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年来,绍兴市档案工作以习近平总书记“三个走向”重要指示为根本遵循,锚准打造“一流馆”目标,聚焦中心大局,以奋进的工作姿态、创新的工作思维、管用的工作手段、优异的工作成效,交出一份具有“绍兴印记”的高分答卷。截止目前,全市国家一级馆实现全覆盖;绍兴市档案馆成功创建全国首批示范数字档案馆、全国首批中小学档案教育社会实践基地,并连续两次获全国先进档案集体称号。十一五期间,涌现出了全国档案系统模范人物卞峰煜同志,其先进事迹和“创新、为民、务实”的新时代档案人精神成为绍兴档案又一标识。
忠诚为党管档 依法治档全面深化
以“法治强档”为目标,全面推进依法治档、依法管档、依法用档,档案法治保障机制不断完善。
一是实施大纵深档案普法。2019年,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档案法》出台伊始,市委理论学习中心组第一时间安排进学习议题,市委党校将学习新修订档案法纳入党员干部教育培训课程,市普法领导小组将新法条款列入每年领导干部和公务员学法用法考试之中。市档案馆举办《师爷说法·档案与您相伴》电视访谈,联合市普法办等五单位开展《档案法》知识竞赛,组织送法进社区和下乡活动等全面深化普法效果。
二是实施大综合档案执法。将档案执法全方位纳入全市大综合一体化执法体系,多次会同市人大对我市贯彻实施《档案法》情况开展执法检查;实施“互联网+档案监管”,对全市党政机关、国有企事业单位、重点建设项目等开展“双随机”掌上档案执法检查,对检查出的问题及时督促整改。按要求完成每年一次的档案年检和电子档案登记备份。依托全市数字档案管理服务一体化平台,对所有立档单位在线实施档案工作日常监督指导。
三是实施全方位档案治理。强化全市各级党委对档案工作的领导,全面贯彻执行党政机关档案工作责任制和重大行政决策档案管理制度,全市各级党政机关、国有企事业单位《档案工作责任制清单》制定实施率达100%。在越城区率先开展全省档案服务乡村治理试点,试点范围内建立区、镇、村三级档案工作管理网络,探索开展“村档镇管”,规范村(社区)“契约化党建”、组织换届等档案管理。
2021年5月,绍兴市档案局、绍兴市档案馆录制《师爷说法》电视栏目,宣传《档案法》
勇于创业创新 基层基础全面夯实
一是档案新馆建设迭代升级。于2008年投入使用占地43亩,建筑面积2.1万平方米的绍兴市档案新馆,柯桥区、上虞区、诸暨市、新昌县、嵊州市档案新馆在十二五、十三五期间相继建成投用,且均通过国家一级馆验收。随着人民群众对档案利用服务需求的快速增长,十四五期间,超2万平方的柯桥城市档案中心投入使用;越城区和新昌县根据需要正在谋划建设全省领先、国内一流、功能更为先进的现代化档案新馆。
二是规范化数字馆(室)创建全覆盖。绍兴市档案馆于2010年以98.8的全国最高分成功创建全国第一家地市级示范数字档案馆,“十三五”期间,市辖6个区(县、市)档案馆全面完成数字档案馆创建,其中创建国家示范数字档案馆2家、国家级数字档案馆4家。全市域数字档案室创建率达到100%,其中省级示范数字档案室520家、省级规范化数字档案室702家。
三是业务建设水平全面提升。“十三五”期间,全市综合档案馆全部通过省级业务建设评价,其中市档案馆和新昌县档案馆通过示范档案馆评价,其余均达到规范档案馆标准。馆藏资源日趋丰富,市档案馆馆藏从20年前的30万卷,增长到现在的110万卷,增加了267%。结构更加合理,持续开展婚姻登记、公证、出生医学证明、破产企业职工等民生档案的接收,民生档案达40余万卷,占总量的近40%。重视特色档案资源的接收征集,近年来,市档案馆陆续开展了绍兴历史文化名人档案、绍兴籍院士档案、家谱档案、红色档案等专项征集活动,主动跟进市委市政府重大活动、重大项目,“三重一特”和地域文化档案资源日渐丰富。
2010年7月,绍兴市档案馆被评为国家一级档案馆
着眼整体智治 档案信息化步伐快速迈进
绍兴市档案系统多年来一直致力于当好档案工作数字化转型的先行者、探路者。
一是实施项目化带动信息化。多年来,绍兴档案人始终能站在现代科技发展的前沿来审视档案工作,坚持一任接着一任干,一张蓝图绘到底,在“十一五”和“十二五”期间,绍兴市档案馆坚持以项目化带动数字化,先后实施两期“馆室一体化和档案安全管理项目”,投入3500余万元,全面完成馆室藏档案的数字化,全面有效地推进了本级数字档案资源的有效整合与合理利用,到“十四五”中期,馆藏按卷保管的档案110万卷;按件保管的档案62.68万件,数字档案馆中共有条目 873.8万条、原文 508.2万件、4050万页,数字化率达到98.5%。
二是逐步推动数字档案资源数据化。近5年来,针对现代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和档案信息深度利用的需要,市档案馆积极实施档案数据化项目,以民生档案为重点,根据百姓利用的频次,率先对馆藏婚姻档案数据进行全面治理,与市社保、户籍、出生、婚姻登记等多类民生部门数据进行数据碰撞、数据清洗,截至目前,共完成筛选形成116万条数据颗粒度详尽的婚姻登记信息,并以此形成婚姻档案电子凭证库用于数据化出证。下一步,将对馆藏学籍档案、知青档案、企业退休职工档案等高频度利用档案实施全方位治理。
三是推动档案应用服务系统的一体化。绍兴市档案馆自2008年搬入新馆开始,就着手布局档案管理和服务的各项系统平台,依托局域网、政务网、互联网、专用网,部署了数字档案现代化管理和服务利用的相关应用平台。其中局域网部署了绍兴市档案馆综合业务管理系统;政务网部署了数字档案室系统、电子档案接收平台、数字档案共享服务平台和政务服务事项电子化归档平台;互联网部署了数字档案开放共享服务平台;专用网部署了各县、市、区馆际共建共享平台。随着档案工作数字化改革的推进,围绕全域数字化转型示范区创建,全力推动档案核心业务智能化整合,2022年,市档案馆圆满完成全省“浙里数字档案”四性检测公用组件开发试点任务。2023年,正着手打造集档案全生命周期监管、档案馆(室)收、管、用、存各项业务贯通,市、(区)县上下联通的数字档案服务管理一体化平台,力争实现90%以上的核心业务数字化。
2015年9月8日,绍兴市档案馆召开数字档案馆系统测试会
牢记初心使命 “两个服务”水平全面提升
紧紧围绕长三角城市群一体化发展国家战略和市委、市政府中心工作,在服务能力的提质增效上取得新突破。
一是服务中心工作提质增效。聚焦服务“忠实践行‘八八战略’奋力打造‘重要窗口’加快实现‘四个率先’率先走出争创社会主义现代化先行省的市域发展之路”的目标要求,主动记录建设“三个地”和“重要窗口”绍兴风景的奋斗历程。大力开展“三个地”专题档案、脱贫攻坚档案、疫情防控档案、共富示范区建设档案、数字化改革档案、碳中和碳达峰档案的专项征集,形成6个专题数据库,主动为规上企业、上市企业培训档案人才200余人,每年均组织30多名档案干部在重大建设项目一线指导工程档案的收集与规范管理,全面彰显档案担当和所能,发挥档案资源的战略性、基础性作用。
二是服务公众查档方便快捷。2009年把档案查阅窗口搬进市便民服务中心,2017年把档案查阅窗口下沉到全市118个乡镇(街道),方便群众“就近办”。近年来,市档案馆开发上线绍兴档案远程利用系统,深度参与长三角地区民生档案“一网通办”,开通“机关查档直通车”,实施“云协同零纸质”出证服务,查档便民服务陆续上架支付宝、微信、浙里办App,让数据多跑路,查档效率和便捷度大大提高。近5年,绍兴市本级档案查阅利用已超30万人次,其中通过“一健查”“掌上查”的占比达到60%以上。扎实推进档案窗口行风建设、技能培训,推行首问责任制,温馨服务。2009年,市档案馆查阅服务窗口被授予全国“巾帼文明岗”称号。
2009年3月,绍兴市档案馆查档窗口成功创建全国巾帼文明岗
守牢红色根脉 着力打造档案文化高地
始终牢记总书记要把蕴含党的初心使命的红色档案保管好、利用好的嘱托,深化“红色档案铸魂工程”,着力深化城市记忆、乡村记忆、家庭记忆,建设绍兴档案文化高地。
一是持续开展红色记忆教育实践活动。近年来,市档案馆举办了《绍兴党史教育史料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档案文献展》《长三角红色珍档展》《改革开放四十周年成就展》《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人物风采展》等档案展览10余个,拓展开设党性教室,配置党员宣誓墙,编研出版《绍兴红色档案选粹》等红色档案书籍,拍摄《金萧抗战》《红色庄余霞》《后堡战斗》等5部红色档案纪录片,面向中小学生常态化开展“红色档案故事汇”活动。近5年,前来参观学习的市民群众超12万人次,市委理论学习中心组和四套班子领导先后两次来档案馆开展集体学习活动。市档案馆分别被市委组织部、机关党工委挂牌市级“党性教育基地”“党员驿站”。
二是多维营造档案文化宣传阵地。打造“越里乡愁”档案文化宣传品牌,利用网络平台推出“档案里的绍兴菜”“档案里的绍兴戏”“档案里的绍兴话”“档案日历”“镇馆之宝”“八八战略二十年·绍兴纪事”等10余个档案文化宣传系列;编研出版《绍兴与辛亥革命》《图说绍兴水城》《绍兴戏曲档案》《绍兴台门》等10余种精品作品,深受读者喜爱。面向公众举办“云游档案馆”线上互动活动,参与人数达10万余人,举办“师母来哉”绍兴公共频道电视直播节目,推荐绍兴档案馆和镇馆之宝,得到新华网等多家国家级媒体报道。
三是运用红色档案文化培育职业精神。深入开展“知馆、爱馆、为馆、兴馆”活动,大力弘扬敬业、担当、奉献的档案人职业精神,实施“年青干部成长计划”,常态化组织开展岗位练兵、技能比武。近年来,市档案馆年青干部队伍长势喜人,有多名干部被纳入全省档案系统“115”人才工程,有1名干部获全国档案系统青年技术骨干称号,为推动档案事业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坚强的智力支持。
2021年,绍兴市档案馆发挥红色档案资源优势,服务全市党史学习教育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