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浙江在线  >  城市频道 > 浙江本地 > 金华  正文

让传统竹编集中“开会” 武义80后建起民俗竹编收藏馆
2019-01-08 10:47:24 来源: 金华晚报 通讯员 王东方 本报记者 王偲华

8.jpg

  “竹子有保温作用。这个竹葫芦是装米饭和饼用的,相当于现在的保温饭盒。”“这个叫‘竹夫人’,文如其名,天热的时候抱着它睡觉很舒服。”昨天,在武义璟园竹编民俗馆,介绍起一个个精美又实用的竹编器具时,陶月星充满了对匠人们的敬意,他能做的是尽可能把器具保存好,并通过展馆向更多人展示极具匠心的中国传统编织技艺。

  1981年出生的陶月星,从2000年开始走南闯北,进村串户,投入巨资收藏了大量明清以来的竹编民俗器物。至今收藏了约2000件。2017年,陶月星在武义璟园建立了一个民俗竹编馆,以此展示中国传统竹编工艺。

  为了方便游客了解竹制品相关知识,在民俗竹编馆,陶月星根据竹制品的作用,分成“农具生产区”“生活用品区”“文房用品区”等区域,并在每个竹制品边上放上牌子。

  走进“民俗竹编馆”,游客都会被形状不同、风格迥异和数量众多的竹制品吸引。这些竹制品有的精致华美,有的朴实耐用。鸡笼、箩筐、婴儿车、捕鱼器等制作虽然不很精致,但上了点年纪的人用到过,看到觉得很亲切,会情不自禁地与人讲起自己用这些竹制品时的经历。

  而一些不常见的竹制品,令人不得不佩服当时发明这些器物者的聪明才智。比如一个长一米多、圆形、中间缕空的竹制品,不少游客觉得是捉鱼用的,而实际上是夏天人们抱着睡觉的。有一个椭圆形的竹制品,上面有个盖,边上有个筷子筒,还插着一双筷子,一看就能猜到是用来装食物的,这就是山区村民外出干活时装米饭、食饼等用的器具——早上带食物出门,到中午还是热的。这个竹制品里面其实是一个葫芦,外层的竹编起到保暖作用。

  在民俗竹编馆里不乏工艺精致的竹制品,如一个竹丝漆器,竹青被劈得细如发丝,编得密密实实,能盛得住水。玻璃柜中一个“八角点心篮”,无论是篮盖、篮柄,还是篮身,每一个细节无不精细,游客们都会被这只篮子精致的工艺所折服。

  在收藏的众多竹编实物中,竹篮最多。其中,大量的黑漆、红漆描金竹编食盒外形雍容华贵,做工极其精美,图案字各不相同,件件妙趣横生。也有旧时婚俗新娘出嫁时的“天地盒”、走亲戚担的托篮、盛糖果用的盘罐、赶考时考生用的考篮以及针线圆盒、香篮、花篮等。这些竹编品所用篾丝精细,最细的每厘米内可排列40多根篾丝。编织技法也千姿百态,有的还编出各种花样和字画。除了竹制品,民俗竹编馆里还有20多种竹制品的农用工具。

  2000年,陶月星首先从村里、亲朋手里收集竹制品。由于工作没几年,陶月星手头的钱并不多,只能一边工作一边收集。令他感动的是不少村民、亲朋把家里的竹制品免费赠送给他,说让它们有个好去处,让大家看看也是好的。父母也支持陶月星,不久,家里便堆了上百件各式各样的竹制品。一年后,陶月星索性辞去工作,一边收集一边把多余的竹制品用来交换或出售。还先后在武义大红岩景区、北岭路、金华市区等地开过竹制品店,结识了不少竹制品收藏爱好者,在与他们交流的同时,提高了他对竹制品相关知识的了解。

  近20年的收藏过程,陶月星一次次地体会到了岁月的维度、历史的美感、文化的多元。对竹制品到了痴迷的程度,甚至卖掉县城的房子用以收藏。只要有时间,陶月星就会出门”淘宝”, 足迹遍布福建、安徽、江苏、上海和省内杭州、绍兴、衢州、温州、宁波等地,积累了丰富的竹编收藏经验。收藏的“八角点心篮”最初现身于东阳,先后被永康、金华的藏友所收藏,陶月星一直关注这只篮子的去向,花了不少精力才从金华的藏友手中买过来。

  陶月星说,竹编编法多种多样,有的技艺早已失传,有的竹编又结合了竹刻、木雕、绘画、油漆等技艺,每件竹编都凝聚着匠人的心血。传统竹文化中的一些重要元素正在渐渐消失,特别是很多民间艺人年事已高或离世,又很少有年轻人去学艺的,民间竹制作工艺濒临失传,亟待挖掘和整理。

  为了让更多的人了解中华传统竹编文化的魅力,更好地展示各个时期的竹编民俗藏品。2017年,陶月星依托武义璟园古民居博物馆优越的人文环境和优美的景区平台,租用400多平方米的璟园商业用房,实施展馆化改造,完善相关设施配套,从其藏品中挑选了300多件代表性藏品在这里展出,营造了浓郁的竹编文化氛围。

  璟园竹编民俗馆开馆后,陶月星免费向大众公开展览,供各地竹编民俗器物收藏爱好者交流品鉴。


标签: 竹制品;收藏;民俗;中国传统;技艺;民俗馆;展馆;葫芦;保温饭盒
编辑: 白璐
Copyright © 1999-2022 Zjol. All Rights Reserved 浙江在线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