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浙江在线 > 城市频道 > 乡村振兴 > 各地举措 正文
《乡村振兴 浙江县域生动实践样本》系列报道
萧山推进农村改革 走出特色的乡村振兴之路
2018-04-08 17:32:14 来源: 浙江在线 见习记者 贾晓雯
导语
daoyu

  党的十九大明确提出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为我们开启了新时代美丽乡村建设的新征程。省委书记车俊指出,我省要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深入推进城乡融合发展和乡村特质发展,奋力推动乡村振兴走在前列,高水平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

  为了展示浙江各县市区“乡村振兴”战略的探索实践,浙报集团·浙江在线联动全省11个地市频道及56个县市区新闻网站,推出“乡村振兴 浙江县域生动实践”重大主题报道,全面展现浙江各县市区在“乡村振兴”战略中的特色举措及亮点。

  浙江在线4月8日讯(浙江在线见习记者 贾晓雯)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34588元,已连续四年位居全省各县市区第一;全区421个村已实现村级集体资产股份制改革全覆盖,农村改革正在稳步推进;2017年萧山24个村级经营性收入超千万……

  一组组数据,印证着杭州萧山区乡村的蓬勃发展。近年来,萧山区通过系列举措,深化改革,拓宽了农民增收空间

  【数据背景:我区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34588元,同比增长8.6%,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绝对值已连续四年位居全省各县(市、区)第一。】

  深入推进农村改革 农民的腰包鼓了

  据介绍,萧山区在建立健全工资正常增长机制、支付保障机制等制度的基础上,充分发挥“后峰会效应”,抓住本地特色行业价格上涨的机遇,拉动工资性收入增长。2017年,农民人均工资性收入达到23514元,同比增长7.4%,占农民可支配收入的68%,占据农村居民可支配收入主导地位。

  为了深入推进农村改革,萧山区完善“三权分置”的农村承包土地管理制度,全面推进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颁证工作,增加农民的土地流转收益;深化村级集体资产股份制改革,变农民为“股民”,全面增加农民财产性收入。截至目前,萧山区的421个村(社)已实现村级集体资产股份制改革全覆盖,累计量化村级集体资产62.46亿元,产生股东85.99万人,分红总额11.97亿元,人均分红达到6445元。

  龙头企业来助力 延伸转型农业产业链

  萧山区着力打造两艘“航母级”农业发展平台,以平台建设带动农业产业规模化、集约化发展,引领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提质转型,拓展农民增收渠道。去年3月,萧山区11家园林骨干企业联合组建省内规模最大的园林绿化企业——浙江绿投集团。

  同时,增强农业龙头企业带动能力,支持龙头企业主动适应和引领产业链转型升级,提升农业产业化水平,有效带动农民经营性收入增长。2017年,萧山区新认定省级农业龙头企业3家、市级农业龙头企业6家、区级农业龙头企业11家,完成翠沁斋食品、阳田农业、域农科技、巨禾农业4家企业股改,2018年将继续推进金溢市政、绿投集团等农业企业股改。通过休闲农业、创意农业、农村现代民宿等形式,拓展农业产业链,增加农产品附加值,促进农民增收。

  集团式帮扶 低收入农户奔小康

  仅2017年一年,萧山区就确定低收入农户自主创业项目261个,共培育来料加工站(点)230个,带动全区1.5万余名妇女从事来料加工,实现加工费1.1亿元。全年低收入农户家庭人均收入达13782元,同比增长16.6%。

  这得益于萧山区精准扶贫系列举措。着力实施低收入农户产业扶持政策,重点对低收入农户开展自主创业、组织带动、来料加工等项目扶持。与此同时,实行集团式帮扶,形成由29名区领导联系、54个部门牵头、129家百强企业和金融单位参与的帮扶格局,以“造血”为主,增强村级经济薄弱村发展动力,为农民创业增收营造良好的环境。重点对欠发达村实施项目扶持,出台了近年来力度最大的扶持政策,每村最高补助金额达150万元。截至2017年年底,累计下达15个项目建设计划,涉及23个欠发达村,投资概算达4400余万元。

  社会资本注入新活力 提升农民增收潜力

  萧山区引导社会资本支农,持续深入开展“村企共建新农村”活动,引导鼓励广大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和个人等社会力量参与新农村建设。2017年,村企共建活动覆盖面达100%,共建资金达1.11亿元,参与企业118家,实施各类共建项目87个,其中用于农村基础设施、经济发展、社会保障、困难帮扶等社会资金达9721万元。

  为了提升农民创业、就业能力,加快农村劳动力转移,促进农民持续增收。2017年,萧山区累计实施农村人才专题培训6期,举办农村实用人才高等学历教育班4期,实施市级培训项目11个,完成农民素质培训1.4万人次。

  同时,推广政策性农业保险,拓展政策性农业保险覆盖面,通过政策性农业保险的实施,降低农民从事农业生产的风险,促进农户生产经营的积极性,助力农民增收。

 

  【数据背景:2017年萧山24个村级经营性收入超千万】

  村级集体经济是发展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的基础和保障。近日,区农办发布统计数据,2017年萧山421个村级组织村级经营性收入13.48亿元,村均320.20万元,衙前镇凤凰村蝉联“首富村”,2017年村级组织经营性收入达到4408.06万元。

  24个村经营性收入超千万

  近年来,萧山区村级组织年经营性收入呈现较快增长趋势,集体经济增收能力实现可持续发展。2017年,全区421个村级组织经营性收入13.48亿元,村均320.20万元,同比增长6.81%。年经营性收入50万元以下的村71个,比上年减少9个;年经营性收入1000万元以上的村24个,比上年增加4个,其中,宁围街道、城厢街道、瓜沥镇年经营性收入1000万元以上村社数量分别为8个、5个、3个,位居全区前三。

  萧山村级集体可用资金的来源总体上可分为经营性收入和非经营性收入两个部分,而经营性收入的多少是衡量村级集体经济实力强弱的主要标志。部分村社为适应市场经济发展需求,积极拓展村级投资范围和增收途径,充分用好各项政策,盘活村级存量资产,村级投资实现可持续增长态势。

  区农办相关负责人表示,村级可分配收入以资源、资产性收入为主要来源。村级利用现有的土地、山林等自然资源和厂房、设施等集体资产,大力开展承包、租赁业,为稳固村级收入起到了重要作用。

  增强欠发达村“造血”功能

  萧山村级集体经济整体水平增长势头良好,但村与村之间的村级集体经济收入差距较大,部分村特别是临近城镇和工业园区的村集体经济实力强大,村级集体收入每年达到几百万元甚至上千万元,但很大部分村或远离城镇的村集体经济薄弱,一些村甚至除了政府补助就没有集体收入来源。

  这从统计数据也能窥探一二:2017年,全区村级组织经营性收入最高的衙前凤凰村达到4408.06万元,而收入最低的仅2.11万元;年经营性收入30万元以下的有32个。

  如何增强“欠发达村”的造血功能,是萧山区不断在探索和实践的。去年,萧山区扶持欠发达村三年行动计划(2017年—2019年)出台,54个行政村列入扶持对象。通过“领导联系、部门牵头、村企结对、区镇共扶”的集团式扶持方式,使76%的欠发达村可分配收入年增长幅度实现10%以上,68%的欠发达村经营性收入年增长幅度实现5%以上;全区欠发达村的平均可分配收入、经营性收入年增长幅度均实现两位数增长。

  2018年,萧山区力争全面消除集体经济年收入不足100万元的村,2019年全面消除年经营性收入不足10万元的村。支持欠发达村在符合规划的前提下,在村域范围内通过新建、改造等方式建设标准厂房、职工宿舍、商铺店面、仓储设施、农贸市场、车库泊位等,发展物业经济。积极引导欠发达村利用当地山水、人文、产业资源,结合美丽乡村建设,大力发展民宿经济、休闲观光农业、文化创意和运动休闲等乡村旅游产业,在带动农民增收的同时,增加集体经济的旅游服务收入。

编辑:周略(实习)
原创报道
浙江在线地方中心出品
您当前的位置 :浙江在线 > 城市频道 > 乡村振兴 > 各地举措 正文
《乡村振兴 浙江县域生动实践样本》系列报道
萧山推进农村改革 走出特色的乡村振兴之路
2018-04-08 17:32:14 来源: 浙江在线 见习记者 贾晓雯

  党的十九大明确提出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为我们开启了新时代美丽乡村建设的新征程。省委书记车俊指出,我省要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深入推进城乡融合发展和乡村特质发展,奋力推动乡村振兴走在前列,高水平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

  为了展示浙江各县市区“乡村振兴”战略的探索实践,浙报集团·浙江在线联动全省11个地市频道及56个县市区新闻网站,推出“乡村振兴 浙江县域生动实践”重大主题报道,全面展现浙江各县市区在“乡村振兴”战略中的特色举措及亮点。

  浙江在线4月8日讯(浙江在线见习记者 贾晓雯)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34588元,已连续四年位居全省各县市区第一;全区421个村已实现村级集体资产股份制改革全覆盖,农村改革正在稳步推进;2017年萧山24个村级经营性收入超千万……

  一组组数据,印证着杭州萧山区乡村的蓬勃发展。近年来,萧山区通过系列举措,深化改革,拓宽了农民增收空间

  【数据背景:我区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34588元,同比增长8.6%,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绝对值已连续四年位居全省各县(市、区)第一。】

  深入推进农村改革 农民的腰包鼓了

  据介绍,萧山区在建立健全工资正常增长机制、支付保障机制等制度的基础上,充分发挥“后峰会效应”,抓住本地特色行业价格上涨的机遇,拉动工资性收入增长。2017年,农民人均工资性收入达到23514元,同比增长7.4%,占农民可支配收入的68%,占据农村居民可支配收入主导地位。

  为了深入推进农村改革,萧山区完善“三权分置”的农村承包土地管理制度,全面推进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颁证工作,增加农民的土地流转收益;深化村级集体资产股份制改革,变农民为“股民”,全面增加农民财产性收入。截至目前,萧山区的421个村(社)已实现村级集体资产股份制改革全覆盖,累计量化村级集体资产62.46亿元,产生股东85.99万人,分红总额11.97亿元,人均分红达到6445元。

  龙头企业来助力 延伸转型农业产业链

  萧山区着力打造两艘“航母级”农业发展平台,以平台建设带动农业产业规模化、集约化发展,引领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提质转型,拓展农民增收渠道。去年3月,萧山区11家园林骨干企业联合组建省内规模最大的园林绿化企业——浙江绿投集团。

  同时,增强农业龙头企业带动能力,支持龙头企业主动适应和引领产业链转型升级,提升农业产业化水平,有效带动农民经营性收入增长。2017年,萧山区新认定省级农业龙头企业3家、市级农业龙头企业6家、区级农业龙头企业11家,完成翠沁斋食品、阳田农业、域农科技、巨禾农业4家企业股改,2018年将继续推进金溢市政、绿投集团等农业企业股改。通过休闲农业、创意农业、农村现代民宿等形式,拓展农业产业链,增加农产品附加值,促进农民增收。

  集团式帮扶 低收入农户奔小康

  仅2017年一年,萧山区就确定低收入农户自主创业项目261个,共培育来料加工站(点)230个,带动全区1.5万余名妇女从事来料加工,实现加工费1.1亿元。全年低收入农户家庭人均收入达13782元,同比增长16.6%。

  这得益于萧山区精准扶贫系列举措。着力实施低收入农户产业扶持政策,重点对低收入农户开展自主创业、组织带动、来料加工等项目扶持。与此同时,实行集团式帮扶,形成由29名区领导联系、54个部门牵头、129家百强企业和金融单位参与的帮扶格局,以“造血”为主,增强村级经济薄弱村发展动力,为农民创业增收营造良好的环境。重点对欠发达村实施项目扶持,出台了近年来力度最大的扶持政策,每村最高补助金额达150万元。截至2017年年底,累计下达15个项目建设计划,涉及23个欠发达村,投资概算达4400余万元。

  社会资本注入新活力 提升农民增收潜力

  萧山区引导社会资本支农,持续深入开展“村企共建新农村”活动,引导鼓励广大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和个人等社会力量参与新农村建设。2017年,村企共建活动覆盖面达100%,共建资金达1.11亿元,参与企业118家,实施各类共建项目87个,其中用于农村基础设施、经济发展、社会保障、困难帮扶等社会资金达9721万元。

  为了提升农民创业、就业能力,加快农村劳动力转移,促进农民持续增收。2017年,萧山区累计实施农村人才专题培训6期,举办农村实用人才高等学历教育班4期,实施市级培训项目11个,完成农民素质培训1.4万人次。

  同时,推广政策性农业保险,拓展政策性农业保险覆盖面,通过政策性农业保险的实施,降低农民从事农业生产的风险,促进农户生产经营的积极性,助力农民增收。

 

  【数据背景:2017年萧山24个村级经营性收入超千万】

  村级集体经济是发展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的基础和保障。近日,区农办发布统计数据,2017年萧山421个村级组织村级经营性收入13.48亿元,村均320.20万元,衙前镇凤凰村蝉联“首富村”,2017年村级组织经营性收入达到4408.06万元。

  24个村经营性收入超千万

  近年来,萧山区村级组织年经营性收入呈现较快增长趋势,集体经济增收能力实现可持续发展。2017年,全区421个村级组织经营性收入13.48亿元,村均320.20万元,同比增长6.81%。年经营性收入50万元以下的村71个,比上年减少9个;年经营性收入1000万元以上的村24个,比上年增加4个,其中,宁围街道、城厢街道、瓜沥镇年经营性收入1000万元以上村社数量分别为8个、5个、3个,位居全区前三。

  萧山村级集体可用资金的来源总体上可分为经营性收入和非经营性收入两个部分,而经营性收入的多少是衡量村级集体经济实力强弱的主要标志。部分村社为适应市场经济发展需求,积极拓展村级投资范围和增收途径,充分用好各项政策,盘活村级存量资产,村级投资实现可持续增长态势。

  区农办相关负责人表示,村级可分配收入以资源、资产性收入为主要来源。村级利用现有的土地、山林等自然资源和厂房、设施等集体资产,大力开展承包、租赁业,为稳固村级收入起到了重要作用。

  增强欠发达村“造血”功能

  萧山村级集体经济整体水平增长势头良好,但村与村之间的村级集体经济收入差距较大,部分村特别是临近城镇和工业园区的村集体经济实力强大,村级集体收入每年达到几百万元甚至上千万元,但很大部分村或远离城镇的村集体经济薄弱,一些村甚至除了政府补助就没有集体收入来源。

  这从统计数据也能窥探一二:2017年,全区村级组织经营性收入最高的衙前凤凰村达到4408.06万元,而收入最低的仅2.11万元;年经营性收入30万元以下的有32个。

  如何增强“欠发达村”的造血功能,是萧山区不断在探索和实践的。去年,萧山区扶持欠发达村三年行动计划(2017年—2019年)出台,54个行政村列入扶持对象。通过“领导联系、部门牵头、村企结对、区镇共扶”的集团式扶持方式,使76%的欠发达村可分配收入年增长幅度实现10%以上,68%的欠发达村经营性收入年增长幅度实现5%以上;全区欠发达村的平均可分配收入、经营性收入年增长幅度均实现两位数增长。

  2018年,萧山区力争全面消除集体经济年收入不足100万元的村,2019年全面消除年经营性收入不足10万元的村。支持欠发达村在符合规划的前提下,在村域范围内通过新建、改造等方式建设标准厂房、职工宿舍、商铺店面、仓储设施、农贸市场、车库泊位等,发展物业经济。积极引导欠发达村利用当地山水、人文、产业资源,结合美丽乡村建设,大力发展民宿经济、休闲观光农业、文化创意和运动休闲等乡村旅游产业,在带动农民增收的同时,增加集体经济的旅游服务收入。

编辑:周略(实习)
浙江在线地方中心出品
Copyright © 1999-2022 Zjol. All Rights Reserved 浙江在线版权所有
Copyright © 1999-2018 Zjol. All Rights Reserved 浙江在线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