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浙江在线 > 浙江援青网 > 浙江援青网 > 援青风采 > 人物故事 正文
记浙江省杭州市第三批援青干部李军
2017-11-14 13:23:19 来源: 海西新闻网
p>  在海拔近三千米的雪域高原德令哈,见到李军这位年轻的援青干部,感觉他身上充满了干劲与热情,似乎看到了那永不褪色的“柴达木精神”,正如他所说:“我始终牢记组织信任与自身使命,克服困难,积极适应,主动融入,要在三年中努力做好援青工作,奋力在雪域高原谱写援青工作的历史新篇章。”

  扬“援青精神”做“新柴达木人”

  柴达木,蒙古语,有“辽阔”之意,有“聚宝盆”美誉之称。昔日“天上无飞鸟、地上不长草、风吹石头跑”,如今已是绿树成荫、道宽路畅、产业林立,这正是一批又一批柴达木建设者艰苦奋斗的硕果。作为援青人,李军说:来到这里便是“新柴达木人”,“青藏高原精神”“柴达木精神”时刻感染激励着自己,便有了挑战自我的智慧和力量。

  去年八月抗洪,李军不顾身体疲劳,不顾高原反应,不眠不休地坚守在第一线,心系灾情,全力以赴,尽职尽责,彰显了援青干部的担当与精神。从2016年7月到任,李军用近半年时间,深入走访德令哈市各乡镇街道和部委办局,调研村社、医院、学校和重点厂矿企业,探访农牧民及贫困党员、农户,数不清的足迹与汗水,只为了解民情民意,查找问题补齐短板,一次次沟通讨论、意见征求,一次次促膝交谈,建立了深厚友谊,更理清与制订了切实可行有针对性的援青工作思路。一心牵挂,一生情系,来到德令哈,他想得最多的是——“我能做什么”“我要做什么”“我可以留下些什么”。

  春种夏耘,经受着高海拔、干旱、缺氧等恶劣自然环境的考验,克服着睡眠质量差、饮食不习惯等困难,李军始终以饱满的工作热情和良好的精神状态,全身心开展着新一轮对口援青工作,他所带领负责的德令哈市援青工作在海西全州目标责任考核中被评为“优秀”,他本人的个人年度考核也被当地组织部门评定为“优秀”。“双优”是对他这一年援青工作的肯定与高度认可,更是得到了浙江省委常委、杭州市委书记赵一德和海西州委常委、德令哈市委书记孙立明等浙青两地领导的批示肯定和受援地干部群众的好评。李军说:这些认可、肯定与鼓励,给了他更大的信心和动力,他将继续砥砺前行,不忘初心。

  心底无私天地宽一枝一叶总关情

  “无私才能无畏,无私才敢担当。”为确保德令哈援建项目能够保质保量、“落地开花”,李军经常深入援青项目一线,逐一实地察看,特别是针对进度较慢、问题较多的项目,一一开展现场督办,多次组织召开浙江援青建设项目工作推进会议,督促各责任单位抓好项目的工程进度和质量;及时出台援青项目管理相关办法,确保援青项目经得起时间和历史的考验。也因此柯鲁柯农垦文化风情小镇、游客服务中心、妇幼保健院以及高原美丽乡村建设等重点援建项目都按计划顺利实施。他说:援建项目必须一步一个脚印,每一步都要走得坚实而有力,所以再苦再累、跑多少趟都不怕,这是援青人应该有的精神。

  以民为本,为民而谋。由于生态环境脆弱,要使本土经济可持续发展就必须因地制宜、积极探索特色产业发展——将环境保护与旅游业发展相结合,积极扶持发展旅游业,培育当地优势产业;实施高原特色产业项目,建设黎麦、枸杞、蔬菜大棚等农业产业化示范区和市民菜蓝子基地、养殖基地等。这些实实在在地改善了民生,提升了当地农牧民的增收能力,更使德令哈形成一系列绿色有机产业链。在李军的心中,衣食住行那些看似普通的工作,那些人民群众关心的问题,都牵动着他,而目的只有一个——解决城乡居民的后顾之忧,实现共同富裕。

  为转变观念、理清并走活发展之路,李军重点开展“智力援助”。一年来,多次组织杭州市名师专家来德令哈送教,签订杭州市下城区与德令哈市新一轮教育对口支援工作;携手浙江援青医疗组开展“健康海西行”送医下乡,协调杭州市医疗专家在德令哈市中医院开展了为期一个月的医疗帮扶活动,争取杭州市下城区计划外全额援建一座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项目改善当地社区卫生条件和服务水平;组织干部赴杭培训学习,积极拓展社会帮扶救助渠道为德令哈贫困学子带来温暖衣物与助学资金——4万余元全新衣物,结对贫困学子每年捐助2.5万元助学金为期三年,为留守儿童捐赠点读机、25万元教育帮扶爱心款……这些温暖之举、爱心力量,让德令哈的学子们满心阳光。重点落实德令哈“杭州班”建设与发展,助力杭州班老师各项工作,彰显了浙江教育援青这张“靓丽名片”;给予大力支持组织师生共54人前往杭州交流学习,让高原上的孩子们“走出大山看大海”;为更有效促进与带动德令哈教育发展,前后多次努力,终于促成德令哈“杭州班”连续开办三届这一惠民项目成功落实,且均由杭州市派出援青教师……李军透露通过创建德令哈“杭州班”模式、积极开展帮教送医活动以及组织举办干部赴杭培训学习等多种形式,提升了当地干部的政治素质、思想观念和实践能力,为帮助德令哈经济社会发展,奠定了巨大的智力基础,得到了群众的拥护和点赞。

  不是任务,没有命令,“开始了前行的脚步,就不能停下来,”李军说,“在这里我们不是客人,我们在以建设家乡的心态来倾情奉献,主动融入并服务本地经济社会发展大局,努力推进、创新援青工作。”说这话时,能感受到李军强烈的主人翁意识。

  疾风知劲草烈火见真金

  看到“浙商(投融资)大会”的魅力与机遇,李军便大胆提出设想,能不能让“浙商(投融资)大会”把会场设在德令哈,让更多的浙商真正看到海西的发展潜能,并形成合力共同发展海西。于是提议,构想,商讨……;几次往返,几个月策划,几十个日夜操劳;他发挥桥梁纽带作用,多次与浙商全国理事会洽谈对接;也多次组织德令哈市领导到浙江等地开展招商引资活动,协调多批次浙商来德令哈考察洽谈。

  峰会前几个月里,尽管头痛欲裂、体冒虚汗、腿脚酸软、夜不能眠,他也从未请过一天假;病倒、累到,三进医院都匆匆而出,他说手头工作一刻都不能耽误。正是李军身上这股子拼劲和无私奉献精神,促成了“浙商先行,再走丝绸南路——2017浙商(投融资)大会德令哈峰会”的成功举办并取得巨大反响、各级好评以及很多重量级影响——浙商(投融资)大会第一次在浙江省外召开;德令哈迄今举办的最大规模的企业家峰会;德令哈市荣获“浙商省外最佳投资城市”殊荣,而峰会也被海西州列为了2017年度国家级重大节庆活动。面对大会取得的显著成效与众多喜讯,浙江省援青指挥部党委书记、指挥长潘建漳给予高度评价,德令哈市委书记孙立明也做出批示予以肯定,希望将峰会与德令哈的全面发展更好结合,持续办下去。听到这些,李军喜出望外,他说:“这一切来之不易,对于我们来说更是弥足珍贵。”

  回首援建七年,李军表示,杭州在产业、资金、民生、人才、技术等多领域、多层次给予了德令哈大力支持和帮助,为德令哈的发展注入了新活力,而借助援建平台,一批批优秀浙商纷至沓来,在新型建材、装备制造、新能源、特色生物深加工、服务业等诸多领域投资兴业、开拓发展,涌现出海西化建、海西华汇、浙江中控、青海国草、日晶光电等多家优秀浙商企业。

  “产业发展是民生改善的基础,是脱贫致富的必由之路,只有当地产业发展了,才能形成内生动力,而自己现在想得最多的就是如何让德令哈发挥自生能力成为一块有机田,就是在让本土产业形成内生动力,展现自己的勃勃生机。因为当前的援青工作已经逐步进入深化区和转型区,必然要从“输血”向“造血”转变,从授之以鱼到授之以渔,实现单方面的资金支援到统筹兼顾地区综合发展。”正是对援青工作有这样的认识与思考,以及对工作尽心竭力、善做善成的付出,浙江援青重点项目柯鲁柯农垦文化风情小镇日前被国家认定为第二批全国特色小镇之一。而浙江工业园区内的发展势头也令人欣慰——中尼产业园、海西发投东旭太阳能公司顺利落地,颐高集团筹划在德令哈市打造丝绸之路文化创意产业园,另外浙江援建的游客服务中心、妇幼保健院以及高原美丽乡村等项目都在顺利开展且日臻完善。

  每一个进步、每一次成功,都是一个新的起点,也都向今后的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最后,李军感言:“到德令哈工作后,耳闻目睹了当地百姓的生活,亲身经历了当地干部的辛劳付出,使自己更加坚信选择,在德令哈这第二故乡,定会克难攻坚,以高昂的斗志和热情投入到援青工作中去,倾真情,洒热血,践行援青人的责任与精神,谱写援青工作新篇章。”

编辑:吴越
相关新闻

扫码关注“浙江援青”微信公众号
Copyright © 1999-2022 Zjol. All Rights Reserved 浙江在线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