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年来,湖州市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档案工作的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始终坚持一张蓝图绘到底,一任接着一任干,围绕“高站位、高标准、高质量、高水平”的目标要求,保持敢闯敢干、一往无前的奋斗姿态,坚持善作善成、久久为功的工作韧劲,不断为服务中心大局、服务人民群众增光添彩。湖州市档案馆荣获“十三五”期间“全国档案系统先进集体”。
湖州市档案馆新馆(2016年启用)
坚持政治引领 扛起党管档案新担当
全市各级档案部门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加强党对档案工作的领导”的重要论述精神,牢牢把牢“档案工作姓党”的政治属性,提升政治站位,强化责任担当。
一是强化档案工作政治属性。强化思想对标、政治对标,坚持把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作为首要政治任务,深化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档案工作的重要指示批示精神,持续开展党的二十大精神宣讲、“学批示、悟思想、见行动”“周三学习日”“实干争先,比学晾晒”等活动,切实把学习成效转换为做好档案工作“四个好”“两个服务”的生动实践。坚持以政治建设为引领加强整体谋划,用好“八八战略”、“三个走向”和“两山”理念诞生地的金钥匙,加快融入全省档案事业发展大局。
2021年12月,湖州市档案局、市档案馆、市档案学会联合举办“学批示见行动开新局——新修订档案法知识竞赛”
二是厚植党管档案发展优势。档案工作得到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近10年,全市档案事业发展规划首次纳入湖州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纲要,档案工作首次写入市委全会报告,档案工作首次纳入市委、市政府年度综合目标考核和党委巡察工作等。市委常委会专题研究全市档案工作,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先后到市档案局馆调研,多次听取档案工作汇报,对加强档案工作多次作出重要批示。中央档案馆、国家档案局和省档案局馆主要领导多次到湖州调研指导,给予大力支持,湖州档案事业发展环境不断优化。深化机构改革“后半篇”文章,以“两个高位”为基调强化档案工作“双加强”格局,在全省率先完成“三者一肩挑”模式全覆盖。
2020年10月,中央档案馆馆长、国家档案局局长陆国强来湖调研
坚持依法治档 探索市域治理新路径
坚持以依法管理为坐标点,通过探索治理标准、创新治理模式、提升治理能力,走出了一条符合湖州实际的新时代档案法治之路,推进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
一是着力构建治理制度体系。以《档案法》为引领,梳理再造档案工作流程,形成管控有力有效的档案制度体系。借智借力,市档案局馆与上海大学开展产学研合作交流,南浔区与中国人民大学、长兴县与南京大学签订校地合作协议,力争形成一套湖州的治理标准。尤其在社会治理、“三美”建设等方面,市两办印发《关于加强新时代档案工作服务基层社会治理的实施意见》,全市域开展档案工作服务农村基层社会治理试点,探索形成具有湖州特色的治理经验。安吉县《“中国美丽乡村”精品示范村考核验收暂行办法》为全国首创。德清县成为首批全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档案工作示范县,安吉县、德清县“千村档案”工作模式、经验被全省推广。
二是着力提升治理能力和水平。在全省首创“专员+专家”的高效协同档案行政管理模式,馆室阵地建设统筹推进、联动覆盖。目前,全市6个国家综合档案馆100%建成新馆,全市6个档案馆在全省率先通过省级业务建设评价,率先实现“满堂红”。建立以乡镇为核心的行政村档案巡查和考核机制,788个行政村和81个社区达到市级规范化档案室建设标准。创新法治手段,建立“局馆联动,部门协作”的工作模式,完善市本级档案工作“1+3+10”协作机制,依法开展各类执法检查、“双随机”抽查,联合市司法局、市综合执法局等部门开展档案工作专项执法检查。长兴县把档案工作融入基层政治巡察,为全省首创。
调研基层档案馆建设
三是着力创新治理模式。在“村档乡管”的基础上,湖州率先开展有益尝试。2013年率先在全省建成首家乡镇档案馆——德清县钟管镇档案馆。目前,全市已建成17家乡镇档案馆,“一乡(镇)一策”有力推进了基层档案的规范化管理。全市以德清县为试点,协同相关职能部门创建了民政、林业、卫计等专业档案馆。2016年,全市首家开发区档案馆——长兴县经济开发区档案馆挂牌成立。2017年,全市建成首家民营企业档案馆——久立集团档案馆。2020年,久立企业档案馆在全市率先成功创建示范数字档案馆。此外,基层档案工作积极进驻社会矛盾纠纷调处化解中心和便民服务中心,实现基层治理“一站式服务”。
自2013年以来,全市已建成17家乡镇档案馆,图为2022年9月新建的新市镇档案馆
坚持服务增效 构建开放发展新格局
一是紧贴中心提供精准服务。主动服务五水共治、三改一拆、湖州人大会、杭州G20峰会、中国绿色低碳创新大会、疫情防控、脱贫攻坚、杭州亚运会湖州赛事等中心工作,服务三改一拆活动得到省局肯定。多项中心工作占据先发领跑优势,成为全省第一个联合市治水办下发五水共治档案工作文件的地市,全省第一个以市防控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名义印发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档案工作的地市等。聚力政府数字化转型,高水平完成全省政务服务电子文件归档试点城市建设工作,政务服务事项实现全流程在线归档,归档率达90%以上。服务“双招双引”优化营商环境,市级以上政府性工程和重点建设项目档案验收合格率达100%,长兴县连续7年被县委县府评为支持县重点工程先进单位。
时任省委副书记、政法委书记黄建发陪同时任中国科协党组书记、分管日常工作副主席、书记处第一书记张玉卓在湖州市档案馆参观“湖州籍”两弹一星功勋科学家精神展
二是聚焦民生提供全时服务。擦亮“档案365,天天在服务”品牌,实行馆内工作日中午不间断查档和节假日预约查档机制,打造馆外“查档直通车”“流动档案馆”等便民服务载体。市档案局馆首次走进湖州“行风热线”直播室为群众答疑解惑。全面推行档案服务“网上办、掌上办”,扩大“一网查档、异地出证”服务覆盖面,打造“家门口的档案馆”。主动服务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国家战略,推动查档服务从市际“异地查档、跨馆服务”升级为省际“一网查档、百馆联动”,查档人次年年攀升。巩固2015年全省民生档案资源整合利用试点成果,编制全市区域民生档案分布图和目录网,提供“快、全、准”的查档服务。积极开展重要民生档案征集和移交进馆工作,解决了婚姻、出生医学证明、移民等重要民生档案进馆难题,馆藏数量大幅增加。20年来,全市馆藏档案总量从223657卷、2016件增长至1845823卷、2129758件,民生档案占比从不到10%上升至60%以上。
湖州市档案局馆为精简回乡人员提供绿色查档服务通道
三是助力传承提供开放服务。打造高品质的档案文化展示窗口。2019年以来,市档案馆先后举办“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15周年等重大主题档案文献图片展,市四套班子主要领导每年都参观指导并高度肯定,已接待中央档案馆、国家档案局和省档案局馆主要领导等达8万余人。创建全国中小学档案教育实践基地、省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省级社科普及示范基地等。深入实施档案史料开发利用工程,首创档案史料收藏研究会、地方史料中心,打造退役军人光荣馆、荣誉展陈馆、乡村记忆基地等特色文化展示基地。完成国家级“湖州人与辛亥革命”项目、民国档案项目等,出版《湖州郎部抗日英雄传》《湖州老字号》等编研成果,编纂《记忆湖州》《凤凰行动 解码新湖商》等史料汇编,《他是一座山——新中国档案教育开拓者吴宝康》在“人文中国第五季”全国电视纪录片中获三等奖。打造馆形象标识、“小档”人物形象和“小档说湖州”“时间在走,档案为你停留”等档案文化品牌,举办“6·9国际档案日”等活动,形成“馆内+馆外,线上+线下”的全方位开放模式。湖州成为全省唯一连续7年全域消灭国家级“一报一刊”“零稿县”的地市,档案文化宣传走在全省前列。
2017年8月21日,湖州市南浔区举行吴宝康同志诞辰100周年纪念活动。举行《他是一座山——记新中国档案教育开拓者吴宝康》专题纪录片首映仪式、吴宝康陈列馆开馆仪式
坚持创新提速 树立整体智治的新标杆
一是数字档案馆室提档升级。2018年,湖州市档案馆经国家档案局批准成为“全国示范数字档案馆”,搭建满足“收、管、存、用”全流程管理应用的档案信息化管理体系,成为全国首家实现电子公文在线生成、在线归档、在线移交进馆的数字档案馆。“办公自动化系统及水利业务系统电子文件归档”作为全国首个业务系统电子文件单套归档试点高分通过验收,成为全国第二、全省第一。同时,市档案馆申报的电子归档预审组件在浙江省一体化智能化公共数据平台组件超市成功上架,成为全市首批、全省档案系统首个成功上架的组件。目前,全市6个国家综合档案馆在全省率先完成省级以上数字档案馆建设,全市已建成市级以上示范数字档案室254家。
湖州“办公自动化系统及水利业务系统电子文件归档”试点
二是市域共享“共同体”持续推进。搭建“馆际、馆室、馆域”共享平台,应用“湖州市档案利用专网”平台,实现全市6个国家综合档案馆的数字档案资源共享,共享平台逐步将各类重要民生档案信息纳入馆室一体化平台共享,解决群众查档“最后一公里”问题,提供“纵向到底、横向到涉民单位”的一站式服务,实现“档案查得到”“档案会跑路”“档案为人知”。目前平台已有共享条目219万多条、原文87万多件。主动融入“浙里档案”数字应用,完成“湖州市域数字档案管理服务一体化平台”建设,是全省档案系统首家上线并通过试点验收的应用。平台开通账号1.28万个,覆盖全市机关单位101家,实现各类电子文档收集全覆盖和档案数字资源跨部门、跨区域、跨层级共建共享,相关成果在全省档案数字化改革推进会上进行展示。
湖州市域数字档案管理服务一体化平台
三是档案安全保障机制迭代升级。深入实施“三位一体、三维覆盖、三措并举”的档案安全“三三策略”,着力防范和化解档案安全风险,提升档案安全管理水平。研发“湖州市数据安全检测预警及保全平台”,具备“实时监测、实时预警、实时保全”等功能,平台研发工作获国家档案局优秀科技成果三等奖。开发了新的档案登记备份平台,实现市本级进馆单位登记备份全覆盖。实施异地异质备份,“十三五”以来,向省档案馆及异地互备单位完成互备数据80.08TB,确保档案数据安全“三个百分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