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浙江在线  >  城市频道 > 浙江本地 > 杭州  正文

浙江七大国医名师全体出动为哪般
省中医药学会:推动“浙派中医”传承创新,造福城乡居民
2018-04-25 07:50:22 来源:

  浙江在线4月25日讯(浙江在线记者 郑希均)4月20日,杭州之江饭店千人大会场成了中医经典理论内涵与临床应用学术研讨班现场。当浙江省首届7名国医名师齐齐登场时,这个每年都召开的中医经典理论研讨班,今年便有了非同寻常的意义。

  为何国医名师全体出席?何来非同寻常?面对媒体提问,主办这场盛会的浙江中医药学会的会长肖鲁伟给出答案:这是我省首批命名后的国医大师第一次全体亮相,向来自全省各地的中医师传授中医经典理论和临床治疗经验;主要的目的是,“响应省委省政府的号召,展示我省中医药发展的巨大成就,彰显‘浙派中医’的影响力,推动‘浙派中医’的传承创新,推动浙江中医药更好更快发展和健康浙江建设,最终造福全省城乡居民”。

  为何要从全省各地

  赴国医名师之约

  记者在现场看到,主席台上,巨大的背景板滚动播放着“浙派中医”“建设健康浙江”等鼓舞人心的口号,还有展示寿仙谷药业、桐君堂药业、浙江一方制药等我省著名中医药企业的形象视频,烘托出浓浓的中医药气息。台下,千人大会场几乎座无虚席,来自全省各地的600多位中医师,除了想一睹国医名师的风采,更想聆听国医大师们悬壸济世的故事、几乎穷尽一生的研究所得和临床经验。

  这七个大师是葛琳仪、王永钧、范永升、王坤根、陈意、连建伟、俞景茂。

  一个引人关注的细节是,每一位国医名师上台演讲前,背景LED屏上,都会播放五六分钟这位国医名师的传奇人生故事视频。据主办方说,做中医最重要的是医德,视频就是想把国医名师的医德传递给台下的中医们。

  应该说,台下的中医们很幸运,能够同时领略7位国医名师的医德医术风采。坐了四五小时汽车赶来的丽水市一家县中医院的医生说:“一次能见到、听到这么多大师的演讲,这种机会很难得。真是幸运!哪怕学得一点,也是宝贵的,回去可以运用到治疗中。”

  国医名师齐登场

  传达了怎样的意蕴

  事实上,这个“幸运”起源于去年“浙派中医”的命名,“国医名师”计划的启动。

  在我国,中医药有很多流派,其中多个大流派都有一个很响亮的名称。浙江尽管是中医药大省,却一直没有自己的名字,直到去年7月1日。在当天召开的浙江省“之江中医药论坛”上,首届全国名中医、浙江省中医药学会副会长范永升,公布了千斟万酌才得来的四个字。从此,浙江中医药有了一个响亮的名字:浙派中医。

  浙江中医药学会宣布:为了更好地向国内外宣传“浙派中医”这一称谓,推动浙江中医药事业的发展,提升城乡居民健康水平,浙江省中医药学会正式启动“浙派中医”宣传巡讲活动。

  最终行走了3000公里的全省巡讲,成员里就有数位后来成为我省国医名师。

  差不多与巡讲同步,基于“浙派中医”的现状和发展需要,我省启动了“国医名师”计划;差不多巡讲结束时,葛琳仪、王永钧、范永升、王坤根、陈意、连建伟、俞景茂等7人被确定为浙江省首批国医名师的消息,已公开发布。7个国医名师中,葛琳仪是我省唯一在世的中国国医大师;王永钧、范永升、王坤根则是首批全国名中医。

  据浙江省中医药学会副会长、秘书长王晓鸣介绍,命名国医名师,不是最终目的。“我们计划通过‘国医名师’计划,通过传承创新,打响浙派中医,再创浙江中医药辉煌,为人民健康作出贡献。”她说。

  对此,浙江省中医药管理局局长徐伟伟非常认同。他在开场演讲中说,“国医名师在传承中医药学术、弘扬中医药文化、促进中医药发展、提升人民群众身体健康中,将进一步发挥引领和示范作用”。

  那天国医名师

  究竟说了些什么

  从第一个上台的葛琳仪,到压轴的俞景茂,那种大医特有的风范和高尚的医德,令台下听众肃然起敬。

  遵循研讨班实用为上的主旨,葛琳仪告诉大家,要记住一个思路:多元思辨,治病求本。具体来说,就是要做到辨体、辨病、辨证三位一体,即通过对患者体质的把握、疾病的判断以及病症的表现,探明个体与疾病、阶段病症的辩证关系,进而遣方用药。

  四逆汤、真武汤、小柴胡汤以及防己黄芪汤,是王永钧在研讨会上着重分析的四张方子。他说,这四张方子都是张仲景《伤寒杂病论》中的处方,而且都含有“国老”甘草一药,临床应用非常广泛。

  王坤根分享了他今年查房时碰到的一个真实病例。

  他因此说,熟读经典非常重要,在临床中体悟品味、加深认识和理解更为重要。做中医的,一定要熟读经典,同时在临床认真倾听患者对病情的叙述,不轻易打断,不用抽象的语言进行代替,才能真实地掌握患者的病情。

  读好经典著作,是所有国医大师共同的要求。“作为一个中医人,只有学好经典才能传承发展好中医药事业。”连建伟说,浙江中医要研究浙派中医。现在浙江中医药天时地利人和,每一个中医,都要为浙派中医的发扬光大作贡献。现在很多中医专业的本科生、研究生,都没在课堂上完整学习《伤寒杂病论·序》,很遗憾。在台上,他把原文拿出来,逐字逐句地分析给大家听。

  俞景茂是中医小儿名家,他主讲了《伤寒论》在儿科的运用。他指出,《伤寒论》里的方子不仅适用于外感病和内、妇科,也可以广泛应用于儿科。

  “以八纲为总纲,脏腑辨证为基础”说的是辨证;“虚则补之,实则泻之,虚实互杂则权衡之”说的是论治;“急则治其标,缓则治其本”说的是治疗的顺序……很多人问陈意,治病最核心的经验是什么,他将其总结为上述三句话和下面的两个理念——“务虚求衡”“执中致和”。

  当过浙江中医药大学校长的范永升,则从去年获诺贝尔生理学和医学奖的生物节律理论出发,探讨了《黄帝内经》当中对于时间节律与身体健康的诸多表述。他指出,运气学说等防病、治病的方法,有科学依据与实用价值,但存在局限性……

  根据主办方的规定,台下听众可向每位国医名师提出两个问题。这种互动,让研讨班气氛热烈,高潮迭起。像“附子与干姜运用的辨证关系”等非常实用的问题,几乎所有中医都曾遇到过。国医名师们的回答,让台下的中医师们醍醐灌顶豁然开朗。


标签:
编辑: 贾晓雯
相关阅读
Copyright © 1999-2022 Zjol. All Rights Reserved 浙江在线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