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浙江在线  >  城市频道 > 浙江本地 > 绍兴  正文

绍兴:构筑高质量发展的生态屏障 勇当高质量发展的排头兵
2018-01-24 15:01:00 来源: 绍兴网-绍兴日报 钟兰花

  对于高质量发展,生态环境是一道绕不开的坎,迈过去就是一片广阔天地。2017年,我市扎实推进污染防治工作,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改善。这一年,我市第二次夺得“大禹鼎”,蓝天越来越多,新昌荣膺首批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县;这一年,我市接受了中央环保督察“大考”,湖长制走进全国视野,生态文明体制改革方案成型……

  市委经济工作会议指出,要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为高质量发展扫清障碍。新的一年里,我市将以创建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城市为抓手,巩固扩大环境治理成果,让绍兴的天更蓝、水更清、空气更清新,让优良生态真正成为高质量发展的内涵要求。

  巩固扩大环境治理成果

  清清的河水倒映着老屋、古桥和绿树,绍兴古城迎恩门附近的水质,终于迎来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迎恩门断面曾是我市唯一省里挂号的市控劣Ⅴ类水断面。去年,我市打响了古城生态环境综合治理大会战,截污纳管、治危拆改、引水活水、六小整治、环境提档、铁腕执法……一系列行动下来,迎恩门断面水质成功提升至Ⅲ类。

  迎恩门断面摘帽只是一个缩影。2017年,我市在全省率先剿灭劣Ⅴ类水,7个国家“水十条”考核断面达标率100%,21个省考断面达标率100%,128个市考断面全部达到或优于Ⅳ类水,水质改善幅度前所未有。全市“五水共治”群众满意率达82.45分,比上年提高2.42分,居全省第二位。

  大气污染防治也取得了新成效。2017年1月至11月,我市国控3站点PM2.5均值浓度为41μg/m3,同比下降6.8%;全市PM2.5均值浓度为38μg/m3,同比下降11.6%;AQI优良天数比例为83.8%,同比上升1.2个百分点。

  与此同时,大力推进国土绿化十大工程,全市共完成造林更新2.96万亩、平原绿化1.78万亩、珍贵彩色健康林12.6万亩,新建公益林优质林1.5万亩。

  省统计局民生民意调查中心开展的全省生态环境质量公众满意度调查显示,去年公众对我市生态环境满意度同比上升5.4%,得分首次高于全省平均分,居历年最好水平。

  绿色是高质量发展的底色,环境美是人民美好生活的新内涵。“坚决打好治水巩固战、治气攻坚战、治土持久战,不折不扣完成省、市两级下达的环境质量改善目标任务,生态环境质量公众满意度继续加快提升。”市环保局定下了新一年目标:深入推进“灭Ⅴ减Ⅳ增Ⅲ”目标,全面巩固提升剿灭劣Ⅴ类水成果;减少污染天气发生程度和频次,臭氧浓度上升势头得到有效遏制。

  以“最严”为环境执法主题词

  环境质量的改善,需要有严格的监管和执法作后盾。在我市,“最严”,正是近年来环境执法的主题词。

  环境监测是生态建设和环境监管的支撑。我市扩大水质自动监测考核断面到128个,并将空气自动监测站点延伸到118个乡镇和13个省级以上开发区,全面构建起乡镇水气环境监测网络体系。

  春季“铁拳1号”剿劣护水行动、夏季“铁拳2号”治废行动、秋季“铁拳3号”截污行动、冬季“铁拳4号”治霾行动……2017年,一系列“铁拳”行动,严厉打击各类环境违法行为,着力解决影响环境安全、损害群众利益的突出环境问题。

  尤其是面对企业不断翻新的逃避监管手段,我市环境监察队伍重拳出击,查处了9起企业污染源在线监控系统弄虚作假违法行为,其中圣荣印染和上峰水泥在线造假案例被环保部作为去年一季度典型案例通报。

  统计数据表明,至2017年12月25日,当年全市共立案查处企业3189家,同比增长118%;处罚企业2921家,同比增长94%。同时,注重部门联动、司法联动、全市联动,全市环保刑事移送59起208人,同比增长170%;治安拘留78起132人,同比增长23%。

  可以说,从源头严管到过程严控到结果严处,“最严”贯穿于环境执法的全过程全方位。

  而中央环保督察,成为我市最严环境执法的一场“大考”。在这场“大考”中,我市着力补齐生态环境短板,狠抓环境问题立整立改。督察期间,全市责令企业整改907家,立案处罚415起,行政拘留33人,刑事拘留41人。

  目前,我市正在全面开展后督察工作。市环保局表示,将以中央环保督察为契机,坚持以问题为导向,坚持不懈地抓好后续整改,实现研究定期化、巡查常态化、督查经常化,确保整改不留空白、不挂空挡,切实有效地解决突出环境问题,全面提升区域环境总体质量。

  构建绿色发展的制度体系

  诸暨市店口镇龙山路与山前路交汇处,原本是个堆满建筑垃圾的废弃场地。去年,当地8家环境违法企业自愿共同出资,在这里建起了我市首个生态警示公园。这也是“两高”司法解释后,我市首个生态环境损害替代性修复场地。

  这一开创性的做法,为推进生态环境损害赔偿工作取得实效走出了一条新路子。生态环境损害赔偿制度改革项目,是省委深化改革重点突破事项。自2016年2月被确定为省级试点以来,我市建立起生态环境损害鉴定评估、损害赔偿磋商、司法衔接、资金使用管理和损害修复等生态环境损害赔偿制度体系。去年,省环保厅印发“学习推广绍兴经验的通知”,《人民日报》头版刊发绍兴做法。

  2017年,类似的制度探索和先进经验还有很多。

  年初,我市出台《党政领导干部生态环境损害责任追究实施办法》,将“终身追责”作为党政领导干部生态环境损害责任追究的一项基本原则。

  作为国家环保部“生态环境大数据建设试点”单位,也是六个试点省市中唯一的地级市单位,我市投资2000余万元,建成了环境数据中心、污染源治理设施过程监控、环境地理信息平台、环保综合门户、实验室管理系统等多个业务系统,目前已上线试运行。

  五年多前,我市在全国首推“河长制”。2017年,我市再开全国地级市先河,在全市3300多个湖(库)推行“湖长制”管理。2017年12月5日,水利部与绍兴市政府一起向全国发起“关爱山川河流·保护城市水体”志愿服务暨公益宣传活动。同时发布的“绍兴湖长地图”,是全国首张湖长地图。

  根据中央和省生态文明体制改革总体方案精神,我市已编制《绍兴市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实施方案》,确定了2017-2020年绍兴市生态文明体制改革总体要求、改革任务和实施保障,形成36个改革子项和28个重点改革项目,成为全省首个出台改革实施方案的地市。

  经济由高速增长阶段进入高质量发展阶段,对环境保护提出了更高要求,同时也提供了更大的空间。新的一年,我市将在不断完善生态文明体制机制中,把持续提升生态环境质量的文章写深写透,使绿色真正成为新时代经济社会发展的底色。


标签: 督察;环保;生态环境质量;铁拳;国家生态文明;质量发展
编辑: 贾晓雯
Copyright © 1999-2022 Zjol. All Rights Reserved 浙江在线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