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振兴 浙江县域生动实践样本》系列报道
山区变景区 旅游经济点亮临海村民幸福生活
2018-04-25 15:37:38 来源: 浙江在线 吴越
导语
daoyu

  党的十九大明确提出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为我们开启了新时代美丽乡村建设的新征程。省委书记车俊指出,我省要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深入推进城乡融合发展和乡村特质发展,奋力推动乡村振兴走在前列,高水平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

  为了展示浙江各县市区“乡村振兴”战略的探索实践,浙报集团·浙江在线联动全省11个地市频道及56个县市区新闻网站,推出“乡村振兴 浙江县域生动实践”重大主题报道,全面展现浙江各县市区在“乡村振兴”战略中的特色举措及亮点。

  浙江在线4月25日讯(浙江在线记者 吴越)临海,地处浙江省东南沿海,被山水湖海环抱。“七山一水两分田”是临海独特的地貌,因此乡村大多散落在山间。如何让山区百姓共享乡村振兴“红利”,带去实实在在的发展?临海结合自身的地域优势与生态优势,扬长避短,走出一条差异化的乡村振兴之路。

  近日,浙江在线记者沿着蜿蜒盘旋的公路深入临海山区,感受村强民富的巨大变化。

 “茶园+旅游”山区村民致富实践(一)

羊岩山茶园

  37岁的王静霞站在海拔700米的羊岩山茶园里,采摘茶树嫩芽,动作娴熟自如。“第一天只采了2斤,现在最多一天能采18斤。”戴着口罩却掩不住她笑弯了的眼睛。

  王静霞的家住在河南乡村,这次看到临海市羊岩山茶厂和洛阳市政府合作,推出了采茶工招聘,便想过来试试。和她一起过来的村民,有四五百人。春风吹拂,满山茶树吐出小嫩芽,清香四溢。8700亩的羊岩山茶园里,来自12个省的2000名采茶工,正在忙碌着采摘春茶。“摘得快的(人),一个月能有七八千收入。”采茶工杨松芳告诉记者。

  羊岩山茶园,位于临海市河头镇,是河头镇和区域内的12个村联办的集体股份制茶厂,茶园采用“基地+公司+农户”的模式,和镇上3000户农户签订合同,解决农户家茶叶的销路问题,平均每年给农户带来3000元以上增收。

  而在46年前,羊岩山还是座无人耕种的荒山,山区村民收入微乎其微。穷则思变,1972年第一代茶人朱立华,带领周边12个村的村民上山开垦,尝试养牛、种植药材、杉木......5年时间里几乎把所有的经济作物和畜牧养殖都试了个遍,最后发现种茶树经济效益最好。于是村民们用锄头开垦出了63亩茶园,红红火火办起茶叶加工厂。10年时间,村民们赚到了人生第一桶金。

  “1985年办了茶叶精制厂,把嫩叶精加工,赚到了1万多元,是村民的第二桶金。1994年,尝到甜头的村民创办‘羊岩勾青’品牌,开始做名优茶,赚到了10多万,是村民的第三桶金。现在开始第四次淘金,一座占地3000亩的田园综合体,正在规划建造中。”羊岩山茶厂党委书记朱朝安和记者算起了山区村民的致富账,眼神中流露出幸福憧憬。

临海河头镇特有艺术形式“茶鼓”,150年前流传至今。采茶工们敲起茶鼓庆丰收、祈求风调雨顺。

  在“自强不息、艰苦朴素、科学求精、开拓进取”的“羊岩山精神”引领下,这片偏远山区在脱贫致富的道路上“变身”旅游胜地。一个以茶叶为主题,生态为基础,集观光、休闲、度假、旅游、文化展示、科教、销售、科研等功能为一体的综合性茶文化园投入经营,2017年旅客人数超60万人,相关产业收入超2500万元,山村一二三产融合发展模式进一步深化。

安基山脉滑翔伞基地和茶园

  10公里外的临海县安基山脉,也在乡村振兴的号角中走出一条“茶园+旅游”的发展之路。在天空中自由翱翔,山峦、茶园、森林从脚下划过是什么感受?引来城里人纷纷进山体验。可在3年前,这里还是个没通山路、荒草丛生的山头,如今公路直通山顶,配上独特的自然条件,一个滑翔伞基地应运而生。“三面起飞,落差700米,成为国家队滑翔伞训练点。”方跃,大学毕业后接手父亲的茶园,在茶园边建起滑翔伞基地是他来山里最大的收获。“可能在外会赚到更多的钱,但是这份浓浓的乡情,那是在外面根本无法感受到的了。”方跃说。2017年,他的茶园综合性收入1000万元。

  茶青在炒制中,飘散出迷人气息。茶园亩产效益高达1万元,是种粮的20倍;游客进山采摘茶叶、休闲度假、自由翱翔,给山区村民带来实实在在收入,“茶园+旅游”在临海山区燃起致富星火,点滴星火必将成为“燎原”之势,带动山村走上振兴大道。

“古村+旅游”山区村民致富实践(二)

  2017年,一条《临海竟藏着这样一个“涂鸦村”》微信刷爆朋友圈,临海市白水洋镇丁公园村从一个只有留守儿童和老人的“空心村”一跃成为网红,节假日整村被游客“包围”。

民房上的墙绘

  丁公园村位于安基山脉半山腰,以前丁公、丁婆两位村民,千箩家财分给村民后云游四方。村民们心怀感恩,纪念他俩的义举而取名“丁公园”村。由于地理条件限制,村民至今保留着日出而作、日落而息,肥料、粮食用马背运输的传统农耕生活。山石堆砌的民房、古城墙,历经岁月成为丁公园村变迁的记录者。

  “穷山村,没景点凭什么吸引人?”村里留守老人的疑问,一直萦绕在丁公园村村主任李卫东的心里。2016年,他和丁公园村的党员干部、村民代表、群众代表等30人组成考察团,参观天台塔后民宿村、金满坑涂鸦村后,决定投资60万,邀请专业绘画团队在原生态的民屋外墙上创作一些列艺术画,让游客进村就感觉踏入一个五彩缤纷的世界。紧接着,把村里近百年的古城墙也派上用场,经过修缮,成了一道特色风景线。同时在城墙边修筑观景平台,让游客饱览梯田全貌。

观景平台上饱览梯田全貌

  “这里都是梯田,家家户户只能养马运输,悠久的马帮文化贯穿着山村的发展。”在李卫东看来,有特色才能吸引游客。2017年1月,临海市提出建设美丽乡村要以农业转型、农旅结合等为重点,李卫东觉得机会来了。

  “想骑马,一般只能去高档消费的骑马场。有没有一个两全其美的办法,既能让游客进村骑马,又能带动村民增收?”李卫东灵机一动,想着不如就借着本村优势,造一个跑马场。

马舍与马

  这个想法得到了村民的广泛支持,经过改造,现在全村23匹马全部住进了新家,由村里统一饲养,农忙时用于运输,平时用于旅游。2017年春节期间,一匹马产生1万多元的经济效益。这放在以前,村民们想都不敢想。

  丁公园村火了,如何留住进村游客,而不是走马观花后又匆匆离开。一个新的问题,又让山区村民陷入思考。近年来,丁公园村所属的白水洋镇围绕安基山滑翔基地和黄南古道这两大旅游中心,串点成线,推进旅游大环线建设,一座休闲运动小镇在山间崛起,推出乡村三日游。

  村里旅游火爆起来,原先被列入贫困的山区村民们,如今足不出户每天最高能有上万元收入,山里的这个小村落已经不再寂静。截至目前,丁公园村已经开出14家农家乐,186个床位。“广东嫁过来的时候,村里住了2个月,安静地实在待不下去。”村民叶石燕感叹山村的变化,看到村庄热闹了,她又回到村里当起了导游。

  结语:

  茶园经济不仅为山区村民增收,也给外省村民带来了实在收入;山村旅游,改变山区单一收入来源,鼓了村民钱袋子……农民富裕,是乡村振兴的根本目的。春风徐徐,吹拂过山间小村。借助原生态的自然风光和村落文化,临海在打造特色乡村中,共享美丽经济。

  今年,临海在“农民富”上又有新目标: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计划增长9.5%,全面消除集体经济薄弱村。一场把美丽资源转化成美丽经济的战役在全市打响,“着力发展家庭农场、农业龙头企业,推进农业与旅游、教育、文化、健康养老等产业深度对接,加快发展民宿经济、乡村旅游、海岛旅游”成为共识。此外,临海在美丽乡村建设中以农业转型、农旅结合、文化寻根、古村保护为重点,串点连线成片,目标建成省级美丽乡村示范镇1个、示范村3个、精品村35个以上。

编辑:贾晓雯
原创报道
浙江在线地方中心出品
《乡村振兴 浙江县域生动实践样本》系列报道
山区变景区 旅游经济点亮临海村民幸福生活
2018-04-25 15:37:38 来源: 浙江在线 吴越

  党的十九大明确提出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为我们开启了新时代美丽乡村建设的新征程。省委书记车俊指出,我省要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深入推进城乡融合发展和乡村特质发展,奋力推动乡村振兴走在前列,高水平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

  为了展示浙江各县市区“乡村振兴”战略的探索实践,浙报集团·浙江在线联动全省11个地市频道及56个县市区新闻网站,推出“乡村振兴 浙江县域生动实践”重大主题报道,全面展现浙江各县市区在“乡村振兴”战略中的特色举措及亮点。

  浙江在线4月25日讯(浙江在线记者 吴越)临海,地处浙江省东南沿海,被山水湖海环抱。“七山一水两分田”是临海独特的地貌,因此乡村大多散落在山间。如何让山区百姓共享乡村振兴“红利”,带去实实在在的发展?临海结合自身的地域优势与生态优势,扬长避短,走出一条差异化的乡村振兴之路。

  近日,浙江在线记者沿着蜿蜒盘旋的公路深入临海山区,感受村强民富的巨大变化。

 “茶园+旅游”山区村民致富实践(一)

羊岩山茶园

  37岁的王静霞站在海拔700米的羊岩山茶园里,采摘茶树嫩芽,动作娴熟自如。“第一天只采了2斤,现在最多一天能采18斤。”戴着口罩却掩不住她笑弯了的眼睛。

  王静霞的家住在河南乡村,这次看到临海市羊岩山茶厂和洛阳市政府合作,推出了采茶工招聘,便想过来试试。和她一起过来的村民,有四五百人。春风吹拂,满山茶树吐出小嫩芽,清香四溢。8700亩的羊岩山茶园里,来自12个省的2000名采茶工,正在忙碌着采摘春茶。“摘得快的(人),一个月能有七八千收入。”采茶工杨松芳告诉记者。

  羊岩山茶园,位于临海市河头镇,是河头镇和区域内的12个村联办的集体股份制茶厂,茶园采用“基地+公司+农户”的模式,和镇上3000户农户签订合同,解决农户家茶叶的销路问题,平均每年给农户带来3000元以上增收。

  而在46年前,羊岩山还是座无人耕种的荒山,山区村民收入微乎其微。穷则思变,1972年第一代茶人朱立华,带领周边12个村的村民上山开垦,尝试养牛、种植药材、杉木......5年时间里几乎把所有的经济作物和畜牧养殖都试了个遍,最后发现种茶树经济效益最好。于是村民们用锄头开垦出了63亩茶园,红红火火办起茶叶加工厂。10年时间,村民们赚到了人生第一桶金。

  “1985年办了茶叶精制厂,把嫩叶精加工,赚到了1万多元,是村民的第二桶金。1994年,尝到甜头的村民创办‘羊岩勾青’品牌,开始做名优茶,赚到了10多万,是村民的第三桶金。现在开始第四次淘金,一座占地3000亩的田园综合体,正在规划建造中。”羊岩山茶厂党委书记朱朝安和记者算起了山区村民的致富账,眼神中流露出幸福憧憬。

临海河头镇特有艺术形式“茶鼓”,150年前流传至今。采茶工们敲起茶鼓庆丰收、祈求风调雨顺。

  在“自强不息、艰苦朴素、科学求精、开拓进取”的“羊岩山精神”引领下,这片偏远山区在脱贫致富的道路上“变身”旅游胜地。一个以茶叶为主题,生态为基础,集观光、休闲、度假、旅游、文化展示、科教、销售、科研等功能为一体的综合性茶文化园投入经营,2017年旅客人数超60万人,相关产业收入超2500万元,山村一二三产融合发展模式进一步深化。

安基山脉滑翔伞基地和茶园

  10公里外的临海县安基山脉,也在乡村振兴的号角中走出一条“茶园+旅游”的发展之路。在天空中自由翱翔,山峦、茶园、森林从脚下划过是什么感受?引来城里人纷纷进山体验。可在3年前,这里还是个没通山路、荒草丛生的山头,如今公路直通山顶,配上独特的自然条件,一个滑翔伞基地应运而生。“三面起飞,落差700米,成为国家队滑翔伞训练点。”方跃,大学毕业后接手父亲的茶园,在茶园边建起滑翔伞基地是他来山里最大的收获。“可能在外会赚到更多的钱,但是这份浓浓的乡情,那是在外面根本无法感受到的了。”方跃说。2017年,他的茶园综合性收入1000万元。

  茶青在炒制中,飘散出迷人气息。茶园亩产效益高达1万元,是种粮的20倍;游客进山采摘茶叶、休闲度假、自由翱翔,给山区村民带来实实在在收入,“茶园+旅游”在临海山区燃起致富星火,点滴星火必将成为“燎原”之势,带动山村走上振兴大道。

“古村+旅游”山区村民致富实践(二)

  2017年,一条《临海竟藏着这样一个“涂鸦村”》微信刷爆朋友圈,临海市白水洋镇丁公园村从一个只有留守儿童和老人的“空心村”一跃成为网红,节假日整村被游客“包围”。

民房上的墙绘

  丁公园村位于安基山脉半山腰,以前丁公、丁婆两位村民,千箩家财分给村民后云游四方。村民们心怀感恩,纪念他俩的义举而取名“丁公园”村。由于地理条件限制,村民至今保留着日出而作、日落而息,肥料、粮食用马背运输的传统农耕生活。山石堆砌的民房、古城墙,历经岁月成为丁公园村变迁的记录者。

  “穷山村,没景点凭什么吸引人?”村里留守老人的疑问,一直萦绕在丁公园村村主任李卫东的心里。2016年,他和丁公园村的党员干部、村民代表、群众代表等30人组成考察团,参观天台塔后民宿村、金满坑涂鸦村后,决定投资60万,邀请专业绘画团队在原生态的民屋外墙上创作一些列艺术画,让游客进村就感觉踏入一个五彩缤纷的世界。紧接着,把村里近百年的古城墙也派上用场,经过修缮,成了一道特色风景线。同时在城墙边修筑观景平台,让游客饱览梯田全貌。

观景平台上饱览梯田全貌

  “这里都是梯田,家家户户只能养马运输,悠久的马帮文化贯穿着山村的发展。”在李卫东看来,有特色才能吸引游客。2017年1月,临海市提出建设美丽乡村要以农业转型、农旅结合等为重点,李卫东觉得机会来了。

  “想骑马,一般只能去高档消费的骑马场。有没有一个两全其美的办法,既能让游客进村骑马,又能带动村民增收?”李卫东灵机一动,想着不如就借着本村优势,造一个跑马场。

马舍与马

  这个想法得到了村民的广泛支持,经过改造,现在全村23匹马全部住进了新家,由村里统一饲养,农忙时用于运输,平时用于旅游。2017年春节期间,一匹马产生1万多元的经济效益。这放在以前,村民们想都不敢想。

  丁公园村火了,如何留住进村游客,而不是走马观花后又匆匆离开。一个新的问题,又让山区村民陷入思考。近年来,丁公园村所属的白水洋镇围绕安基山滑翔基地和黄南古道这两大旅游中心,串点成线,推进旅游大环线建设,一座休闲运动小镇在山间崛起,推出乡村三日游。

  村里旅游火爆起来,原先被列入贫困的山区村民们,如今足不出户每天最高能有上万元收入,山里的这个小村落已经不再寂静。截至目前,丁公园村已经开出14家农家乐,186个床位。“广东嫁过来的时候,村里住了2个月,安静地实在待不下去。”村民叶石燕感叹山村的变化,看到村庄热闹了,她又回到村里当起了导游。

  结语:

  茶园经济不仅为山区村民增收,也给外省村民带来了实在收入;山村旅游,改变山区单一收入来源,鼓了村民钱袋子……农民富裕,是乡村振兴的根本目的。春风徐徐,吹拂过山间小村。借助原生态的自然风光和村落文化,临海在打造特色乡村中,共享美丽经济。

  今年,临海在“农民富”上又有新目标: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计划增长9.5%,全面消除集体经济薄弱村。一场把美丽资源转化成美丽经济的战役在全市打响,“着力发展家庭农场、农业龙头企业,推进农业与旅游、教育、文化、健康养老等产业深度对接,加快发展民宿经济、乡村旅游、海岛旅游”成为共识。此外,临海在美丽乡村建设中以农业转型、农旅结合、文化寻根、古村保护为重点,串点连线成片,目标建成省级美丽乡村示范镇1个、示范村3个、精品村35个以上。

编辑:贾晓雯
浙江在线地方中心出品
Copyright © 1999-2022 Zjol. All Rights Reserved 浙江在线版权所有
Copyright © 1999-2018 Zjol. All Rights Reserved 浙江在线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