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27日,杭州市富阳区秦望通道工程首台盾构机“富春号”顺利始发掘进。
这意味着目前全国最大、浙江省首条公铁合建过江隧道——秦望通道进入关键性建设节点,我们离富春江流域首条江底隧道贯通又近了一步。
一条奔流不息的富春江,是富阳独具特色的“碧玉横轴”;一趟从杭州主城呼啸而来的地铁,则架起了富阳城市生长的“黄金纵轴”。伴随拥江发展和城市建设不断推进,富春江和地铁在富春大地的带动集聚作用愈加明显。这一横一纵,擘画出富阳城市发展的“十字黄金轴”。
秦望通道工程,正地处富春江碧玉带、地铁黄金轴两大轴线交汇处,连接富阳主城区秦望路和富春湾新城秦望南路,距离上游富阳大桥3公里,下游富春江第一大桥2公里,线路全长3066米。
其中,秦望过江隧道盾构段全长1254米,管片外径15.2米,采用公轨合建制式,上层为双向6车道公路,设计时速60公里,下层则为城市轨道交通预留。
当日始发仪式上,秦望通道工程两台盾构机命名揭牌,分别命名为“富春号”“秦望号”。“‘富春号’于今日始发,将以每天8-10米的速度前进,预计明年亚运会前到达江北接收井。”秦望通道工程项目总工程师曹贯奇介绍。另一盾构机“秦望号”将在几个月后始发掘进,预计2022年底实现过江隧道双线贯通。
记者在现场了解到,“富春号”盾构机是个“巨无霸”,重约4000吨,总长167米,刀盘直径15.76米,相当于5层楼的高度,配备了高耐磨管路,改进了泥水分离系统,为目前最先进的智能化隧道施工利器。
曹贯奇告诉记者,盾构机穿越地层主要为砾砂、圆砾、卵石土等,施工中面临高水压、高磨蚀、强透水、长距离、超浅埋、超大断面掘进等一系列难题。“盾构隧道最浅覆土仅9.7米,不足0.7倍洞径,极易造成江底的击穿、冒顶、管片上浮、开裂等风险,环保要求高,施工难度大。”
为此,设计施工单位中铁第四勘察设计院、中铁十四局等组成联合体,在专家指导下,制定科学方案,依托盾智云和大数据系统,在掘进过程中,加强周边环境和地表监测,实时调整掘进参数,加强工序衔接管理,确保安全高效推进。
秦望通道工程计划2023年建成通车,届时过江时间将由半个小时缩减到2分钟左右。
“富阳人民盼了近20年的秦望通道工程迈出了最坚实的一步。”仪式现场,富阳区委相关负责人很是感慨,早在1999年的富阳城市总体规划中就有了“秦望通道”的概念,如今随着秦望“城市眼”项目启动建设,深植于富阳人民心中的秦望通道梦想终于照进现实。
“这不仅是富阳区‘迎亚运、展风采,全面打造现代版富春山居图’行动中的重点工程,也是富阳拥江发展的关键一步,将进一步拉大富阳城市格局,加速该区城市发展从‘半边脸’向城中江跨越,有力推动富春湾两岸联动一体化转型发展。”该负责人表示。
秦望通道工程是以TOD理念建设的秦望“城市眼”项目的地下主要部分,记者在现场了解到,秦望“城市眼”地上综合体工程建设同样如火如荼。
以秦望广场为空间核心布局,地上综合体将建设高端商务、万豪五星级酒店、“览秀城”商业综合体、秦望水街、品质住宅等复合业态,以及科技馆、秦望码头、江滨绿道等城市公共功能,力争打造成为国内最综合的滨水TOD标杆项目。值得一提的是,以“五岫骈峰”为意向布局建设的超高层塔楼簇群,未来还将建成富春江畔第一都市地标。
“五岫骈峰”地标塔楼效果图
目前,秦望“城市眼”江南江北、地上地下、岸上江中,主体配套”各项工程已全面启动建设,已完成秦望广场地下综合体基坑围护闭环,启动地标塔楼、科技馆桩基及地下空间施工;已完成秦望水街及住宅部分楼栋结顶。
计划2024年,秦望广场、秦望水街、科技馆建成并投入使用,地标塔楼建设结顶;2025年,秦望“城市眼”全面点亮、璀璨绽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