵式和群众游行。“致敬”方阵的车上,是老一辈党和国家、军队领导人亲属代表;老一辈建设者和亲属代表;新中国成立前参加革命工作的老战士,老一辈军队退役英模、民兵英模和支前模范代表,健在的老同志和已故老同志的家属。

  马叙伦的孙女马今,高举印着祖父马叙伦照片的荣誉牌,坐在致敬方阵12号礼宾车上驶过天安门广场。

马今参加新中国成立70周年庆典

  马今在朋友圈写道:“荣耀无比、无上荣光。”

  马今告诉记者,虽然祖父是新中国第一任教育部长,但家风廉洁,马叙伦对子女的教育是,凡事要依靠自己:“他是第一任教育部部长,身居高位,但是他所有家属,包括子女不能依靠他。包括我父亲从北京调到来沈阳工作之后,我母亲并没有过来。当时我母亲在北京医院工作,也要调到沈阳。爷爷如果跟当时的卫生部长说一声,估计应该是很好办的一件事情。但是他鼓励我爸爸,鼓励我妈妈自己去联系,后来我妈妈自己联系到了中国医科大学,才顺利转到了沈阳。”

  马叙伦的女儿马珮告诉我们,父亲的这种家风她也一直传承了下来:“我父亲在的时候,我上哪所学校,我父亲从没管过,也不会说帮我找关系打招呼。后来我有了自己的孩子,他们考学校、干什么,我也都没管过。跟我父亲那时候一样,我觉得这样对孩子好,让他自己去经历关键的时刻,你可以帮帮他,但是他应该做什么,不应该做什么,应该让他选择。”

  【专家点评】

  马叙伦是一位学术大家,在教育与古文字研究上取得了不俗成就,同时又是一位政治活动家,他建议使用《义勇军进行曲》作为国歌是一个很好的主意。这首歌曲慷慨激昂,深刻诠释了中华民族不屈不挠、自强不息的精神,为新中国国歌确定做出不凡贡献。他一生系于教育事业,尤其是为新中国初创时期教育事业发展而殚精竭虑。为新中国教育事业发展做出了自己独特贡献。而这样一位权重位高的大家,又一直持守着平民情怀与厚朴家风,不徇私情,不因自己是部长高官就给自己子女安排较好的工作地点与工作岗位,这样一种清正家风让人敬重。家国情怀,绵远流长。今天的人们当承继弘扬。

浙江省社会科学院智库首席专家  杨建华

  浙江广播电视集团城市之声 浙江省档案局 供稿

编辑: 谈佳轶
浙江在线新闻网站版权所有 Copyright © 1999-2023 Zjol. All Rights Reserved

马叙伦,1885出生于浙江杭州,中国近现代著名民主人士,著名教育家、学者、诗人,曾执教于广州方言学堂、浙江第一师范、北京大学等。[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