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振兴 浙江县域生动实践样本》系列报道
“精致小村”助力乡村振兴 村民安居乐业的德清实践
2018-04-04 17:53:44 来源: 浙江在线 记者吴越 实习生方涛
导语
daoyu

  党的十九大明确提出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为我们开启了新时代美丽乡村建设的新征程。省委书记车俊指出,我省要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深入推进城乡融合发展和乡村特质发展,奋力推动乡村振兴走在前列,高水平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

  为了展示浙江各县市区“乡村振兴”战略的探索实践,浙报集团·浙江在线联动全省11个地市频道及56个县市区新闻网站,推出“乡村振兴 浙江县域生动实践”重大主题报道,全面展现浙江各县市区在“乡村振兴”战略中的特色举措及亮点。

  浙江在线4月3日讯(浙江在线记者吴越 实习生方涛)阳春三月,成群的白鹭在漾中浅唱曼舞,阳光洒在田间的青虾塘,泛起点点金光。繁花盛开的德清乡村,慕名而来的游人与村民共享美景,感受乡村的富美。

  近年来,德清县提出精致小村建设,美丽乡村建设不断升级,农村综合改革不断突破,成为全省首批美丽乡村示范县。去年,德清县以获评“全省唯一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集成示范点”为契机,扎实开展各项乡村工作,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的新时代乡村振兴步伐,走在全省前列。

  浙江在线记者走进德清县,聚焦现代农业发展、土地流转和农民持续增收的经验方法,呈现薄弱村如何蜕变成乡村发展“领路人”,探寻独具特色的“乡村振兴”德清经验。

  建设“精致小村”  村民尽享改革发展红利

百富兜村

  “百富兜村以前一穷二白。”德清县新安镇人大主席沈群涛感叹变化之大,很难相信“班子涣散”、“战斗力不强”的标签都曾贴在这个风景如画,蓬勃发展的小村上。

  漫步在村里的香樟长廊,小孩在绿树荫下蹒跚学步,老妪拿着针线做女红,一幅幸福祥和的美景映入记者眼帘。做女红的村民叫毛小仙,三年前随着家人从云南搬到德清发展,租住在百富兜村,子女们白天都工厂上班去了,村里的景观公园就成了毛小仙和孙子的每天游玩之地。

百富兜朱家漾

  这两年,百富兜村环境整治取得显著成果。村里沿朱家漾打造了一条长达两公里的景观带,漾边的荒草地变成了整洁游步道。生态环境好了,大量白鹭也来筑巢栖息。美丽乡村的建设不仅改善了村民的生活环境,更为百富兜村带来了实实在在的经济效益。朱家漾里一个杂草丛生的小岛,最近被一位上海老板“相中”正打算规划旅游项目。近年来,百富兜村村级领导班子万众一心,让良好生态成为乡村振兴的支撑点,走乡村绿色发展之路,在“可以忽略不计的”村集体经济基础上不断增收,甩掉了薄弱村的“穷帽子”。

舍北村村民光伏发电

  在德清县舍北村,房屋屋顶也能“躺着”赚钱。村民屋顶上,安装着成片的光伏发电板,在太阳光下发出耀眼光芒,为青山绿水间的美丽乡村增添了一份科技感。“我们跟村民宣传,屋顶空着也是空着,利用起来就相当于变了一亩地。”谈起村里的光伏发电板覆盖,舍北村第一书记杨顺利兴致勃勃地给记者算了一笔账:“按照合同,一块电板的租金现在是40元一块,十年之后租金可达到60元一块。一般村民家可安置20块,日后每年可达1200元收入,这已经相当于一亩虾塘的年租金了。”如今,舍北村集体光伏电板覆盖已实现100%,67户农户已完成安装。“我们预计投入500万元,采用‘全电上网’的方式,将发电量卖掉后,每年能为村集体经济创收近60万元。”杨顺利说。

  说起虾地,这是舍北村最引以为傲的生态红利。“虾对水质要求特别高,别看两个村距离没差多远,水质和土质不同,产量差别也很大。” 53岁的村民褚建妹,三年前转型吃上“生态饭”,“身体不好,不能再从事体力活了”令褚建妹意想不到的是,转型养虾收入竟然不降反升。如今她在家里上班能有三份钱:虾塘养殖一份收入,在家加工围巾一份收入;屋顶出租光伏发电一份收入。

  美丽乡村建设成果,在村民的日常生活中就能真切享受到。村里生态环境好了、村民钱包鼓了,更多农民愿意返乡创业,为乡村建设注入新活力。

  羊粪一年能卖二十万?让大家都觉得臭气熏天的粪便,竟然成了乡村的致富宝贝。在德清县舍西村的三羊生态牧场,一台台自动化清理机,正在为羊粪收集装袋。

  牧场主孙丽东是一位八五后农民创客,大学刚毕业时他也考过公务员,看到家乡的巨大变化,出生农村的他最终决定回村养殖创业。“一个大学生回村养羊?没出息!”孙丽东起初遭到村民的质疑和嘲讽。他租了以前村里废弃的养猪场,从家里已有的5头羊开始养殖,发展到目前的2000多只羊的现代羊场,年收入有50万元。

  传统乡村变成“精致小村”,切实让村民享受到改革发展的红利;也将成为乡村发展新品牌,吸引着村民回乡创业、游客进村消费。

  土地流转的沈家墩村经验 村民共圆安居乐业梦

姚志刚的生态养殖场

  “农业,是越做越有味道了。”姚志刚感叹道,作为沈家墩村实行“股票田”土地流转模式后的第一个承包者,20年间承包规模发展到200亩,亩产收益达4万多。今年,姚志刚的龟鳖养殖场走上了“养殖+旅游”发展模式,让孩子亲身体验乌龟的孵化过程、尝一尝甲鱼大餐,通过旅游拉动消费。

沈家墩村村民新居住点

  “村民散居在12个聚居点,土地无法集中利用。”这是沈家墩村党总支书记房春华曾经最大的烦恼,去年沈家墩村以省级土地综合治理为契机,将397户村民全部搬入两个新居住区。将腾出了来的3000亩土地,规划建设红色旅游田园综合体,一期将于今年五月投入运营。

  清澈的河水在阳光照射下泛起粼粼波光,杨柳在微风中依依摇曳,一幢幢崭新而又整齐的房子被统一规划在河畔新居住区。“家里通上了天然气,还有地暖。”这是村民们最为点赞的生活配套,村口的“幸福邻里”全域免费WiFi、电影院等基础设施一应俱全,村民的生活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1999年,德清县钟管镇沈家墩村农民首创“股票田”的土地流转模式,将土地向养殖大户集中,使农民从土地上脱离出来,并得到固定的回报,掀开农村新一轮改革发展。如今沈家墩村的土地流转率已达到100%,以土地流转为基础,全域旅游为目标,房春华规划着沈家墩村的乡村振兴。

  结语

  因地制宜,把握机遇,德清县走出了“乡村振兴”的条条大道。虾塘清浅,白鹭低徊。一座座德清“精致小村”如百花齐放,风格各异,唯一相同的是村民脸上洋溢的笑颜和每个身临其境者由衷地感叹。

编辑:江小来
原创报道
浙江在线地方中心出品
呈现薄弱村如何蜕变成乡村发展“领路人”,探寻独具特色的“乡村振兴”德清经验。
《乡村振兴 浙江县域生动实践样本》系列报道
“精致小村”助力乡村振兴 村民安居乐业的德清实践
2018-04-04 17:53:44 来源: 浙江在线 记者吴越 实习生方涛

  党的十九大明确提出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为我们开启了新时代美丽乡村建设的新征程。省委书记车俊指出,我省要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深入推进城乡融合发展和乡村特质发展,奋力推动乡村振兴走在前列,高水平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

  为了展示浙江各县市区“乡村振兴”战略的探索实践,浙报集团·浙江在线联动全省11个地市频道及56个县市区新闻网站,推出“乡村振兴 浙江县域生动实践”重大主题报道,全面展现浙江各县市区在“乡村振兴”战略中的特色举措及亮点。

  浙江在线4月3日讯(浙江在线记者吴越 实习生方涛)阳春三月,成群的白鹭在漾中浅唱曼舞,阳光洒在田间的青虾塘,泛起点点金光。繁花盛开的德清乡村,慕名而来的游人与村民共享美景,感受乡村的富美。

  近年来,德清县提出精致小村建设,美丽乡村建设不断升级,农村综合改革不断突破,成为全省首批美丽乡村示范县。去年,德清县以获评“全省唯一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集成示范点”为契机,扎实开展各项乡村工作,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的新时代乡村振兴步伐,走在全省前列。

  浙江在线记者走进德清县,聚焦现代农业发展、土地流转和农民持续增收的经验方法,呈现薄弱村如何蜕变成乡村发展“领路人”,探寻独具特色的“乡村振兴”德清经验。

  建设“精致小村”  村民尽享改革发展红利

百富兜村

  “百富兜村以前一穷二白。”德清县新安镇人大主席沈群涛感叹变化之大,很难相信“班子涣散”、“战斗力不强”的标签都曾贴在这个风景如画,蓬勃发展的小村上。

  漫步在村里的香樟长廊,小孩在绿树荫下蹒跚学步,老妪拿着针线做女红,一幅幸福祥和的美景映入记者眼帘。做女红的村民叫毛小仙,三年前随着家人从云南搬到德清发展,租住在百富兜村,子女们白天都工厂上班去了,村里的景观公园就成了毛小仙和孙子的每天游玩之地。

百富兜朱家漾

  这两年,百富兜村环境整治取得显著成果。村里沿朱家漾打造了一条长达两公里的景观带,漾边的荒草地变成了整洁游步道。生态环境好了,大量白鹭也来筑巢栖息。美丽乡村的建设不仅改善了村民的生活环境,更为百富兜村带来了实实在在的经济效益。朱家漾里一个杂草丛生的小岛,最近被一位上海老板“相中”正打算规划旅游项目。近年来,百富兜村村级领导班子万众一心,让良好生态成为乡村振兴的支撑点,走乡村绿色发展之路,在“可以忽略不计的”村集体经济基础上不断增收,甩掉了薄弱村的“穷帽子”。

舍北村村民光伏发电

  在德清县舍北村,房屋屋顶也能“躺着”赚钱。村民屋顶上,安装着成片的光伏发电板,在太阳光下发出耀眼光芒,为青山绿水间的美丽乡村增添了一份科技感。“我们跟村民宣传,屋顶空着也是空着,利用起来就相当于变了一亩地。”谈起村里的光伏发电板覆盖,舍北村第一书记杨顺利兴致勃勃地给记者算了一笔账:“按照合同,一块电板的租金现在是40元一块,十年之后租金可达到60元一块。一般村民家可安置20块,日后每年可达1200元收入,这已经相当于一亩虾塘的年租金了。”如今,舍北村集体光伏电板覆盖已实现100%,67户农户已完成安装。“我们预计投入500万元,采用‘全电上网’的方式,将发电量卖掉后,每年能为村集体经济创收近60万元。”杨顺利说。

  说起虾地,这是舍北村最引以为傲的生态红利。“虾对水质要求特别高,别看两个村距离没差多远,水质和土质不同,产量差别也很大。” 53岁的村民褚建妹,三年前转型吃上“生态饭”,“身体不好,不能再从事体力活了”令褚建妹意想不到的是,转型养虾收入竟然不降反升。如今她在家里上班能有三份钱:虾塘养殖一份收入,在家加工围巾一份收入;屋顶出租光伏发电一份收入。

  美丽乡村建设成果,在村民的日常生活中就能真切享受到。村里生态环境好了、村民钱包鼓了,更多农民愿意返乡创业,为乡村建设注入新活力。

  羊粪一年能卖二十万?让大家都觉得臭气熏天的粪便,竟然成了乡村的致富宝贝。在德清县舍西村的三羊生态牧场,一台台自动化清理机,正在为羊粪收集装袋。

  牧场主孙丽东是一位八五后农民创客,大学刚毕业时他也考过公务员,看到家乡的巨大变化,出生农村的他最终决定回村养殖创业。“一个大学生回村养羊?没出息!”孙丽东起初遭到村民的质疑和嘲讽。他租了以前村里废弃的养猪场,从家里已有的5头羊开始养殖,发展到目前的2000多只羊的现代羊场,年收入有50万元。

  传统乡村变成“精致小村”,切实让村民享受到改革发展的红利;也将成为乡村发展新品牌,吸引着村民回乡创业、游客进村消费。

  土地流转的沈家墩村经验 村民共圆安居乐业梦

姚志刚的生态养殖场

  “农业,是越做越有味道了。”姚志刚感叹道,作为沈家墩村实行“股票田”土地流转模式后的第一个承包者,20年间承包规模发展到200亩,亩产收益达4万多。今年,姚志刚的龟鳖养殖场走上了“养殖+旅游”发展模式,让孩子亲身体验乌龟的孵化过程、尝一尝甲鱼大餐,通过旅游拉动消费。

沈家墩村村民新居住点

  “村民散居在12个聚居点,土地无法集中利用。”这是沈家墩村党总支书记房春华曾经最大的烦恼,去年沈家墩村以省级土地综合治理为契机,将397户村民全部搬入两个新居住区。将腾出了来的3000亩土地,规划建设红色旅游田园综合体,一期将于今年五月投入运营。

  清澈的河水在阳光照射下泛起粼粼波光,杨柳在微风中依依摇曳,一幢幢崭新而又整齐的房子被统一规划在河畔新居住区。“家里通上了天然气,还有地暖。”这是村民们最为点赞的生活配套,村口的“幸福邻里”全域免费WiFi、电影院等基础设施一应俱全,村民的生活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1999年,德清县钟管镇沈家墩村农民首创“股票田”的土地流转模式,将土地向养殖大户集中,使农民从土地上脱离出来,并得到固定的回报,掀开农村新一轮改革发展。如今沈家墩村的土地流转率已达到100%,以土地流转为基础,全域旅游为目标,房春华规划着沈家墩村的乡村振兴。

  结语

  因地制宜,把握机遇,德清县走出了“乡村振兴”的条条大道。虾塘清浅,白鹭低徊。一座座德清“精致小村”如百花齐放,风格各异,唯一相同的是村民脸上洋溢的笑颜和每个身临其境者由衷地感叹。

编辑:江小来
浙江在线地方中心出品
Copyright © 1999-2022 Zjol. All Rights Reserved 浙江在线版权所有
Copyright © 1999-2018 Zjol. All Rights Reserved 浙江在线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