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省首创“产业组合抱团”新模式 打造现代农业有机衔接的桐乡样板
2019-07-22 14:32:00 来源: 浙江在线 宋彬彬 徐潇卓

  浙江在线记者7月22日讯(浙江在线记者 宋彬彬 徐潇卓)今年以来,桐乡通过充分发挥领军主体作用,探索小农户产业组合抱团发展路径,创新利益联结机制,在全省首创“产业组合抱团”模式,打造小农户和现代农业发展有机衔接新样板。

  桐乡是著名的蚕茧之乡,近年来整个蚕桑产业却在逐步萎缩,蚕茧质量下降、蚕农收益低等,蚕桑产业的转型迫在眉睫。为此,桐乡探索蚕桑互惠互利抱团模式,通过农业龙头企业带动,实施“企业+合作社+农户”的订单蚕业生产模式和政策性养蚕保险,对订单协议生产投售的优质茧给予两次补贴,建立上游蚕茧生产与下游蚕茧加工环节风险共担、利益共享的利益联结机制,实现“种、养、收、加”一体化。

  “茧子养成后,合作社要现场‘验收’,按质定价。比如说10颗蚕茧中有7颗及以上的化蛹茧,可按照优质优价进行收购,若有8颗以上的化蛹茧,蚕农还能获得二次补贴。这样一来,蚕农积极性就提高了。”石门镇东池村党总支书记凌伏林说,今年,该村春蚕期订单签约农户450户,优质茧均价为2100元/担,比普通茧价提高16.8%,农户每张蚕种收入平均提高262元。

  告别单打独斗,抱团发展让小农户增收有保障。乌镇镇董家村的“董家茭白”远近闻名,近日,随着董家茭白基地内最后一批“美人茭”的采收,标志着今年董家茭白夏茭采收全面结束。30多年来,这棵茭白种植面积已经从起初的0.4亩发展到10000亩以上,一直在上海、杭州市场热销。

  “每一棵茭白都是一张名片,哪一个环节出了问题,整个产业都会跟着遭殃。”董家茭白专业合作社理事长张永根一直很重视茭白种植和质量追溯体系建设,今年,以董家茭白专业合作社为主体,又创新“三治+市场+技术”抱团模式,依托“三治融合”组织优势和“董家”品牌优势,通过传帮带和典型示范等方式,带动小农户统一质量管控、统一市场销售、统一“董家”品牌。同时,桐乡市还将建立基地生产形势与市场行情分析预警机制,帮助小农户抵抗市场波动和自然灾害的风险。

  风险共担,“茭白抱团”助增收。张永根说,今年13000亩董家夏茭平均单产2245公斤/亩,亩产值10034元,茭白产业带动当地农户创收1.3亿元。

  此外,桐乡还率先在全省探索区域稻米产业抱团模式,通过整合现有资源、创新组织形式、革新技术等措施,让机械化水平高、种植理念先进的粮食领军主体与生产面积小、地域分散的小农户和种植普通稻米的一般农户抱团合作,破解稻米产业发展瓶颈。

  “小农户的收入得不到保障,种粮没有积极性,粮食生产面积难以稳定。”桐乡市乡村振兴领导小组办公室副主任陶稚彪介绍,桐乡市水稻种植面积约22万亩,种粮农户有2.7万户,大多数是持有较小土地面积的小农户。他们种植技术落后,管理粗放,很难种出受市场欢迎的优质稻米。而稻米抱团模式,通过公司化运作,统一流转土地价格、统一种植品种、统一生产标准、统一技术推广、统一服务管理,农户们则当起甩手掌柜,从催芽播种到收割稻谷,从烘干加工到市场销售,全由公司负责,让这些问题迎刃而解。目前该模式已在桐乡4个镇启动实施,如石门镇着力打造万亩优质稻米生产基地,辐射带动农户8000余户,预计带动农民增收150万元以上。

编辑:吴越
原创报道
浙江在线地方中心出品
全省首创“产业组合抱团”新模式 打造现代农业有机衔接的桐乡样板
2019-07-22 14:32:00 来源: 浙江在线 宋彬彬 徐潇卓

  浙江在线记者7月22日讯(浙江在线记者 宋彬彬 徐潇卓)今年以来,桐乡通过充分发挥领军主体作用,探索小农户产业组合抱团发展路径,创新利益联结机制,在全省首创“产业组合抱团”模式,打造小农户和现代农业发展有机衔接新样板。

  桐乡是著名的蚕茧之乡,近年来整个蚕桑产业却在逐步萎缩,蚕茧质量下降、蚕农收益低等,蚕桑产业的转型迫在眉睫。为此,桐乡探索蚕桑互惠互利抱团模式,通过农业龙头企业带动,实施“企业+合作社+农户”的订单蚕业生产模式和政策性养蚕保险,对订单协议生产投售的优质茧给予两次补贴,建立上游蚕茧生产与下游蚕茧加工环节风险共担、利益共享的利益联结机制,实现“种、养、收、加”一体化。

  “茧子养成后,合作社要现场‘验收’,按质定价。比如说10颗蚕茧中有7颗及以上的化蛹茧,可按照优质优价进行收购,若有8颗以上的化蛹茧,蚕农还能获得二次补贴。这样一来,蚕农积极性就提高了。”石门镇东池村党总支书记凌伏林说,今年,该村春蚕期订单签约农户450户,优质茧均价为2100元/担,比普通茧价提高16.8%,农户每张蚕种收入平均提高262元。

  告别单打独斗,抱团发展让小农户增收有保障。乌镇镇董家村的“董家茭白”远近闻名,近日,随着董家茭白基地内最后一批“美人茭”的采收,标志着今年董家茭白夏茭采收全面结束。30多年来,这棵茭白种植面积已经从起初的0.4亩发展到10000亩以上,一直在上海、杭州市场热销。

  “每一棵茭白都是一张名片,哪一个环节出了问题,整个产业都会跟着遭殃。”董家茭白专业合作社理事长张永根一直很重视茭白种植和质量追溯体系建设,今年,以董家茭白专业合作社为主体,又创新“三治+市场+技术”抱团模式,依托“三治融合”组织优势和“董家”品牌优势,通过传帮带和典型示范等方式,带动小农户统一质量管控、统一市场销售、统一“董家”品牌。同时,桐乡市还将建立基地生产形势与市场行情分析预警机制,帮助小农户抵抗市场波动和自然灾害的风险。

  风险共担,“茭白抱团”助增收。张永根说,今年13000亩董家夏茭平均单产2245公斤/亩,亩产值10034元,茭白产业带动当地农户创收1.3亿元。

  此外,桐乡还率先在全省探索区域稻米产业抱团模式,通过整合现有资源、创新组织形式、革新技术等措施,让机械化水平高、种植理念先进的粮食领军主体与生产面积小、地域分散的小农户和种植普通稻米的一般农户抱团合作,破解稻米产业发展瓶颈。

  “小农户的收入得不到保障,种粮没有积极性,粮食生产面积难以稳定。”桐乡市乡村振兴领导小组办公室副主任陶稚彪介绍,桐乡市水稻种植面积约22万亩,种粮农户有2.7万户,大多数是持有较小土地面积的小农户。他们种植技术落后,管理粗放,很难种出受市场欢迎的优质稻米。而稻米抱团模式,通过公司化运作,统一流转土地价格、统一种植品种、统一生产标准、统一技术推广、统一服务管理,农户们则当起甩手掌柜,从催芽播种到收割稻谷,从烘干加工到市场销售,全由公司负责,让这些问题迎刃而解。目前该模式已在桐乡4个镇启动实施,如石门镇着力打造万亩优质稻米生产基地,辐射带动农户8000余户,预计带动农民增收150万元以上。

编辑:吴越
浙江在线地方中心出品
Copyright © 1999-2022 Zjol. All Rights Reserved 浙江在线版权所有
Copyright © 1999-2018 Zjol. All Rights Reserved 浙江在线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