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振兴 浙江县域生动实践样本》系列报道
宁波江北走农旅融合之路 打造主客共享都市大花园
2018-04-04 19:56:24 来源: 浙江在线 见习记者 贾晓雯
导语
daoyu

  党的十九大明确提出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为我们开启了新时代美丽乡村建设的新征程。省委书记车俊指出,我省要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深入推进城乡融合发展和乡村特质发展,奋力推动乡村振兴走在前列,高水平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

  为了展示浙江各县市区“乡村振兴”战略的探索实践,浙报集团·浙江在线联动全省11个地市频道及56个县市区新闻网站,推出“乡村振兴 浙江县域生动实践”重大主题报道,全面展现浙江各县市区在“乡村振兴”战略中的特色举措及亮点。

  浙江在线4月4日讯(浙江在线见习记者 贾晓雯)宁波江北左边界紧靠繁华的市中心,车水马龙,熙熙攘攘;江北的右边界有一条“天然氧吧”北山游步道,蝉鸣鸟叫,流水叮咚。这便是特别的江北,被称为“生长在城市里的乡村”。

  江北地理位置得天独厚,独享繁华与寂静,为乡村发展提供了天然土壤,江北是如何抓住这天赐良机的呢? 4月2日,记者带着疑问走进江北区,寻找江北乡村振兴的密码。

  返乡创客 带头多元发展农旅融合

  过去的洪塘街道鞍山村,农产品产量低,销路不畅通,价格卖不上去。现在的鞍山村在领路人带领下,主道路一旁的民宿、农家乐层出不穷,农民只管种地不用管销路,在家门口腰包就能圆鼓鼓。

  2013年,土生土长的鞍山人王少华放弃在外闯荡多年创下的工厂,回到念念不忘的故乡,将奶奶的老房子改造成乡间民宿,2015年开始营业后一炮而红。她是鞍山村回乡创业敢吃螃蟹的第一人。

  看到王少华的成功,加上街道专项政策大力扶持,每开一间民宿补贴8000—13000元,村民纷纷撸起袖子干起来,“蔷薇人家”“后会有期”“老樟树”……一家家如雨后春笋般涌现,而且各有各的独特韵味,鞍山已经成为了市民口中的“网红民宿村”。

  目前,鞍山已建成投入使用农家乐民宿20多家,茶室经营点8个,民宿床位近百个,打造了农耕丰谷陈列体验馆、家乡米酒坊、饶青美术工作室、收藏品展馆等四个特色展示点,并与宁波大学结对开展创意墙绘、农家庭院设计等活动,推广“乐活鞍山”品牌,初步实现了共建生态、同享发展的目标。2017年鞍山村被评为“浙江省民宿集聚村”。

  今年,村政府将引进江苏“墅家民宿”连锁民宿品牌,带动整个村子的民宿向正规化、精细化发展,为村民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项目计划于6月开始动工。

   离“老樟树”五百米的庭院有一个农耕丰谷陈列体验馆,在体验馆,不仅能吃到优质的生态大米,还能体验一番辛勤的“老农”。这家体验馆的主人是退伍军人毛智浩,他可是村里的农业大户,拥有760多亩水稻田。

  “我只有一个想法,就是吃的健康。”2013年,他返乡种起天然“生态水稻”,他种出的生态水稻口感Q弹,大米的价格也从每斤3元变成15元,水稻品质高了,每逢收获季一抢而空。

  有了毛智浩“生态水稻”种植的成功,许多村民前来取经,毛智浩都会无偿教授,目前已经10多户人家掌握了“生态水稻”种植技术。毛智浩还为村民提供不少的工作机会,农忙时节村子里都会有二三十个村民进入农场工作,村民每日收入130—200不等。

  单一的民宿、单一的农田……很难让更多的村民富起来,王少华、毛智浩等一批在外打拼多年的返乡创客,开拓出新的村民致富法。“我觉得鞍山村要发展乡村振兴,‘亲子养老’这四个字是关键。”王少华说,让亲子、养老与农旅结合,才能做好留客这篇文章。

  这些带头人主动与当地村民合作,租用村民荷花地,让同事们坐上木筏下泥挖藕,为企业提供别开生面的团建活动;或是租用水稻田,让熊孩子们回归田野,征服整片稻田;创立农产品“阿爸大米”“留车桥生态大米”等品牌,助力村民销售农副产品……为村民致富提供更多可能。

  2017年,鞍山农民人均收入2.58万元,300余名农民实现就地就业,自产农产品附加值增加明显,吸引游客近三四十万人次,民宿运营有力地带动了村集体经济的发展,农旅融合产业集群的规模效应凸显,村民走上致富之路。

  另辟蹊径 生态振兴激活旅游资本

沈国峰 摄

  在慈城毛岙村后山腰,有一片大约500亩绿油油的红豆杉,经过近17年的种植已经成林,因为这片素有植物界大熊猫之称的“红豆杉”,慈城镇毛岙村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现在大家亲切的称毛岙村为“红杉谷”。

  毛岙村为寻求差异化上找突破,如何在生态振兴上另辟蹊径?毛岙村书记方国君找到了使村子致富的两个宝贝——红豆杉和娃娃鱼。

  红豆杉优越的生态效益和极高的抗癌药用价值,极受村民的喜爱,村子每个角落都有红豆杉的身影,家家户户种,门前门后种,山上地里种。

  因为红豆杉的种植,毛岙村变身“空气论斤卖”的“红杉谷”,驱车至毛岙村,游客常常会脱口而出:“一到村里空气就感觉清新很多!”毛岙村的空气变得一尘不染,度假游客络绎不绝,激发了村里民宿、农家乐等产业井喷式发展,村民家家户户当上了小老板。红豆杉成为毛岙村民的“发财树”。

  毛岙村地处毛力水库上游,水好是出了名的,毛岙村不仅把水资源用好,更把水资源用活了,引动物界“长老”“活化石”娃娃鱼入村。

  方国君找来宁波力康生物科技公司老总胡家郞到毛岙村看水质,胡家郞对毛岙村的水“一见钟情”。公司开始租用村民土地,因为“娃娃鱼”村民们坐在家里收租金,当起了“包租公、包租婆”。

  在毛岙村,胡家郞的娃娃鱼找到适合的栖息地点,实现了娃娃鱼繁殖成活率90%以上,产量年年攀高,2017年产值达到了1600万元,村民的收入也是芝麻开花节节高。

  毛岙村水浅则清澈无色,水积深时就发蓝。如何让更多的人了解毛岙的水呢?方国君又有了“新点子”,他主动联系社会投资,翻新村里原来的水厂和提供销售渠道,村里帮忙运营及管理。红杉谷矿泉水厂建立,不仅清冽甘甜的毛岙水输送到千家万户,而且当地农户就业也不断增加。

  毛岙村离主城只需半小时车程,又有丰富的山水资源,成为城市人的“天然氧吧”和“花园”。因为红豆杉、娃娃鱼,毛岙的知名度不断提升,周末休闲的游人日益增多,“假日经济”人气日旺。毛岙村成了可游可吃可住一体的新型都市休闲新去处,为村民的发家致富开辟了一条新路,印证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生态经济之路。

  几年间,毛岙村民人均收入从不足5000元到如今的2.7万元,足足翻了5倍多,村集体经济依靠旅游年收入近80万元。俗话说,靠山吃山,靠水吃水,拥有好山好水的毛岙村,向着青山绿水发展,向着生态振兴迈进。

  未来的江北,仍然坚持以“环境论英雄”,大力促进农旅融合,加强人才引进,发展绿色都市农业、休闲观光体验农业,最终目标是为市民旅客提供望山看水忆乡愁的休闲旅游好去处,打造主客共享都市大花园。

编辑:周略(实习)
原创报道
浙江在线地方中心出品
《乡村振兴 浙江县域生动实践样本》系列报道
宁波江北走农旅融合之路 打造主客共享都市大花园
2018-04-04 19:56:24 来源: 浙江在线 见习记者 贾晓雯

  党的十九大明确提出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为我们开启了新时代美丽乡村建设的新征程。省委书记车俊指出,我省要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深入推进城乡融合发展和乡村特质发展,奋力推动乡村振兴走在前列,高水平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

  为了展示浙江各县市区“乡村振兴”战略的探索实践,浙报集团·浙江在线联动全省11个地市频道及56个县市区新闻网站,推出“乡村振兴 浙江县域生动实践”重大主题报道,全面展现浙江各县市区在“乡村振兴”战略中的特色举措及亮点。

  浙江在线4月4日讯(浙江在线见习记者 贾晓雯)宁波江北左边界紧靠繁华的市中心,车水马龙,熙熙攘攘;江北的右边界有一条“天然氧吧”北山游步道,蝉鸣鸟叫,流水叮咚。这便是特别的江北,被称为“生长在城市里的乡村”。

  江北地理位置得天独厚,独享繁华与寂静,为乡村发展提供了天然土壤,江北是如何抓住这天赐良机的呢? 4月2日,记者带着疑问走进江北区,寻找江北乡村振兴的密码。

  返乡创客 带头多元发展农旅融合

  过去的洪塘街道鞍山村,农产品产量低,销路不畅通,价格卖不上去。现在的鞍山村在领路人带领下,主道路一旁的民宿、农家乐层出不穷,农民只管种地不用管销路,在家门口腰包就能圆鼓鼓。

  2013年,土生土长的鞍山人王少华放弃在外闯荡多年创下的工厂,回到念念不忘的故乡,将奶奶的老房子改造成乡间民宿,2015年开始营业后一炮而红。她是鞍山村回乡创业敢吃螃蟹的第一人。

  看到王少华的成功,加上街道专项政策大力扶持,每开一间民宿补贴8000—13000元,村民纷纷撸起袖子干起来,“蔷薇人家”“后会有期”“老樟树”……一家家如雨后春笋般涌现,而且各有各的独特韵味,鞍山已经成为了市民口中的“网红民宿村”。

  目前,鞍山已建成投入使用农家乐民宿20多家,茶室经营点8个,民宿床位近百个,打造了农耕丰谷陈列体验馆、家乡米酒坊、饶青美术工作室、收藏品展馆等四个特色展示点,并与宁波大学结对开展创意墙绘、农家庭院设计等活动,推广“乐活鞍山”品牌,初步实现了共建生态、同享发展的目标。2017年鞍山村被评为“浙江省民宿集聚村”。

  今年,村政府将引进江苏“墅家民宿”连锁民宿品牌,带动整个村子的民宿向正规化、精细化发展,为村民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项目计划于6月开始动工。

   离“老樟树”五百米的庭院有一个农耕丰谷陈列体验馆,在体验馆,不仅能吃到优质的生态大米,还能体验一番辛勤的“老农”。这家体验馆的主人是退伍军人毛智浩,他可是村里的农业大户,拥有760多亩水稻田。

  “我只有一个想法,就是吃的健康。”2013年,他返乡种起天然“生态水稻”,他种出的生态水稻口感Q弹,大米的价格也从每斤3元变成15元,水稻品质高了,每逢收获季一抢而空。

  有了毛智浩“生态水稻”种植的成功,许多村民前来取经,毛智浩都会无偿教授,目前已经10多户人家掌握了“生态水稻”种植技术。毛智浩还为村民提供不少的工作机会,农忙时节村子里都会有二三十个村民进入农场工作,村民每日收入130—200不等。

  单一的民宿、单一的农田……很难让更多的村民富起来,王少华、毛智浩等一批在外打拼多年的返乡创客,开拓出新的村民致富法。“我觉得鞍山村要发展乡村振兴,‘亲子养老’这四个字是关键。”王少华说,让亲子、养老与农旅结合,才能做好留客这篇文章。

  这些带头人主动与当地村民合作,租用村民荷花地,让同事们坐上木筏下泥挖藕,为企业提供别开生面的团建活动;或是租用水稻田,让熊孩子们回归田野,征服整片稻田;创立农产品“阿爸大米”“留车桥生态大米”等品牌,助力村民销售农副产品……为村民致富提供更多可能。

  2017年,鞍山农民人均收入2.58万元,300余名农民实现就地就业,自产农产品附加值增加明显,吸引游客近三四十万人次,民宿运营有力地带动了村集体经济的发展,农旅融合产业集群的规模效应凸显,村民走上致富之路。

  另辟蹊径 生态振兴激活旅游资本

沈国峰 摄

  在慈城毛岙村后山腰,有一片大约500亩绿油油的红豆杉,经过近17年的种植已经成林,因为这片素有植物界大熊猫之称的“红豆杉”,慈城镇毛岙村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现在大家亲切的称毛岙村为“红杉谷”。

  毛岙村为寻求差异化上找突破,如何在生态振兴上另辟蹊径?毛岙村书记方国君找到了使村子致富的两个宝贝——红豆杉和娃娃鱼。

  红豆杉优越的生态效益和极高的抗癌药用价值,极受村民的喜爱,村子每个角落都有红豆杉的身影,家家户户种,门前门后种,山上地里种。

  因为红豆杉的种植,毛岙村变身“空气论斤卖”的“红杉谷”,驱车至毛岙村,游客常常会脱口而出:“一到村里空气就感觉清新很多!”毛岙村的空气变得一尘不染,度假游客络绎不绝,激发了村里民宿、农家乐等产业井喷式发展,村民家家户户当上了小老板。红豆杉成为毛岙村民的“发财树”。

  毛岙村地处毛力水库上游,水好是出了名的,毛岙村不仅把水资源用好,更把水资源用活了,引动物界“长老”“活化石”娃娃鱼入村。

  方国君找来宁波力康生物科技公司老总胡家郞到毛岙村看水质,胡家郞对毛岙村的水“一见钟情”。公司开始租用村民土地,因为“娃娃鱼”村民们坐在家里收租金,当起了“包租公、包租婆”。

  在毛岙村,胡家郞的娃娃鱼找到适合的栖息地点,实现了娃娃鱼繁殖成活率90%以上,产量年年攀高,2017年产值达到了1600万元,村民的收入也是芝麻开花节节高。

  毛岙村水浅则清澈无色,水积深时就发蓝。如何让更多的人了解毛岙的水呢?方国君又有了“新点子”,他主动联系社会投资,翻新村里原来的水厂和提供销售渠道,村里帮忙运营及管理。红杉谷矿泉水厂建立,不仅清冽甘甜的毛岙水输送到千家万户,而且当地农户就业也不断增加。

  毛岙村离主城只需半小时车程,又有丰富的山水资源,成为城市人的“天然氧吧”和“花园”。因为红豆杉、娃娃鱼,毛岙的知名度不断提升,周末休闲的游人日益增多,“假日经济”人气日旺。毛岙村成了可游可吃可住一体的新型都市休闲新去处,为村民的发家致富开辟了一条新路,印证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生态经济之路。

  几年间,毛岙村民人均收入从不足5000元到如今的2.7万元,足足翻了5倍多,村集体经济依靠旅游年收入近80万元。俗话说,靠山吃山,靠水吃水,拥有好山好水的毛岙村,向着青山绿水发展,向着生态振兴迈进。

  未来的江北,仍然坚持以“环境论英雄”,大力促进农旅融合,加强人才引进,发展绿色都市农业、休闲观光体验农业,最终目标是为市民旅客提供望山看水忆乡愁的休闲旅游好去处,打造主客共享都市大花园。

编辑:周略(实习)
浙江在线地方中心出品
Copyright © 1999-2022 Zjol. All Rights Reserved 浙江在线版权所有
Copyright © 1999-2018 Zjol. All Rights Reserved 浙江在线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