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多跑一次”跑出县市区“新速度”
扫一扫
关注更
多精彩
  您当前的位置 :浙江在线 > 城市频道 > 原创力量 正文

版画家柯克:以笔为刀70载 心中有艺术 艺术中有自己

2017-12-12 08:40:15 来源: 浙江在线 见习记者 陶韬

  柯克简介:

  1922年12月出生于浙江宁波,幼年学习美术。

  1941年,柯克去往赣西,开始以木刻为武器进行抗日救亡运动。

  之后,宜春县报、《青年之友》杂志、《笔与刀》周刊、木刻小组、白刃木刻研究社、笔与刀社都留下了柯克的身影。

  70年的版画创作之旅,柯克创作了《苍山如海》、《秋艳》、《洪流》、《金风飘过》等作品。共有120多幅版画作品入选全国各种美术展或在国家级报刊发表,有60多幅作品被选送到日本、美国、德国和澳大利亚等国展出。

 

  浙江在线12月12日讯(浙江在线见习记者陶韬)中国书画家协会会员、全国首批文化和谐使者、江西美术家协会会员、樟树非物质文化遗产版画创始人之一,这些荣誉和标签堆起了大众眼中知名版画家柯克的形象。而对柯克而言,他的版画创作生涯可以用一句话来形容,“如果我还有第二次人生,我还是要把人生投入版画。”

  一语道尽钟爱。在他的“第一次人生”中,柯克也把版画作为自己的终身事业,他陪着这项艺术,从初创艺术到朝阳艺术,从“实用性为先”到艺术性回归,从鲁迅新兴木刻运动到多种版式,再到随着自己的60多幅海外参展作品带到更广阔的世界平台。

  纵观每个时期的艺术作品,就好像是翻开一本那个年代的历史画册。普罗大众的生活状态、艺术家本人的审美与阅历、时代独有的潮流和风尚,无一不暗藏其中。创作始终追随时代脚步的版画家柯克也正是这样一本活历史,他的作品带有强烈的时代印记,在文化和历史的角度都有重要意义。

  “以笔为刀”70载

  作品让我的人生完整

  当我们开始谈论某一年的时候,避不开那一年遇到的人、做过的事、最惊艳的场景、忘不掉的遗憾或骄傲,也正是这些组成了每一个人当时的生活、后来的回忆,填充满自己的整个人生。

  对柯克而言,他的版画之路也就是他的人生,作品就是自己的思想表现。他说,自己的生活和自己的作品早已融为一体,提到某一年,总也离不开那年的作品,早年是用美术做武器,后来是为我们中国的发展和变化而赞叹不已。

  柯克给浙江在线记者讲了自己最满意的两幅作品背后的故事:“85年的冬天,我知道自己喜爱樟树这座千年古镇,我不愿意独享它,所以创作了《古城夜色》;92年,我看到了一个前所未有的新中国,这让我很惊奇也很骄傲,所以我创作《大山的性格》(后更名为《竞秀》)来抒发自己的自豪之情,希望别人能从作品里感受到。”

  柯克对版画艺术有一种发自内心的热爱。从1940年开始接触版画,他与“刀味”、“木味”、“墨味”一伴就是70年,眼里看着这个世界,手上再也没离过刻刀。

图为柯克早期的代表作《洪流》,后被捐赠给家乡宁波美术馆。

  正如鲁迅所说,当革命时,版画之用最广,虽极匆忙,顷刻能办。在版画作为抗日斗争的轻武器之时,柯克认为版画的优势在于“快”,立意、起草、制色板、刻作、拓印全套流程走下来,作品隔天就能传达给群众。

  而后来,他却选择让创作“慢”下来。不再给自己时间限制,为一件作品精心雕琢一两个月成了常态,哪怕作品已经拓印出来,如果有了新的创意,“再加工”乃至重新创作也不可避免,这是柯克对自己作品的负责。

  在创作《金风飘过》的时候,在早上三四点钟都能看到打着赤膊的柯克在刻了画,画了刻,反复修改,如此一般两个月才达到他满意的效果,一样作品这才算是完工。

图为柯克美术作品

  柯克的“以刀为笔”之路一直走到2010年。这一年,88岁的柯克患上白内障影响了视力,加之木刻伴随着大量的体力消耗,他放下了刻刀,把创作重心放到国画上,直到现在仍有作品传出。

  当老师,为传承版画艺术

  为老师,当传道授业解惑

  宜春县报、《青年之友》杂志、《笔与刀》周刊、木刻小组、白刃木刻研究社、笔与刀社,几报几刊几社,都留下了柯克和学生的身影。从宜春师范学院到樟树中学,辗转几地,柯克始终没有放弃向学生传授版画艺术知识的教学之路。

  柯克教版画,不为谋生,只为传承版画艺术。“我牺牲节假日来培养学生。为了能把版画艺术传递下去,我可以不顾个人得失。我反对从事艺术教学的工作者什么都要钱的作风,事实上我教学生做版画,不仅分文不取,反而供应刻刀、宣纸等物资。”柯克说,人才的宝贵无法以金钱的价值来衡量,能培养出出色的版画家本身就是给自己的回馈。

  在这样不计回报的付出下,柯克培养了一大批杰出的版画人才。如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陈正元、中国版画家协会会员李林洪、周新如等。

图为柯克作品《苍山如海》

  谈到人才培养,《笔与刀》周刊和在宜春师范学院的执教经历让柯克至今记忆犹新。抗日战争胜利后,柯克在宜春师范学校与学生一起创办了“笔与刀社”,出版《笔与刀》周刊,这被柯克认为是难忘的回忆和难得的骄傲。

  “当时的条件很苦”柯克说,当时经费不够,就卖了自己的金戒指来筹集资金;有的铅字没有现成的,就和学生们一起提着灯一个字一个字地印上去。虽然周刊后来停刊,但柯克的学生却把“笔与刀”的精神与版画艺术继续传承了下去。

  作为前辈,柯克想要告诉每一个版画工作者理解文化和历史的重要性。他认为,不懂文化是不利的,遗忘历史也不对。当然,继承不等于全盘仿制,而是要在传统中创新,创作出有中华民族特色的作品,才不愧对人民。

  少年从宁波离开 再让作品回到家乡

  如今的柯克 鲐背老人 自得其乐

  1940年,在宁波开明书店,柯克被一本题为《怎样研究木刻》的书籍所吸引,这是他与版画的第一次接触,因缘际会,这本书的作者野夫后来指导了柯克组建的宜春青年中学木刻小组。

  1941年,柯克开始版画创作,至2010年放下刻刀,留下《苍山如海》、《秋艳》、《穿过崇山峻岭》和《祥光瑞雪喜春宵》等作品。

  2013年,92岁的柯克还在业余时间指导学生,他说,我把版画作为我的终身事业。

  2014年,在杭州开画廊的女婿邀请他来浙江写生,柯克认为这个时候的自己已经太老了。即使未能成行,他也依旧惦念着自己的家乡。

图为柯克作品《毛主席像》

  生于宁波,长于宁波,1922年至1941年在故乡的岁月,支撑着柯克的艺术创作。在这座城市,柯克第一次与版画事业结缘,也开始接触鲁迅在新兴版画运动中提出的新思想。后来,柯克把《月夜哨兵》、《乘胜追击》、《洪流》,《毛主席像》四副版画捐赠给故乡的宁波美术馆,以寄托自己的想念。

  如今95岁的柯克身体依旧硬朗,每天早晨都散步近一公里。家人把柯克形容为传奇人物,每当三世同堂,孙子孙女们总紧紧围着他吵着要听故事。但是柯克却很少讲起,他更喜欢谈论自己的作品和创作,因为故事属于自己,而版画艺术才是人民的精神食粮。

  柯克为自己取得的成就骄傲,但他更庆幸的是能够参与到版画振兴的事业中来,这个人可以是柯克,也可以是其他的名字,但柯克庆幸是自己。

 
标签:柯克 版画 中国版画 艺术 美术 苍山如海 洪流
编辑:江小来
相关阅读
Copyright © 1999-2022 Zjol. All Rights Reserved 浙江在线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