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阳:首批11只克隆金华“两头乌”诞生

2020-12-02 14:43:40 来源:浙江在线-东阳新闻网 作者:记者 吕晶晶 编辑:修永平

  浙江在线-东阳新闻网12月2日(浙江在线记者 吕晶晶)“生了生了,第一只小猪生出来了!”11月19日下午5点多,金华猪保种场内,一头编号为908的大长母猪在工作人员的守候下,成功产下了第一只克隆金华“两头乌”小公猪。随后,一直持续到晚上12点多,这位“英雄妈妈”陆陆续续又产下了6只一模一样的小公猪。金华猪保种场负责人徐海忠一直守候在旁,剪脐带、体态查验、称重、打疫苗……一系列工作完成后,小猪们陆续吃上了猪妈妈的第一口奶。此时,徐海忠和守候在外的保种团队专家们长舒一口气,心中的大石终于落地。

  11月22日,另一头“代孕”母猪901也成功产下4只克隆猪。11只小猪体态正常,而且一胎数量最多达到了7只,远超世界范围内克隆猪单胎平均4只的生产数量。

  对徐海忠来说,这是一批不平凡的小猪。因为它们不是受精卵发育的生命体,而是利用冷冻体细胞克隆技术孕育的“克隆猪”,这也是浙江乃至国内首批利用液氮冷冻保存的体细胞克隆的金华“两头乌”。因此,除了体重上的细微差别,它们的外观几乎一模一样。而它们的诞生也标志着体细胞冷冻保存技术和体细胞克隆技术结合对地方猪品种遗传资源保护、家畜遗传资源保护具有重大意义。

  义无反顾,四只大长母猪被选为“代孕”妈妈

  为防范非洲猪瘟疫情对地方猪资源的威胁,安全保存地方猪遗传资源,从2018年开始,省农业农村厅和省农科院便组建了保种技术团队,联合金华市农业农村局于去年从纯种金华猪公猪耳朵采集组织样品,分离出成纤维细胞,冻存在液氮中。

  今年5月,在省市级农业机构的支持下,克隆猪项目落地东阳。“作为地方猪品种来说,金华‘两头乌’在全国地方猪品种中一直排在第一位,因为其猪肉的品质在行业内一直是公认最好的。”作为金华猪保种场的负责人,徐海忠承担起了选址任务。

  “养猪场防疫措施严格,外人不能随意出入,所以听说要在养猪场内开展克隆猪技术试验,很多生猪养殖户都摇头拒绝。经过几轮筛选,最后选择了虎鹿镇新东方农庄。”徐海忠说,对于养殖户来说,一方面试验有风险,另一方面也会带来经济损失。比如,“代孕”母猪选择标准非常严格,要求必须是生育过2至4胎的健康育龄猪,而且用于克隆猪试验的母猪结束试验后不能再送回养殖场,按现在每头猪仔2000元左右的价格计算,直接经济损失就达到15万元以上。但考虑到其衍生的社会价值,新东方农庄负责人蔡敏芳义无反顾地表示支持。随后她在100多只母猪中挑选了10只状态最佳的母猪,最后由专家团队挑选了4只用于试验。

  今年6月,这批细胞被解冻培养成克隆胚胎。7月28日,保种技术团队的专家们为4只母猪进行了胚胎移植。但其中一只母猪未成功受孕,一只在怀孕一个多月时流产,最后有两只受孕母猪成功生产。

  一波三折,两只孕猪成功产下11只克隆猪宝宝

  尽管母猪的孕期只有114天,但是和人类一样,这些“代孕”猪妈妈也要经历程度不一的妊娠反应。为此,饲养员必须更加悉心照料。出于非洲猪瘟疫情防控需要,9月中旬,保种专家团队考虑将孕猪转移到更安全的区域精心照护。徐海忠又一次开始了选址之路。

  说来容易做起来其实很难。克隆猪的“新家”必须选在人迹罕至之处,对设施设备和防疫条件都有严格的要求。徐海忠好不容易说服农场主,在一处香榧基地的山腰处选了一块地,准备建猪舍。但猪圈施工到一半,当天下午来了一拨上山烧烤的游客,“烧烤肯定会携带猪肉,所以这个地方肯定不能用。”徐海忠又将猪圈地址往更高海拔的地带挪了挪。出于防疫需要,徐海忠还要求农场主一家在克隆猪培育试验期间,不能购买和食用猪肉。

  很快,新猪圈造好了,各项准备工作齐全后,孕猪要搬家了。可3只大长母猪怎么也不肯上车,这批孕猪太过金贵,不能请外人帮忙,最后,徐海忠和饲养员卢云兰两人一起使出浑身解数,才分3趟将3只孕猪送进新家。入住新家后,很快新的问题又出现了,其中一只孕猪可能因为运输产生了严重的妊娠反应,整整一周拒绝进食。这可急坏了饲养团队,卢云兰和徐海忠每天为其打药,安抚情绪。在团队的悉心照顾下,这只孕猪最终成功产下4只小猪。

  事实上,为了这批克隆猪宝宝的成功降生,整个保种团队都付出良多:饲养员卢云兰此前从未养过猪(防疫需要),但为了照料孕猪,一个人在山上住了近3个月没有回家,为了保证产后母猪奶水充足,将每天两餐增加到三餐,每餐的饲料量也翻了倍。徐海忠为了确保克隆猪成功诞生,一直守在保种场,无暇顾及家庭。克隆专家团队随时关注孕猪情况变化,生产前夕更是彻夜守候小猪诞生。几个月来,团队所有人都没有吃过一块猪肉,自觉避开菜市场,避免与其他生猪接触,每次进入猪圈,都需要穿防护服以确保猪的安全。

  任重道远,克隆猪对地方猪资源保护意义重大

  “由于‘代孕’母猪和胚胎不属于同一猪种,所以这批孕猪在整个孕育过程中和正常怀孕母猪的状态会有差别。”徐海忠说,有意思的是,908号大长母猪整个孕期表现都比较平稳,大家一致认为它可能只怀了一两只小猪,但没想到最后生下了7只,成为名副其实的“英雄妈妈”。901整个孕期反应较大,肚子也比较大,专家们原本判断它孕育的猪宝宝会更多,最后却只产下4只。而另一只母猪直到产期临近才发现根本没有受孕成功。

  此外,两批小猪均重1.12千克,略高于正常孕育的金华“两头乌”猪仔,徐海忠和保种团队克隆技术的专家们经过讨论,认为这可能和代孕母猪的体质差异有关。

  徐海忠说,虽然克隆猪宝宝已成功诞生,但关于克隆猪的后续研究试验还远未结束。克隆猪是否具备繁殖能力?生长发育是否和普通猪相同?猪肉品质是否发生改变?最终能否走上普通百姓的餐桌?这些都还有很长的一段路要走。

  保种技术团队专家之一,浙江省畜牧总站种畜禽科科长章晓炜认为,这次克隆实验成功,表明目前我省已经构建了一个完善的遗传资源保护体系,形成了一个多元保护的机制,对于今后开展遗传资源保护有重大的意义,有利于保护我们的地方猪资源。

  据了解,从2019年开始,针对地方猪品种保护,我省积极筹建地方猪活体保种备份场和地方猪活体基因库,同时采集了精液和体细胞等遗传物质。此次移植克隆胚胎的母猪成功分娩,说明我省已全面掌握通过遗传物质长期冻存方式实现地方猪品种遗传资源保护的方法,对我省家畜遗传资源保护具有重大现实意义。

  相关链接:东阳“两头乌”

  东阳地处浙中丘陵地带,人多地少,自然条件不佳,所以东阳人历来把养猪作为发展农村经济的主要事业。“状元靠读书,种田靠养猪”“养猪不赚钿,回头看看田”,是东阳农民世代流传的俗语。

  东阳“两头乌”属金华猪之细小型,是我国著名的地方良种猪之一,其分3个类型:分布于南溪、黄田畈、画溪、洪塘一带的称“南溪猪”,分布在李宅、湖溪、南马、马宅一带的称“东阳猪”,分布在磐安玉山、尖山一带的称“尖山猪”。其中,以南溪和郭宅两乡饲养密度最大,猪的品质较好。“两头乌”猪的优点是皮薄、肉嫩,肉有鲜味,瘦肉多脂肪少;同时遗传性能比较稳定,不像其他猪种变异那么大。这些优良品质,是在自然条件影响和东阳农民精心培育下,经过一系列淘汰和选择累积而成。

  据1938年省农改所资料记载:东阳“两头乌”为制造中国火腿之上品,唯生长过于迟缓,普通生长10个月,体重50千克,体形纤弱,背略狭,腰略弯,头长耳垂,嘴尖颈长,臀部倾斜,头肩及臀部皆呈黑色,四足为白色。两岁成年母猪重75千克,30千克母猪已可首次怀胎。母胎产仔平均为十一二只。东阳惯于用“两头乌”猪后腿制作火腿,鲜腿重量在5至7千克,重者不宜制火腿。

  因为“两头乌”猪发育缓慢,满足不了市场对猪肉的迅猛增长需求,因此从20世纪70年代起,我市不断引进增重快、体形大、瘦肉率高的外来良种猪,“两头乌”猪存栏量逐渐减少。2014年实施《金华“两头乌”猪产业振兴行动计划》后,“两头乌”猪保护繁育工作逐渐得到发展。

编辑:修永平
相关新闻

纵横浙江

Copyright © 1999-2023 Zjol. All Rights Reserved 浙江在线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