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多跑一次”跑出县市区“新速度”
扫一扫
关注更
多精彩
  您当前的位置 :浙江在线 > 城市频道 > 浙江本地 > 嘉兴 正文

浙江省对幼儿园“超前教育”和“过度教育”说不

2017-12-11 08:11:22 来源: 南湖晚报 记者 沈爱君 通讯员 陈春艳

  11月6日,浙江省教育厅发布了《关于全面推进幼儿园课程改革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意见》),并要求将幼儿园的课程方案制订与实施纳入学校发展性评价和责任区督学的工作范畴,省级教育督导部门将持续对全省各地全面推进幼儿园课程改革的情况进行督察。面对这项改革,我市的幼儿园园长怎么看?我市幼儿园的课程建设情况如何?记者日前采访了我市教育部门和部分幼儿园的相关负责人。

  从“有园上”到“上好园”

  《意见》表明,近年来,我省广大幼儿园在推进课程游戏化、生活化、园本化方面取得了一定成效。但是,在幼儿园课程改革的推进中存在着区域性差异和园所间差异,部分幼儿园仍然存在“小学化”倾向或“看管式”、“放羊式”现象;课程方案参差不齐,质量不高;课程内容脱离幼儿园实际,课程资源开发不足;一日活动安排不够合理、科学,课程实施随意性大。

  此次全面推进幼儿园课程改革是为了有效落实幼儿全面发展的关键经验,逐步消除“看管式”、“放羊式”现象。其途径是通过园本化课程方案的开发、实施与评价,全面提升幼儿园教育质量,努力保障我省每一位幼儿从“有园上”迈向“上好园”。此次改革的总体要求是强化“一日生活皆课程”理念,坚持以游戏为基本活动。编制园本化课程方案,完善课程结构;加强课程建设,丰富课程资源;改进课程实施,提高活动实效;深化课程评价改革,提高教育整体质量,促进师幼共同发展。

  《意见》明确了课程内容的基本底线。幼儿园选用经省级及以上教材审查委员会审定通过的教师教学指导用书,不得开设超越幼儿身心发展阶段的课程,严禁“拔苗助长”式的超前教育和过度教育。要求各幼儿园发挥教师在课程资源建设中的主体作用,积极挖掘、筛选、利用幼儿园周边的自然资源、社会资源及园内可利用的资源。课程资源开发要考虑不同年龄阶段幼儿的特点,体现年龄适宜性;考虑幼儿生活的家庭背景,体现中国优秀文化及地域和幼儿园文化,具有文化适宜性;让不同的幼儿有选择不同课程资源的学习机会,具有个体适宜性。鼓励企事业单位和个人支持或参与幼儿园课程资源建设。

  改进课程的园本化实施

  《意见》要求幼儿园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对选用的课程进行园本化研究和改造,整体设计园本化课程方案,可以从不同维度去架构:从结构上主要分为主题课程和领域课程,从年段上分小班、中班、大班课程和混龄课程,从存在形式上分显性课程和隐性课程。幼儿园应从课程现状出发,清晰架构适合本园实际的课程结构。

  要求各幼儿园优化幼儿在园一日生活作息与各类活动过程。增加教育活动方式的多样性,适度减少集体教学的次数与时间,确保一日活动的科学性、合理性。同时保证幼儿充足的自由游戏时间,合理规划班级区域活动的空间,在保障基本的教玩具配备的前提下,以低结构、易操作、可变化的材料为主创设儿童自主游戏区域,积极支持幼儿开展多种类型的游戏和学习活动。

  同时要组织好幼儿在园的生活活动,帮助幼儿养成良好的生活与卫生习惯,提高自我服务能力;引导幼儿在生活活动中,获得多方面的有益经验。保障幼儿在园每天至少2个小时的户外活动,其中1小时是体育活动;提高户外活动的多样性和选择性,充分发挥户外活动的多种功能;在不宜开展户外活动的天气条件下,积极创造条件,组织幼儿开展室内体育活动,确保一定的运动量。此外,要充分尊重和保护幼儿的好奇心和学习兴趣,帮助幼儿逐步养成积极主动、认真专注、不怕困难、敢于探究和尝试、乐于想象和创造等良好的学习品质。

  《意见》明确,全省大致分四批全面推进,第一批从2017年开始,每个县(市、区)选取四分之一的幼儿园全面推进课程改革;第二批从2018年开始,每个县(市、区)再选取四分之一的幼儿园全面推进课程改革;第三批从2019年开始,仍旧选取四分之一的幼儿园全面推进课程改革;第四批从2020年开始,每个县(市、区)剩余的幼儿园全部全面推进课程改革。要求每批都要选取不同类型、不同等级的幼儿园参与。

  各幼儿园积极开发精品课程

  截至2016年底,全市共有幼儿园315所,在园幼儿12.32万人。全市镇(街道)公办中心幼儿园建成率100%,率先完成《浙江省学前教育条例》中“每个乡(镇)应当至少设置一所公办幼儿园”的目标任务。全市共有学前教育专任教师7747人,教师资格证持证率97.7%,学历合格率99.97%,大专及以上学历占比95.8%,本科以上占41.6%,初步形成了一支业务精湛、爱岗敬业的教师队伍。在2015年公布的浙江省首批优秀精品课程名单中,我市多所幼儿园的课程名列其中。

  嘉兴第一幼儿园园长陈琼说,随着大家对《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和《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的学习和落实,广大教师的儿童观和教育观也在不断改变,幼儿园教育活动的类型、策略正在日益多样化,幼儿园课程园本化或园本课程的适宜性正在不断提升。嘉兴市第一幼儿园自1997年开始一直致力于进行园本课程的研究与探索,经历了从“学科学”、“做科学”到“玩科学”三个阶段的历程。目前幼儿园的科学“六小”活动课程着眼于在儿童一日生活各个环节中渗透“生活中处处有科学”的科学启蒙理念,让孩子们在日常生活中感受、体验“科学很好玩、很有趣、很有用”。

  据介绍,嘉兴第一幼儿园的科学“六小”活动包括:科学小探究、小游戏、小实验、小制作、小常识、小种养活动类型。一幼的老师们认为,学前教育阶段的科学教育活动应顺应儿童好奇、好问、好动的天性,让孩子们在动手动脑的操作活动中获得感官体验,在活动过程中学会一些观察记录、猜想验证等科学方法,培养孩子们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学会质疑、大胆尝试、尊重事实的科学态度。幼儿园的科学教育活动应重体验、重感受、重启发。嘉兴第一幼儿园的科学“六小”活动课程自2015年获得浙江省首批优秀精品课程以来,已有近80次在各级各类的层面做经验介绍和专题讲座,获得了广泛关注和好评。

  嘉兴市南湖绿都幼儿园园长金永芳介绍了幼儿园的亲近自然课程,课程包括生态自然、节气文化、绘画创作、体能锻炼、游戏课程等活动类型,孩子们和老师一起种植果蔬和花草,收获不同的种子和食物;体验除草、采摘、洗晒、分类等多样化活动;通过观察、测量、观赏、劳动,让宝宝们获得多领域的经验,在这里学会感恩自然之美,将生命成长的主旋律定位于体验真实和回归生活之中。这是幼儿园在积极践行的“生命孕育于自然之源,成长得之于和谐之境”的课程思想。

  混龄课程开展已有10多年

  2015年公布的浙江省首批幼儿园优秀精品课程中,嘉兴第二幼儿园的混龄教育也名列其中,而此次的课程改革《意见》中也专门提到了混龄课程。混龄课程有什么价值和意义?课程怎样开展?嘉兴第二幼儿园副园长戚若芸说,嘉兴二幼从2004年开始对混龄教育进行探索性研究,并逐步从一个年级的试点到全面推进,至今已有10多年。混龄教育可以让宝宝拥有更多不同层级的学习和交往的伙伴,为儿童提供了一个近似在家庭中共同学习、生活、成长的心理需求,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独生子女带来的社会性行为养成的缺失,使孩子成为接纳包容、关爱互助、交流合作、富有责任心的完整儿童。

  在混龄课程的实施中,由于幼儿年龄、能力差异,其发展水平也呈现出不同的状况,教师在活动中要综合考虑不同年龄段幼儿的发展水平和能力,体现三个年龄段不同水平的目标,另外,还要融入“混龄”这一特色。二幼的老师将常规的“认知、能力、情感”三维度的目标进行了重组,将社会情感目标作为共性目标,而将认知能力目标合二为一作为分层目标。如混龄主题活动“抓糖果”(小班和中班——偏科学):尝试等待,能够“你一次我一次”交替抓糖果,体验一起玩的那种快乐。能正确判断6以内数量的多少(小班);初步学习按物体的一两种特征分类(中班)。

  在混龄游戏的教学设计上,二幼的老师们也进行了多种探索和拓展,比如从经典游戏的形式上进行改编与创新。在开展“老鹰捉小鸡”的游戏时,在小班幼儿扮演小鸡的情况下,可以让小班幼儿去请中班大班的幼儿分别扮演老鹰和鸡妈妈。

标签:
编辑:陶韬
相关阅读
Copyright © 1999-2022 Zjol. All Rights Reserved 浙江在线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