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浙江在线 > 城市频道 > 泰顺石文化旅游节 正文

"红萝卜"变"好彩头" 一块"泰顺石"引出的文化创意产业话题

2012-01-05 15:35:01 来源: 浙江在线

  浙江在线2011年12月07日讯一位石雕师用一块颜色红艳的泰顺叶蜡石,雕刻出了“萝卜”的造型。

  当大家纷纷给石头取名“萝卜”、“红萝卜”、“菜头”的时候,石雕师灵感一涌动,取了个博得满堂喝彩的名字——好彩头(“彩头”与“菜头”谐音)!

  从“红萝卜”到变成“好彩头”,仅一个名字之变,就让人妙思联翩。讲述这个故事的是泰顺籍石雕大师、中国工艺美术集团副总工程师郑道全。

  “红萝卜”变“好彩头”,靠的是什么?他说,靠创意,一个好的创意会“点石成金”。

  锄好文化土壤

  创意的根基在文化。那么,发展“泰顺石”文化的根基在哪里?

  “以前,每到外地出差,谈到自己来自泰顺,很多人都喜欢用质疑的口气询问我,泰顺那地方好像很贫瘠,没多少文化吧?”痴情研究泰顺石42年的泰顺石产业园管委会主任许启树说,泰顺石文化创意产业发展,与泰顺本土文化底蕴有着密切的联系。

  据《泰顺县志》记载,1988年,泰顺县政府公布了一批文保单位,县内共有5处新石器时代的文化遗址、四处宋以来的古窑址等。去年10月出版的《温州工艺美术》书在一开篇就提到了泰顺莒江下湖墩新石器文化遗址,也就是说泰顺早期已经有了人类活动的痕迹。

  “八年前,我在温州市书法家协会的一个会议上得知,著名的金石篆刻家书法家方介堪先生祖籍就在泰顺。”许启树说,虽然建县仅500年历史,却证明了早有文化遗址,近有巨星大家,泰顺历史文化源远流长,具有深厚的底蕴。

  据文物部门调查,在龟湖,泰顺石的开采使用历史远长。泰顺石质软,色艳,居住在当地的先民将其用于生活当中的磨刀石、建筑雕刻、祭祀用具、印石(章石)等,当地人就称泰顺石为“匣石”,有的称“软石”。直至如今,当地还有一个自然村名叫磨石坑。

  “泰顺石自身沉淀的文化底蕴,今后会成为推动泰顺石文化产业崛起中不可缺少的动力。”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专家委员会成员、中央民族大学教授祁庆富说,创意只有在优良的文化土壤中才能生存发展。

  播种创意种子

  文化是土壤,创意是种子,产业是果实。只有好好利用文化底蕴,释放出好的文化创意,才能开出灿烂之花。

  11月27日召开的第三届中国泰顺廊桥文化节上,泰顺为19位泰顺籍市级以上工艺美术大师的石雕精品开了一场展览,游客发出了“精彩的石头会唱歌”的惊叹。

  近年来,利用泰顺石雕刻创作的工艺品,越来越被业内人士和专家所认可,数百个作品获得了国家级最高奖项的金奖和银奖。

  专家指出,从发达国家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来看,文化创意产业不是单个企业的成长,而是在一定的环境和空间的聚集。

  那么,如何把这些泰顺石的创新潜力“聚沙成塔”?

  今年7月,泰顺县政府全面封矿整顿,改变以往一刀切的开采方式,从源头上加以保护开发。“没有石,再有灵感也发挥不出来。”泰顺籍温州市工艺美术大师许文敏说,石雕产业是个以资源为主导的产业,掌握了丰富的石头资源,也就有了发展文化创意产业的“地利”优势。

  同时,泰顺县与中国工艺美术集团将合作成立泰顺石文化创意园,将其列入省政府特扶重点项目,打造成集研发、创作、培训、展示、贸易、观光于一体的综合性文化创意园区,形成产业集聚效益。

  这个平台,将为“摸着石头过河”的泰顺石提供文化创意释放的大空间。

  沐浴政策春天

  种子会在春天里发芽!

  “这是我们工艺美术创作最好的春天。泰顺县提出推动泰顺石文化创意产业发展,恰逢‘春风’。”中国美术工艺大师虞金顺的话,引起了大师们的共鸣。

  虞大师说的“春风”,即10月18日闭幕的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作出了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重要历史决定。11月18日,浙江省委发出了建设文化强省的动员令。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时代号角已经吹响。

  好风凭借力,扬帆正当时。泰顺县正是想用一石“问路”,凿开文化创意产业之门。

  “文化需要创意来释放,创意需要人来完成,有了人,才会有创意。要发展泰顺石,当务之急就要吸引和培养一批石雕人才,形成自己的特色,打响泰顺石文化品牌。”浙江省工艺美术大师陈小甫说,所谓天时、地利、人和,前两者“泰顺石”已经具备,目前最关键的一点是“人和”。

  发展泰顺石,人从哪里来?

 

编辑:贾晓雯
Copyright © 1999-2022 Zjol. All Rights Reserved 浙江在线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