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频道 > 图说浙城

因地制宜 结对帮扶 武义多措并举打造特色农业产业助力乡村振兴

2022-02-15 15:53:25 来源:浙江在线-​武义新闻网 作者:记者 吴丁宁 编辑:韦文静

  浙江在线-武义新闻网讯(记者 吴丁宁)发展乡村旅游、引进来料加工、建设农光互补项目……今年以来,由省民政厅牵头的帮共体武义团组大力探索省级结对帮促共享联盟模式,组建政策帮促组、产业富民组、品牌推广组,通过“1家单位对接落地1个全县性项目”模式,逐渐形成了12大类86项工作清单,通过各类项目引领,推动技术、资金、人才的交互流动,扩大帮扶资源力量辐射面,取得明显成效。

  科技支撑 赋能香菇产业转型升级

  “要致富,种香菇,半年成为万元户。”香菇是武义县的传统农业主导产业之一,也是当地菇农眼中的致富宝。

  近年来,在科研院所和农业农村部门联动协作下,武义着力抓好食用菌“双百共富”乡村振兴产业园建设,推动当地香菇产业智能化、自动化生产,工厂化栽培。

  走进武义县百升菇业有限公司,记者看到,与传统菌棒插在地里种植不同,这里的菌棒横着依次排列,铺满一层层菇架,个头饱满的香菇们挤挤攘攘,从菌棒中探头而出,敦实可爱。菇棚顶部是多晶硅太阳电池组件,不仅能当遮阳网,还解决了新能源发展与土地占用的矛盾,实现共赢发展。

  “香菇性喜温凉,我们这里夏季酷热难耐,传统种植模式下,一年只能种一季,每根菌棒只能收两茬。”武义县百升菇业有限公司技术指导员施礼说,“现在,有了这些设备后,全年都能出菇,出菇周期由180天缩短至90天,人均生产效率提高6倍,成品率达95%以上,每棒菇产量比常规提高15%-20%,农户每年每亩可增收15万元。”

  记者在菌棒生产工厂看到,菌棒自动化生产线机器轰鸣,不断“吐”出规整的菌棒,菇农邹文俊有条不紊地操作生产机器。现在,他不仅是一名菇农,还成了一名技术人员。

  通过搭建平台,武义培育了一批懂技术、善管理、会经营的新型农民,让广大小农户与现代农业有机衔接,促进产业增效、助推农户增收。

  “以前,我种香菇年收入只有5万元,现在我在产业园包了1200多平米的菌菇大棚,一年至少能赚15万元。”邹文俊说。

  通过结对帮促,武义县制定了一整套香菇工厂化生产技术标准,总结出 “双百共富”自动控制香菇生产技术模式,即企业负责菌棒生产、技术研发与品牌建设等,温控大棚出租给农户使用,农户生产的香菇由公司品牌授权经营。

  明年,武义县食用菌产业园扶贫项目建成后,计划引进农户开展60个大棚的生产试验示范,预计年生产菌棒300万袋,产值超1600万元,户均增收超20万元。同时,年产2000万袋菌棒工厂生产线投入运营,将带动辐射1000多位农民。

  因地制宜 拓宽富民增收新路子

  “村里的这条‘巾帼路’,是我们村民眼中的希望之路。”武义县坦洪乡上周村驻村干部陈巧燕说。

  上周村位于武义县南部山区海拔 600 米的高山区。这里有如陶渊明笔下的桃花源,驾车沿着盘山公路蜿蜒而上,眼前豁然开朗,村庄阡陌交通,屋舍俨然,雾气飘渺,有“浙中云海”的美誉。坐拥绝佳的生态环境和山水风光,发展乡村旅游增收致富成了当地老百姓的期待,也是当地党委政府的努力方向。

  要发展,先修路。由省妇联牵线,我省70位女企业家出资70万元建设的上周村“巾帼路”于今年8月正式投入使用。“巾帼路”曲曲折折,全长662米,由一块块石板铺就,贯穿村庄一直延伸至附近的“上周云海”摄影基地。

  “巾帼路”的开通,便利了村民们的日常出行,也给乡村游发展带来了契机,带旺了旅游人气。

  “粗略估计,今年国庆假期里来游玩的游客车次有2万辆,村内2家民宿基本满房。”上周村村支书陈建苗告诉记者。

  在省妇联的帮扶下,村里整治河道,拆除危房,建停车场,开共享餐厅……旅游配套基础设施日趋完善。共享餐厅从6月份开业至今,户均营收有2万元,实实在在地拓宽了村民增收渠道。现在,上周村已完成3A级景区村庄创建规划,还将努力争创第五批中国传统村落。

  与上周村着力发展乡村游不同的是,该县桃溪镇锦平村走的是发展高效生态农业的致富路子。

  锦平村山多田散,以前,由于农业规模化程度低、效益差,很多农民选择外出打工,大量田地抛荒。

  省红十字会结对帮扶锦平村后,先后投入帮扶资金150万余元,建设有机稻米生产加工中心,引入烘干设备,着力发展有机稻产业,促进村集体经济增收。

  “我们的有机稻米品质好,一公斤能卖到15元左右,比以前翻了几番。”锦平村党支部书记吴献全说,村里还组建了锦穗粮食合作社,注册了“山客”农产品品牌,以绿色无公害为卖点,产品很受市场欢迎。

  组建共享联盟 1个项目助力86个村增收

  武义县大田乡碗铺自然村是武义—海宁山海协作乡村振兴示范点之一。和许多小山村一样,近年来,村里的年轻人纷纷走出大山,村庄老龄化严重。如何让小山村焕发生机?

  武义和海宁探索打造山海协作升级版,共建山海协作乡村振兴示范点,以“援建+共建”方式推进乡村“复苏”。海宁投入援建资金300余万元,用于村口道路、桥梁,以及青蛙童话大楼、生态停车场等基础设施建设;碗铺引入“青蛙爸爸”薛璋、“蝴蝶先生”张松奎,发展精品民宿、婺州窑烧制等农文旅业态。

  “引入共建资金后,村里修缮了闲置农房向社会招租。社会资本依托老房子投资包装文旅项目,交给村里统一运营。村集体分享运营收入,从今年起,村集体每年有不少于10万元的收入。”碗铺村运营负责人戴俊介绍。

  如今,以“青蛙童话”为村落创意主题,碗铺村正在铺画一幅乡村振兴共建共富的山海协作新图景。

  据悉,海宁—武义签订山海协作“飞地抱团”消薄项目总投资3.6亿元,建成后将解决武义县86个村的集体经济经营性收入问题。

  省民政厅为武义申报1个水库移民共同富裕示范项目,建成后预计每年可增收198万元,受益人口近1500人;浙江大学将为该县新宅镇(安凤村)环境整治、整体旅游规划、民宿规划设计、管理运营等方面提供智力支持;永康市支持该县柳城镇江下村村庄项目建设,帮助建设图书馆、铁索桥、机耕路项目……在团组各成员单位的支持下,一幅从个富到共富、从个赢到共赢、从个建到共建的美丽共富蓝图正在徐徐展开。

编辑:韦文静
相关新闻
浙江在线新闻网站版权所有 Copyright © 1999-2023 Zjol.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