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前!向前!向前!为了受灾群众正常生活尽早恢复
2019-08-15 07:36:48
来源: 杭州网-杭州日报 通讯员 林云航   记者 钟玮 李维和 杨子健 廉笑尘

  昨天下午的临安区岛石镇银坑村,山路两旁的淤泥已经被清理,村里的用电、通讯都已恢复。之前被山洪冲毁的车辆被临时放置在路边,村子的河道里还漂着废弃的家具、日用品。

  村道泥泞,运送物资的车辆与清淤车辆小心地会车。路边的大姐见到满脚是泥的报道组记者,温和地打量了一番,笑了。

  一辆装着卤味的农用三轮车颠簸着开进村子,靠边停下。几个村民围了过去,买了一些卤味,带回家去。卖卤味的秦师傅是安徽人,在岛石镇待了有15年,对于银坑村,他很熟悉,平时他每隔一天便会进村做一回生意。“前两天路不通,我进不来。今天,我新做了一批卤鸭来卖。”秦师傅说。

  一位声音嘶哑的村干部穿着高帮套鞋走了过来,向秦师傅买了些鸭锁骨。这些天,来往的清淤、运送物资车辆多,全靠他在指挥,累得他嗓子都哑了。“看到秦师傅的车子进村,我有种感觉,好像村里的生活快恢复到以前的样子了。”说着,他拎起装鸭锁骨的袋子,付了钱,笑着走了。

  银坑村村委会对面是村民方江荣的家,方家旧宅旁还有一栋三层的毛坯房,三楼平台上还晾晒着武警作训服。毛坯房里,20多只行军背包整齐地靠在墙角,夜晚,武警战士就在简陋的毛坯房里席地而睡。“四五天了,他们没离开过。”老方说,“他们帮了我们村这么多,我们帮他们洗洗衣服也是应该的,但他们说不要。”

  临安的各个受灾乡村要尽快恢复生产生活,需要有很多人为之付出。他们都在路上,不断向前、向前、向前……

  商会组成车队为山村送去救援物资 最令人感佩的是年仅12岁的脊梁

  时间:昨天上午10点 坐标:东塔村后山村一带

  从龙岗镇出发,报道组进入山区,此前被阻的主干道都已打通,一路上随处可见运送救援物资的社会车辆。报道组本打算前往上溪村,但由于华浪线东塔村路段出现较大面积塌方,只能暂时留在东塔村休整。

  在东塔村的村口,报道组看到了一支熟悉的小型车队——两辆货车、一辆宝马SUV,货车车身上还挂着“龙岗商会救援物资”的横幅。这支车队此前一直行驶在报道组车辆前面,没想到,报道组休整的东塔村就是他们的目的地。

  两辆货车的厢门同时打开,一辆货车里装满了大容量矿泉水,另一辆货车里则是大米和食用油。令报道组惊讶的是,宝马SUV的车门一开,里面陆陆续续下来了8个人。下车后,他们立即排成一条长队,用手递手的办法从货车上搬运物资到村口的空地。

  “小伙子,你行不行?”队尾的一个壮汉喊了一句。这时,报道组才注意到,队伍中还有一个男孩,个子虽高,却一脸稚气——他是第一个从宝马SUV上下来的。

  “小意思。”男孩回答道。尽管表情吃力,他还是尽力搬动沉重的矿泉水,保证不掉链子。

  “他只有12岁。”队尾的壮汉说。

  很快,两车救援物资搬运完毕。男孩完成了任务,开始跟着一个戴遮阳帽的中年男子四处走动。商会工作人员说,他们是一对父子。

  这对父子姓刘,是萧山人,在龙岗镇做炒货生意。“孩子不是正好放暑假嘛,我本来是让他来这边帮我照顾生意,也算是体验生活。”刘先生说,没想到龙岗镇受灾严重,商会会长号召大家筹集物资,为灾区尽一份力,“我儿子非要跟来,说想帮点忙。”

  刘先生与报道组交谈时,小刘始终站在一旁,没有说话,只是不断用脏了的手擦着额头上的汗。几次擦下来,他的额头、两鬓都留下了黑黑的手印。

  过了没多久,村民和武警官兵赶到,开始将物资运进村子。东塔村的水泥路已被山洪冲毁,大家走的是一条用挖掘机取土填压成的土路。

  看着大伙儿来来往往地忙活,小刘用方言和父亲说了几句,然后转过身,加入了搬运物资的人流。

  “解放军来了,我们有希望了……” 八旬老奶奶走上山路,只为感谢武警官兵

  时间:昨天上午11点 坐标:龙岗镇东塔村

  东塔村是受灾较为严重的村子之一,山洪暴发时,村中有房屋被冲垮,村道也受损严重。昨天,村里的用电、通讯已经恢复,村民正自发下山运送救援物资。

  一队武警官兵走在村民中间,一问,他们来自武警杭州支队。年轻的战士一口气扛起4袋大米,还一路小跑着上山。一名妇女见了,赶紧拿出手机,一边拍视频,一边还不忘嘱咐:“慢一点,当心点……”

  武警杭州支队是灾情发生后第一支抵达灾区的部队。上周日起,他们一直在各个受灾村开展救援,第一站就是受灾最严重的岛石镇银坑村。“那天,好多老百姓看到我们就说,‘解放军来了,我们有希望了’。”一名武警战士说。

  参与救援的武警官兵中,有不少是这个月即将退伍的老兵。28岁的嘉兴籍小伙金哲浩就是其中之一,可接到任务后,他立即随队赶到临安。昨天早上,教导员还问过金哲浩:“马上要退伍了,想想为什么要来部队,为什么最后几天还要执行任务?”

  “因为憧憬、热爱。”金哲浩回答,“我是军人,这就是我的任务,哪里需要,我就往哪里走。”

  这些天,武警官兵帮着东塔村打通了道路,还帮着村民清运家中的淤泥。在没有任何机械设备支援的情况下,他们靠铁锹甚至手刨,硬是坚持了下来。

  前天,金哲浩被一件事感动了。一位80多岁的老奶奶,腿脚已经很不灵便了,硬是在别人的搀扶下,走到被冲垮的山路上。“老人家跟我们说,‘你们辛苦了,感谢解放军,你们真好’。”金哲浩说,“老太太说的是本地方言,我们一句都听不懂,起初还以为是来求助的,赶紧上去想帮忙,还是村干部给我们翻译了一下,我们才明白老人家的心意。”

  武警战士大多是20岁出头的小伙子,有些战士的老家远在山东、河北。“看到村里的老人,我就想到家里的父母,一年到头,我也见不了他们几次。”山东籍战士孙宗祥说,本来这个月他有假期可以回家,但为了执行任务,只能放弃了,“就当帮帮人家的父母吧,也许我们每次列队、报数、出发,对他们来说就意味着安心。”

  3名消防员,加上一台首次实战的挖掘机 最锐利的钉子揳在最需要的地方

  时间:昨天中午12点 坐标:330国道仙人塘村附近路段

  像华浪线这样遭遇塌方的道路并非个例,要保障救援工作顺利推进,抢通道路必须摆在第一位。

  昨天中午,烈日当空,朱百洪在太阳下连续奋战数小时后,觉得皮肤有些轻微灼痛。他舔了舔微微干裂的嘴唇,双眼通红地盯着眼前30多米高的滑坡乱石,谨慎地操作着挖掘机。在他身旁,吴小洪和严耀雄同样紧张,过去两天中,他们一直保持着这种警惕状态,防止意外发生。

  投身消防27年,战勤保障大队一级消防长朱百洪一直是杭州消防的尖兵。灾情发生后,杭州消防的上百名消防员深入灾区开展救援,直到前天,他们完成了任务,才撤回各自驻地。然而,就在前天中午,朱百洪接到了上级通知,要求他带领一支小队,协助交通部门清理山区中普通设备难以处理的滑坡现场,尽快打通道路。朱百洪当即接受了任务,但他提出了一个要求,就是由他挑选小队成员。

  吴小洪,战勤保障大队资深驾驶员,他开车,朱百洪放心;严耀雄,20岁出头的小伙子,负责通讯和记录救援过程。还有一个成员,是第一次投入实战——杭州甚至浙江消防唯一一辆沃尔沃挖掘机,重50多吨,机械臂可伸展至20多米。

  这个“3+1”的组合是杭州消防救援支队留在一线的最后力量。这两天,朱百洪带着队员,每天工作到深夜11点,第二天早晨6点便再次上山。因为没有替班,他们在救援过程中几乎无法休息,只能靠一根根烟、一瓶瓶水给自己提神。

  已过不惑之年的吴小洪能熟练驾驶绝大多数的消防车,他的话本就不多,如今他更加沉默,因为抢修工作的难度远比想象的要大。抢修完一个塌方点,他开动挖掘机,往下一个点赶去。由于疲劳,他靠在椅背上,手里把着方向盘。突然,副驾驶座上的朱百洪大吼一声:“停!”吴小洪吓了一跳,赶紧制动挖掘机。

  朱百洪跳下挖掘机,走到前方被泥石流冲坏的道路边缘,小心地蹲下看了看,摇着头跑了回来:“前面的路,底下都空了。”这句话把吴小洪和严耀雄吓出了一身冷汗,如果刚才挖掘机再往前开,天知道会发生什么事。

  “我倒不怕后面的工作有多困难,只希望兄弟们能平平安安回去。”朱百洪说,“当然,我们最希望的,还是尽快打通这条路,让老百姓尽快恢复正常生活。”

  两鬓斑白,却和年轻人一样往山上冲 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诠释何谓“荣誉”

  时间:昨天下午2点 坐标:前往银坑村的路上

  报道组昨天的目的地是岛石镇银坑村,车行至半路,偶遇了一辆黄色抢险救援车,报道组便下车询问情况,没想到结识了徐福平。

  徐福平,54岁,临安自来水公司营业公司副经理,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也是浙江省劳动模范。这位临安自来水公司抢修队伍中的老大哥已是两鬓斑白,日常处理的是城区里的供水难题,山野中的供水抢修,让他也感到压力巨大。

  然而,老大哥总是有自己的办法。接到任务后,他做的第一件事情就是研究地图。这些天,他戴着头盔,开着车在各个抢修救援点间往返。他开车已经不需要导航,到了岔路口该往哪里走,完全不用犹豫,方向盘打得和村民一样熟练。

  昌北一带村庄的自来水供应和城区里有所不同,许多村庄都靠山顶的山泉水或山背后水库的供水生活。灾情发生后,许多沿山而建的自来水管被泥石流冲断,村民用水告急。对于徐福平来说,修复这些水管就是最重要的任务。

  山村水管线路虽没有城区管网那般复杂,但抢修人手不足是个大问题,只能靠连续作战来弥补。昨天清晨5点起,徐福平和搭档连续翻山,在没有任何步道的情况下,穿着套鞋,靠树木做支撑,确定水管破裂位置。之后,他们与村民一起清理涌入水管的淤泥,再装上全新的黑色PE管。“我们拼了命安装的不是水管,而是村民生活最基本的保障。”徐福平说。

  昨天中午时分,徐福平又接到了任务,要求在当晚前务必恢复昌北一带村庄的全部供水。这已经不是一个“小目标”,但徐福平没说什么,开着车继续上路了,直到遇上报道组。

  继续赶往抢修点的路上,徐福平的手机响了,是妻子打来的。他想了一会儿,“无情”地挂断了。到了抢修点,徐福平下了车,喃喃说道:“唉,已经一整天没和家里人说话了……”

  虽然这些天徐福平还是每天回家休息,却没能和家里人说上几句话。每天晚上,他到家都已十一二点,家人早已睡去;第二天清晨5点,他出现在大山里,家人还在睡梦中。“这些天,我最喜欢的小外孙都没能看上一眼。”徐福平说,前天,他在新二村抢修时,有位母亲抱着孩子来给大家送水喝,“我看着那孩子出神,脑子里都是自己的外孙。我也想和家里人多聊聊,但如果他们知道山里的情况,又会担心了……”

  昨天下午4点,徐福平在银坑村与报道组分别。他说,他们还要赶去下一个抢修点,确保任务尽早完成,“我也想早一点见到外孙啊……”

  夜幕降临,大山里的各个村子都添了几分烟火气。村民们准备着晚饭,忙碌的救援队伍也陆续进入了一天中的休整期——第二天,工作还得继续。

  昨晚10点,忙碌了一天的武警官兵铺开席子,席地而卧。马上要熄灯了,累了一天的小伙子们聊了会儿天。有几个小伙子考上了军校,讨论着任务结束后怎么去学校报到,还有人谈起了临安美食和家乡美食的区别……

标签:临安;岛石镇;徐福;村子;挖掘机
编辑:白璐
精彩推荐
浙江在线地方中心版权所有
  您当前的位置 : 浙江在线  >  城市频道 > 浙江本地 > 杭州  正文

向前!向前!向前!为了受灾群众正常生活尽早恢复
2019-08-15 07:36:48 来源: 杭州网-杭州日报 通讯员 林云航   记者 钟玮 李维和 杨子健 廉笑尘

  昨天下午的临安区岛石镇银坑村,山路两旁的淤泥已经被清理,村里的用电、通讯都已恢复。之前被山洪冲毁的车辆被临时放置在路边,村子的河道里还漂着废弃的家具、日用品。

  村道泥泞,运送物资的车辆与清淤车辆小心地会车。路边的大姐见到满脚是泥的报道组记者,温和地打量了一番,笑了。

  一辆装着卤味的农用三轮车颠簸着开进村子,靠边停下。几个村民围了过去,买了一些卤味,带回家去。卖卤味的秦师傅是安徽人,在岛石镇待了有15年,对于银坑村,他很熟悉,平时他每隔一天便会进村做一回生意。“前两天路不通,我进不来。今天,我新做了一批卤鸭来卖。”秦师傅说。

  一位声音嘶哑的村干部穿着高帮套鞋走了过来,向秦师傅买了些鸭锁骨。这些天,来往的清淤、运送物资车辆多,全靠他在指挥,累得他嗓子都哑了。“看到秦师傅的车子进村,我有种感觉,好像村里的生活快恢复到以前的样子了。”说着,他拎起装鸭锁骨的袋子,付了钱,笑着走了。

  银坑村村委会对面是村民方江荣的家,方家旧宅旁还有一栋三层的毛坯房,三楼平台上还晾晒着武警作训服。毛坯房里,20多只行军背包整齐地靠在墙角,夜晚,武警战士就在简陋的毛坯房里席地而睡。“四五天了,他们没离开过。”老方说,“他们帮了我们村这么多,我们帮他们洗洗衣服也是应该的,但他们说不要。”

  临安的各个受灾乡村要尽快恢复生产生活,需要有很多人为之付出。他们都在路上,不断向前、向前、向前……

  商会组成车队为山村送去救援物资 最令人感佩的是年仅12岁的脊梁

  时间:昨天上午10点 坐标:东塔村后山村一带

  从龙岗镇出发,报道组进入山区,此前被阻的主干道都已打通,一路上随处可见运送救援物资的社会车辆。报道组本打算前往上溪村,但由于华浪线东塔村路段出现较大面积塌方,只能暂时留在东塔村休整。

  在东塔村的村口,报道组看到了一支熟悉的小型车队——两辆货车、一辆宝马SUV,货车车身上还挂着“龙岗商会救援物资”的横幅。这支车队此前一直行驶在报道组车辆前面,没想到,报道组休整的东塔村就是他们的目的地。

  两辆货车的厢门同时打开,一辆货车里装满了大容量矿泉水,另一辆货车里则是大米和食用油。令报道组惊讶的是,宝马SUV的车门一开,里面陆陆续续下来了8个人。下车后,他们立即排成一条长队,用手递手的办法从货车上搬运物资到村口的空地。

  “小伙子,你行不行?”队尾的一个壮汉喊了一句。这时,报道组才注意到,队伍中还有一个男孩,个子虽高,却一脸稚气——他是第一个从宝马SUV上下来的。

  “小意思。”男孩回答道。尽管表情吃力,他还是尽力搬动沉重的矿泉水,保证不掉链子。

  “他只有12岁。”队尾的壮汉说。

  很快,两车救援物资搬运完毕。男孩完成了任务,开始跟着一个戴遮阳帽的中年男子四处走动。商会工作人员说,他们是一对父子。

  这对父子姓刘,是萧山人,在龙岗镇做炒货生意。“孩子不是正好放暑假嘛,我本来是让他来这边帮我照顾生意,也算是体验生活。”刘先生说,没想到龙岗镇受灾严重,商会会长号召大家筹集物资,为灾区尽一份力,“我儿子非要跟来,说想帮点忙。”

  刘先生与报道组交谈时,小刘始终站在一旁,没有说话,只是不断用脏了的手擦着额头上的汗。几次擦下来,他的额头、两鬓都留下了黑黑的手印。

  过了没多久,村民和武警官兵赶到,开始将物资运进村子。东塔村的水泥路已被山洪冲毁,大家走的是一条用挖掘机取土填压成的土路。

  看着大伙儿来来往往地忙活,小刘用方言和父亲说了几句,然后转过身,加入了搬运物资的人流。

  “解放军来了,我们有希望了……” 八旬老奶奶走上山路,只为感谢武警官兵

  时间:昨天上午11点 坐标:龙岗镇东塔村

  东塔村是受灾较为严重的村子之一,山洪暴发时,村中有房屋被冲垮,村道也受损严重。昨天,村里的用电、通讯已经恢复,村民正自发下山运送救援物资。

  一队武警官兵走在村民中间,一问,他们来自武警杭州支队。年轻的战士一口气扛起4袋大米,还一路小跑着上山。一名妇女见了,赶紧拿出手机,一边拍视频,一边还不忘嘱咐:“慢一点,当心点……”

  武警杭州支队是灾情发生后第一支抵达灾区的部队。上周日起,他们一直在各个受灾村开展救援,第一站就是受灾最严重的岛石镇银坑村。“那天,好多老百姓看到我们就说,‘解放军来了,我们有希望了’。”一名武警战士说。

  参与救援的武警官兵中,有不少是这个月即将退伍的老兵。28岁的嘉兴籍小伙金哲浩就是其中之一,可接到任务后,他立即随队赶到临安。昨天早上,教导员还问过金哲浩:“马上要退伍了,想想为什么要来部队,为什么最后几天还要执行任务?”

  “因为憧憬、热爱。”金哲浩回答,“我是军人,这就是我的任务,哪里需要,我就往哪里走。”

  这些天,武警官兵帮着东塔村打通了道路,还帮着村民清运家中的淤泥。在没有任何机械设备支援的情况下,他们靠铁锹甚至手刨,硬是坚持了下来。

  前天,金哲浩被一件事感动了。一位80多岁的老奶奶,腿脚已经很不灵便了,硬是在别人的搀扶下,走到被冲垮的山路上。“老人家跟我们说,‘你们辛苦了,感谢解放军,你们真好’。”金哲浩说,“老太太说的是本地方言,我们一句都听不懂,起初还以为是来求助的,赶紧上去想帮忙,还是村干部给我们翻译了一下,我们才明白老人家的心意。”

  武警战士大多是20岁出头的小伙子,有些战士的老家远在山东、河北。“看到村里的老人,我就想到家里的父母,一年到头,我也见不了他们几次。”山东籍战士孙宗祥说,本来这个月他有假期可以回家,但为了执行任务,只能放弃了,“就当帮帮人家的父母吧,也许我们每次列队、报数、出发,对他们来说就意味着安心。”

  3名消防员,加上一台首次实战的挖掘机 最锐利的钉子揳在最需要的地方

  时间:昨天中午12点 坐标:330国道仙人塘村附近路段

  像华浪线这样遭遇塌方的道路并非个例,要保障救援工作顺利推进,抢通道路必须摆在第一位。

  昨天中午,烈日当空,朱百洪在太阳下连续奋战数小时后,觉得皮肤有些轻微灼痛。他舔了舔微微干裂的嘴唇,双眼通红地盯着眼前30多米高的滑坡乱石,谨慎地操作着挖掘机。在他身旁,吴小洪和严耀雄同样紧张,过去两天中,他们一直保持着这种警惕状态,防止意外发生。

  投身消防27年,战勤保障大队一级消防长朱百洪一直是杭州消防的尖兵。灾情发生后,杭州消防的上百名消防员深入灾区开展救援,直到前天,他们完成了任务,才撤回各自驻地。然而,就在前天中午,朱百洪接到了上级通知,要求他带领一支小队,协助交通部门清理山区中普通设备难以处理的滑坡现场,尽快打通道路。朱百洪当即接受了任务,但他提出了一个要求,就是由他挑选小队成员。

  吴小洪,战勤保障大队资深驾驶员,他开车,朱百洪放心;严耀雄,20岁出头的小伙子,负责通讯和记录救援过程。还有一个成员,是第一次投入实战——杭州甚至浙江消防唯一一辆沃尔沃挖掘机,重50多吨,机械臂可伸展至20多米。

  这个“3+1”的组合是杭州消防救援支队留在一线的最后力量。这两天,朱百洪带着队员,每天工作到深夜11点,第二天早晨6点便再次上山。因为没有替班,他们在救援过程中几乎无法休息,只能靠一根根烟、一瓶瓶水给自己提神。

  已过不惑之年的吴小洪能熟练驾驶绝大多数的消防车,他的话本就不多,如今他更加沉默,因为抢修工作的难度远比想象的要大。抢修完一个塌方点,他开动挖掘机,往下一个点赶去。由于疲劳,他靠在椅背上,手里把着方向盘。突然,副驾驶座上的朱百洪大吼一声:“停!”吴小洪吓了一跳,赶紧制动挖掘机。

  朱百洪跳下挖掘机,走到前方被泥石流冲坏的道路边缘,小心地蹲下看了看,摇着头跑了回来:“前面的路,底下都空了。”这句话把吴小洪和严耀雄吓出了一身冷汗,如果刚才挖掘机再往前开,天知道会发生什么事。

  “我倒不怕后面的工作有多困难,只希望兄弟们能平平安安回去。”朱百洪说,“当然,我们最希望的,还是尽快打通这条路,让老百姓尽快恢复正常生活。”

  两鬓斑白,却和年轻人一样往山上冲 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诠释何谓“荣誉”

  时间:昨天下午2点 坐标:前往银坑村的路上

  报道组昨天的目的地是岛石镇银坑村,车行至半路,偶遇了一辆黄色抢险救援车,报道组便下车询问情况,没想到结识了徐福平。

  徐福平,54岁,临安自来水公司营业公司副经理,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也是浙江省劳动模范。这位临安自来水公司抢修队伍中的老大哥已是两鬓斑白,日常处理的是城区里的供水难题,山野中的供水抢修,让他也感到压力巨大。

  然而,老大哥总是有自己的办法。接到任务后,他做的第一件事情就是研究地图。这些天,他戴着头盔,开着车在各个抢修救援点间往返。他开车已经不需要导航,到了岔路口该往哪里走,完全不用犹豫,方向盘打得和村民一样熟练。

  昌北一带村庄的自来水供应和城区里有所不同,许多村庄都靠山顶的山泉水或山背后水库的供水生活。灾情发生后,许多沿山而建的自来水管被泥石流冲断,村民用水告急。对于徐福平来说,修复这些水管就是最重要的任务。

  山村水管线路虽没有城区管网那般复杂,但抢修人手不足是个大问题,只能靠连续作战来弥补。昨天清晨5点起,徐福平和搭档连续翻山,在没有任何步道的情况下,穿着套鞋,靠树木做支撑,确定水管破裂位置。之后,他们与村民一起清理涌入水管的淤泥,再装上全新的黑色PE管。“我们拼了命安装的不是水管,而是村民生活最基本的保障。”徐福平说。

  昨天中午时分,徐福平又接到了任务,要求在当晚前务必恢复昌北一带村庄的全部供水。这已经不是一个“小目标”,但徐福平没说什么,开着车继续上路了,直到遇上报道组。

  继续赶往抢修点的路上,徐福平的手机响了,是妻子打来的。他想了一会儿,“无情”地挂断了。到了抢修点,徐福平下了车,喃喃说道:“唉,已经一整天没和家里人说话了……”

  虽然这些天徐福平还是每天回家休息,却没能和家里人说上几句话。每天晚上,他到家都已十一二点,家人早已睡去;第二天清晨5点,他出现在大山里,家人还在睡梦中。“这些天,我最喜欢的小外孙都没能看上一眼。”徐福平说,前天,他在新二村抢修时,有位母亲抱着孩子来给大家送水喝,“我看着那孩子出神,脑子里都是自己的外孙。我也想和家里人多聊聊,但如果他们知道山里的情况,又会担心了……”

  昨天下午4点,徐福平在银坑村与报道组分别。他说,他们还要赶去下一个抢修点,确保任务尽早完成,“我也想早一点见到外孙啊……”

  夜幕降临,大山里的各个村子都添了几分烟火气。村民们准备着晚饭,忙碌的救援队伍也陆续进入了一天中的休整期——第二天,工作还得继续。

  昨晚10点,忙碌了一天的武警官兵铺开席子,席地而卧。马上要熄灯了,累了一天的小伙子们聊了会儿天。有几个小伙子考上了军校,讨论着任务结束后怎么去学校报到,还有人谈起了临安美食和家乡美食的区别……

标签: 临安;岛石镇;徐福;村子;挖掘机
编辑: 白璐
Copyright © 1999-2022 Zjol. All Rights Reserved 浙江在线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