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浙江在线  >  城市频道 > 浙江本地 > 嘉兴  正文

第一站 平湖新埭镇兴旺村 这个村把美写在每一个角落
2018-03-31 09:08:41 来源: 嘉兴日报 记者 潘程程 见习记者 谢梦骑 实习生 付梦婕 摄影 记者 王振宇







 

  “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置身在平湖市新埭镇兴旺村,记者情不自禁地吟唱起孟浩然的《过故人庄》。金黄的油菜花,粉红的桃花,洁白的梨花竞相开放、摇曳生姿,宛如一个个妙龄少女,正向人们展现自己张扬的青春和无穷的魅力。目极所至,形态各异的绿植静静矗立,就像一位位绅士,默默守护着自己心爱的人儿;鱼儿在河流里欢快地穿梭,与绿油油的麦地、民居、道路汇成一幅幅甜美的乡村画卷。

  “哇!这就是我心中的世外桃源!”同行者的感叹,让我们对这个地处嘉兴最偏远的村庄,充满了好奇。

  “现在地不种了,日子倒是过得越来越好。房子、车子样样不少,赚的钱也比过去多,出门就见绿,处处都是景,就连城里人都羡慕我们的生活!我们兴旺村啊,是真的兴旺起来了!”村民们和记者打趣道。村民们由心而生的底气和幸福感,究竟从何而来?随着采访的深入,记者渐渐摸索出了让兴旺村富起来、美起来、和谐起来的这套“蜕变密码”——

  “腰包鼓了,我们的日子过得更有底气了”

  兴旺村最打动我们的美,首先是村民那一张张洋溢着幸福的笑脸。那种发自内心的笑,会感染你。

  兴旺村地处嘉兴东北部,一条吕新公路诉说着它与上海金山区蔷薇村一衣带水的情谊,见证着村干部这些年不断唤醒沉睡资源、带领村民发家致富的奇迹。

  “我们村原来是一个标准的纯农业自然村,这些年一步一个脚印发展和壮大村集体经济,564户居民,人均村集体可支配收入从原先新埭的‘倒车尾’跃升到‘火车头’啦!”村党总支书记高木龙如是说。高木龙原先是一位企业主,2011年重返村里任村党总支书记后,开始谋划几笔大账:

  第一笔:与新埭镇的其他8个村联合出资1000万元,办了一家公司,如今每年可获利润分成12万元左右;

  第二笔:利用公司所得早早在集镇上购买了门面房,通过出租的方式,实现集体资产的保值增值,村里投资的24间门面房,一年收入近30万元;

  第三笔:通过土地流转,推行土地承包权和经营权分离,把专业的事交给专业的人干,既充分保护了农民的土地承包权,又让土地产出通过功能布局实现最大效益。村集体在土地流转的发包服务中一年可获20万元左右的收入。同时,又千方百计盘活村集体闲置用房和鱼塘等资产,一年租金至少10万元。

  “今年,我们9个村联手组建的新联实业有限公司又追加了投资,我们村的注入资金从原先的100万元升至200万元。如果产出以百分之十的增长来计算,今年收入至少有20万元。”高木龙说,令他最开心的是,村里有产业了,村民有去处了;村集体经济壮大了,村里的事有钱办了。

  今年65岁的村民吴金云告诉记者:“我这个年纪啊,搁在以前,不知该干点啥了,纯农活吧,干不动了;在家吧,又没退休工资,可能会心里发慌。现在一点也不用愁。家里的地早已承包出去了,每年每亩有七八百元的租金,旱涝保收。我自己呢,加入了村里的保洁队,每天上午6点到11点定点上班,一月工资到手有1800元。下午的时间,我会去种植大户处打工,按10元每小时结算,日均工资有100元左右。你说收入是不是很稳定啊?”

  村民争先恐后地发表感言:“我们兴旺村是平湖箱包产业的发源地,现在不愁没事干,就看你愿不愿意干!特别是老人,腰包鼓了,不用靠子女了,老年的幸福生活更有底气了。”

  “村里美了,我们出去更自豪了”

  兴旺村让我们流连忘返的美,是缘于他们是那种天然去雕饰的美。

  徜徉在兴旺村的毛家圩自然村组,水墨晕染,妙笔生花,也无法描绘出这幅如诗般的画卷,既有城市的现代与文明,又有乡村的古朴与雅致。

  村民说,过去的兴旺村环境很差,水质也是五类水。就拿烟塘港来说,原来河两边都是猪棚,河里都是猪粪,水质浑浊,总是散发阵阵恶臭。浙江省“万村整治、千村示范”的东风吹进来后,我们一年接着一年干,咬定绿水青山的目标不放松。生猪退养了,脏水臭水得到治理了,垃圾也分类处置了。现在,兴旺村的水质已从过去的五类水提升到三类水。

  “十九大提出建设美丽中国的目标,我们村积极响应,打造全省精品村已写入了村两委对村民的年度承诺目标,去年10月,我们请专业的公司来设计规划提升美丽乡村建设。”高木龙说,“我们现在是像城里建设公园一样来打造美丽乡村。”

  兴旺村给自己的“美丽”设置了几个标准:不大拆大建,因地制宜,充分利用毛家圩自然村落展现江南乡村的美;用景区的标准来提升公共服务功能,让来到这里的人既看得到现代文明又望得到乡愁;除了秀丽的外表,更要注重文化的挖掘与展示,既可以在“渡口故事”感悟文化底蕴的深厚,又能在“蔬心翠意”享受菜花盛开的浪漫,还可在“芦家小院”品评耕读文化,在“萍水相逢”体验风光无限……置身在兴旺村,你心中涌起的是现代田园诗篇。

  “前不久村民代表大会刚通过,村里又追加了3000万元建设资金,梳理打扮兴旺村的每一个细节。”村民老王带着我们在村里走了个遍。他指着全长1.2公里的毛家塘港说,这条河与上海塘相连,能感受日月交替潮涨朝夕之变,显得格外灵动、有生命力,村里将安装水循环装置、增设水生植物打造水面景观,让渡口毛家圩的河埠头文化得以恢复重现。站在房前屋后破罐烂砖堆砌而生的别致小景前,老王说:“这也是经过设计师们指点传授,村民们自发参与搭建的,不花村里一分钱。”家家户户庭院里竖起的形态虽异却质地统一的葡萄架、晾衣杆,让老王也很有感慨:“这个一开始村民不接受。后来做了几个样板后,村民觉得不错,于是就跟风布置起来。想不到现在成了村里的一道风景。”

  村里变美了,村民感到自豪。因为自豪,村民由美丽乡村的共享者,纷纷成为建设者、维护者。

  “村里平安了,我们的心情更舒畅了”

  兴旺村的美,流淌在每一位村民的脸上。

  行走在兴旺村,发现很多农户的家门是敞开着的。记者问农户:“不担心安全吗?”村民的回答很笃定:“安全着呢。我们村这几年没有发生过任何民事和刑事纠纷案件。”

  此情此景,让记者忽然想起这样一句话:路无拾遗,夜不闭户,美美与共,天下大同。

  “我们村啊,急红脸、拍桌子的事儿就不存在。大家齐心合力,一心只想把家乡建设得更美、更好。”村民王秀梅说,每次看报纸、看新闻听到“安居乐业”四个字,她第一反应说的就是兴旺村。

  这一份“和谐气质”,可不光靠兴旺村世代淳朴的民风传承。“百姓能否安居乐业,是对我们基层干部战斗力最直接的评判标准。”高木龙说。为打造坚强的党组织战斗堡垒,近年来兴旺村坚持以党建为核心,加强文化引领,依托村民自治来制定村规民约,重塑了友爱淳朴、守望相助、开放包容的村风村貌。其中,兴旺村结合网格化社会管理工作的实际,在全市率先探索将党组织建到了民情网格上的做法,就成功实现了服务群众“零距离”。“通过创新党组织设置,把支部建在民情网格上,使每个单元网格都成为有组织机构、党员队伍和活动场所的党建基本单位,全村每一名党员除了老弱病残外,人人都有自己的‘责任田’。”高木龙说。

  与此同时,党员先锋站、三小组组长等基础力量,也在充分发挥着连接乡镇党委、政府、村两委与村民之间的桥梁和纽带作用。

  “别看岗位小,但我们作用可不小。”陶玉龙是兴旺村第四村民小组的组长,在他看来,现在村里发展快,管理上要面对的考验越来越多。小组长处在最基层,和村民接触最多、也最熟悉,这是很大的优势。“我会利用一些中午休息时间,挨家挨户上门,配合村里的环境整治等重要任务,用拉家常的方式劝说村民。此外,我也会第一时间倾听村民的心声,把矛盾化解在最基层。”近年来,在村组中心工作和重点任务中,作为兴旺村基层党建工作的有力抓手,“三小组长”始终干在一线、冲在前面,为深化“党建+治理”,打通基层服务管理“最后一纳米”提供了更多可能。

标签: 腰包;村民;乡村;新埭镇;网格;党建;党总支书记;土地承包权;画卷;门面房
编辑: 吴越
Copyright © 1999-2022 Zjol. All Rights Reserved 浙江在线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