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浙江在线 > 城市频道 > 泰顺石文化旅游节 正文

浙江泰顺“壮士断腕”开治水新篇 续梦美丽浙南水乡

2017-12-05 14:00:22 来源: 中新网 张煜欢

  走进浙江泰顺的竹里畲族乡,一股浓郁的畲族风情扑面而来。一排排“土墙青瓦蓝腰带”的畲乡民居错落有致,连绵在群山与茂密的竹海之中。

  清澈的溪流里,各色鱼儿自在游弋,岸上的村民怡然自乐,而这样的景象在泰顺县并不少见。自浙江省大力推行“五水共治”以来,泰顺县谱出一曲独到的山区“治水经”,以好山好水占尽浙南水乡风光。然水清不易,这场漫漫治水之路,还需从几年前说起。

  保卫“大水缸”泰顺“壮士断腕”整治库区畜禽

  浙江省泰顺县,位于浙南边陲,明景泰三年(1452年)建县,县名寓“国泰民安,人心效顺”之意。泰顺县域总面积1761.5平方公里,其中水域面积110平方公里,既是集山区、边区、老区和少数民族聚居区为一体的浙江省“26县”之一,也是浙江重要的生态屏障和温州水源保护地。

  其中,珊溪水库便是为温州500万市民提供水源的“大水缸”。自2002年起,这条水脉流入千家万户,大部分水质达一类水质标准。但2012至2013年间,珊溪水库水质的各项指标却逐年呈下降趋势,局部入库支流有时达不到功能区要求。

  水质从何而被污染?究其原因,竟与泰顺的养猪场不无关系。据了解,泰顺生猪存栏数近万头,是温州全市库区生猪养殖量的二十分之一。虽然养殖数目较少,但泰顺的集雨面积约占珊溪水库库区的51%,且位于水源地上游。由此畜禽养殖污水排放污染成为库区最大的污染源。

  一边是关乎温州500万人饮用水安全的“大水缸”,一边是农民安身立命的畜禽养殖业。如何在让500万市民放心吃水的同时,又保障珊溪库区农民的利益?

  数年前,泰顺县司前畲族镇左溪村的蓝学许还是一名“养猪达人”,养猪场年收入可达几十万元(人民币,下同)。而司前正是珊溪水库的上游,库区周边的产业直接影响到库区水质。做为一名共产党员,蓝学许率先将自己的猪场拆掉,并带动左溪村拆掉了大大小小畜禽养殖点共计50多处,削减生猪4908头。

  拆了养殖场,农民的生存何以为继?珊溪水利枢纽管理局库区管理处相关负责人介绍,根据《珊溪水利枢纽库区可持续发展总体规划》,库区全面推行排污许可证和准养证“两证”制度,同时在引入无公害行业的基础上,每年用2000万元资金扶持来引导农民转产转业。

  经过两年努力,现在已是左溪村党支部书记的蓝学许成功地让红提在泰顺扎下了根,并引导20多户生猪养殖户转产转业,改写了泰顺农业历史上无法种植红提的现状。

  据了解,目前泰顺在珊溪水库水源地保护上已投入3.5亿元,实施水源地人口统筹集聚和水源保护“五大”工程,拆除库区畜禽养殖场栏舍面积12.5万平方米,涉及养殖户291户,全面完成珊溪库区畜禽整治任务。

  “臭水塘”变身滨水公园水文化点睛美丽乡村

  在“壮士断腕”般决心下,泰顺整治库区畜禽初显成效。但该县并未止步于此,而是深耕水文化,逐步放大治水效应。

  最近,在泰顺县龟湖镇龟湖村,当地村民自发到溪滩拣拾鹅卵石做道路铺装,就地取材建设滨水公园。那些曾经脏乱差的河沟、池塘,如今大多变身绿地、休闲广场、休憩平台。

  “水清了,老百姓没事都喜欢来河边走走,同时,滨水项目也成了美丽乡村建设的点睛之笔。”在龟湖镇党委书记林观诺看来,龟湖泰顺石文化主题公园建设可谓一举多得之笔。

  在过去三年,泰顺先后建成仕阳镇桥西、龟湖镇泰顺石主题文化公园等滨水公园40个,打造生态河道190公里的基础上,今年该县计划安排“五水共治”建设美丽浙南水乡项目44个,总投资5.8亿元。

  如今,治水效应正逐步转换成“生态立县、旅游兴县”的富民效应。在司前左溪,数十幢畲乡小院依山傍水而建。在泗溪镇下桥村,每年都会放生1000公斤以上的成鱼和500多公斤的半成鱼。在泰顺,养鱼不仅为了景观,更是护住一方碧水。

  为了留住这道美景,泰顺还直接将河道保洁与长效维护列入了美丽乡村创建的评分标准,并与项目资金挂钩,实现治水”与“致富”的深度结合。

  在“治水”逐渐步入正轨的背后,离不开政府的大力投入。目前,泰顺县累计完成“五水共治”投资26.88亿元。2017年,泰顺安排“五水共治”项目53个、总投资8.26亿元。截止2017年9月底,泰顺县已完成省市考核项目投资6.74亿元,完成率达113%。

  清澈见底的溪水、独具特色的水文化公园、古色古香的廊桥……这样的水乡美景,正在泰顺从蓝图走向现实。未来,在多措并举提升河网水质的同时,泰顺还将继续拉高治水标杆,着力打造水清岸美的浙南美丽水乡“升级版”。(张煜欢)

 

编辑:贾晓雯
Copyright © 1999-2022 Zjol. All Rights Reserved 浙江在线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