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了电路,社里村的道路问题同样也困扰着把家安在山腰的117户竹农。“那时候谁家里要是急需用钱了,他们就会上山砍毛竹去卖。因为山间只有一条窄小的泥巴路,村民们必须徒手将毛竹扛至山下的收购点,并由收购点统一运送到村外去销售。”宋华发告诉记者,“90年代,一百斤原竹只能买到8元钱,竹子的砍伐运输成本都要高过售价了,靠卖竹子和笋也不是个出路。”
1998年11月,在大多数村民还在卖原竹时便开始兴办毛竹加工企业的邓生云成了村里的新支书。这位领头雁上任后的第一件事便是修“路”,短短两年时间,村里电力线路整改到位了,山间也有了硬化的水泥路。而这一切也为社里村竹加工企业的快速成长提供了可能。据邓生云介绍,当时村里80%的竹农转型做起了竹加工。“一百斤竹子能出7-8张售价8元的压板帘,比卖原竹的效益高了好多倍。”
村容美了 村民也美了
景区新村 “借竹腾飞”谋幸福
竹加工产业的快速发展让村民鼓起腰包,却也让邓生云皱起了眉头。随着社里村所在的龙游龙南山区炭化篾、蒸煮篾生产不断扩大,大量废水、烟气严重威胁着社里村的好山好水。
十八大以来,“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不断深入人心,随着龙游县全面启动竹加工行业整治提升工作的开展,大量高污染的竹制品加工企业被取缔,社里村数百位从事竹加工、运输等相关产业的村民面临再次转型。
2012年,在村两委的带领下,社里村紧抓农村土地综合整治这一契机,在规划建设农整集聚小区时,整合下山脱贫、地质灾害搬迁、美丽乡村建设、乡村旅游、少数民族扶持等帮扶政策,按景区化标准打造农民新村。
社里村农民新房
与此同时,在拆旧复垦时,根据乡村旅游发展规划,保留了两个旅游颇具发展潜力的古村落,未来将打造成高端民宿。村集体将宅基地使用权和房屋所有权收回,作为旅游资源进行招商引资,大力发展农家乐和民宿经济。
近年来,在沐尘畲族乡政府的大力支持下,社里村依托丰富的竹海资源和畲族民族文化资源,成功创建国家3A级景区社里畲竹景区。每年夏天,竹海环抱的社里村成了游客们的避暑圣地。
旅游业的发展为村里带来人气的同时也带来了商机。与许多村民一样,谢菊青将家里的空房收拾出来,打造成特色农家民宿。“我们的定价是包吃住一人一天100元,旺季的时候每天都能有好几百元的增收。”谢菊青说。据了解,目前社里村有农家乐经营户20户,可同时接待1000人次游客用餐、住宿,配有80间客房、150个床位,每年接待游客7、8万人次。
社里村梯田农场
扫一扫分享故事
龙游县沐尘畲族乡社里村
社里村位于龙游县沐尘乡龙南山区,距县城25公里,全村辖12个自然村,26个村民小组,总人口830人,党员26人。全村村域面积3.98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积667亩,山林面积3750亩。村民主要收入来源为农、林业、特产及外出务工收入。四面群山环抱,地势由东北向西南倾斜,海拨在139-649米间。年降雨量为1850-2000毫米,属亚热带季风性气候,四季分明,阳光充足,适于避暑度假和林业生产。先后曾荣获市民族特色村县“美丽乡村”创建先进村。市民主法治示范村等荣誉、市级文明村美丽乡村建设先进单位等荣誉。 自2011年以来,社里村两委干部精诚团结,艰苦奋斗,按照科学规划布局美,村庄整治环境美,创业增收生活美,乡风文明身心美的要求,积极建设美丽乡村。上世纪以来,从被砍伐拖下山贩卖,进入加工车间被坐成压板帘,到如今“优雅”地矗立在山间被游人欣赏,眼前这上千亩竹海的命运同样也是社里村紧跟时代脚步积极转型发展的真实写照。竹加工产业的快速发展让村民鼓起腰包,却也让邓生云皱起了眉头。随着社里村所在的龙游龙南山区炭化篾、蒸煮篾生产不断扩大,大量废水、烟气严重威胁着社里村的好山好水。 十八大以来,“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不断深入人心,随着龙游县全面启动竹加工行业整治提升工作的开展,大量高污染的竹制品加工企业被取缔,社里村数百位从事竹加工、运输等相关产业的村民面临再次转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