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州】"温州援藏铁军"来了以后 "雪域高原"发生了啥变化?

2017-10-24 15:49:12 来源: 温州日报 孙余丹

  当“浙江铁军精神”遇见“老西藏精神”,雪域高原上燃起的希望之火,生生不息。2016年7月24日,浙江第八批55名援藏干部抵达西藏那曲,在这个海拔4500米、有着“世界屋脊的屋脊”之称的雪域高原,开启三年艰苦的援藏工作。过去一年里,温州援藏干部扎根在那曲地区的嘉黎县,聚焦脱贫、谋划发展、深化改革,援藏项目全面铺开。从城镇建设到产业培育,从民生改善到深化改革,温州铁军在雪域高原上开展了一次次生动的实践,也为这座高原小城带来大变化。

   聚焦精准扶贫

   三成贫困户一年内脱贫

  位于那曲地区东南部的嘉黎县,属藏北高原与藏东高山峡谷结合地带的高原山区,是温州对口支援单位。过去20多年,我市先后选派7批27名优秀干部到嘉黎县开展对口支援工作,实施项目61个,全力支持那曲地区经济社会发展。

  作为第八批援藏干部,浙江省援藏指挥部副指挥长、嘉黎县常务副书记张崇波仍记得,去年7月,初见嘉黎的印象:除了高原缺氧带来的极度不适外,这个小县城经过多年援藏建设,呈现出良好的风貌,但在城镇建设管理、农牧民生产生活环境等方面,与我国东、中部地区还有着不小的差距。

  在这个拥有3.5万人口的嘉黎县,建档立卡的贫困户就有1463户6513人,相当于六分之一的群众还未实现脱贫。

  如何真正解决贫困问题,让农牧民群众增收,摆在了这一批援藏干部的面前。

  通过产业发展,变“输血”为“造血”,为高原贫困县的脱贫致富打开了新局面。

  现在,农牧民合作社在嘉黎县各乡镇随处可见。在麦地卡乡,成立了新材料加工厂,农牧民把牛粪通过科技加工成燃料,再向市场销售;在嘉黎县牧场,打造了娘亚牛培育基地,形成特色产业链。据统计,这两年里有效培育了30个合作组织。

  从原先的粗犷经营到精细化经营,从单一的自给自足到市场化销售,产业发展了,农牧民增收了,精准扶贫也有了新思路。

  一年来,全县实现脱贫490户2334人,三成贫困户“摘帽”,过上了新生活。

  如今,合作社向专业的“公司+基地+农户”的形式进一步发展。今年5月,浙江大央泱牧业有限公司向嘉黎县尼屋乡采购了75头藏香猪,并运抵浙江。该公司与尼屋乡藏香猪原种基地进行项目合作,同时建立生产藏香猪肉深加工产品公司,扶持带动一批农牧民养殖藏香猪,形成嘉黎藏香猪产业链。

  在张崇波看来,要实现脱贫不返贫,就得把产业培育与招商引资相结合,真正实现“造血”。

  西藏拉日现代商贸创业园项目应运而生。

  未来,通过创业园平台,线下的农牧产品可实现线上销售,商贸企业和项目资源可在园区聚拢,更多的企业引入西藏,助力雪域高原新发展。

  谋划项目建设

  两年20个项目投资1.68亿

  一个个援藏项目,在一批批援藏干部的艰苦奋斗下,落地开花。天堑变通途,在雪域高原上慢慢成为现实。

  张崇波说,早年间,嘉黎县与周边各县交通不联通,人们常说这里是“四面楚歌”。通过几十年的建设,如今的那曲地区,称得上是“四通八达”。

  今年,嘉黎县城的主干道“浙江路”已基本完工,验收通过后近期可通车。这条投资了4000多万打造的“精品路”,不仅方便了当地群众的出行,也为嘉黎县道路建设提供了“样板”。

  浙江路,仅仅是援藏项目的一个缩影。

  麦地卡小康村、嘉黎县人民医院综合大楼、藏药材培育基地等项目今年内都能实现完工。

  根据《浙江省对口支援西藏那曲地区(嘉黎县)“十三五”和年度项目实施计划》,2016、2017年完成20个项目建设,计划投资1.68亿元。此外,援藏小组结合嘉黎县工作实际,深入乡镇、部门单位、学校、农牧基地、经济合作社等开展走访调研,新增了编制县城总体规划、打造拉日现代商贸创业园、建设优质蔬菜(瓜果)生产基地、建设互联网+教育互动远程平台等计划外援藏项目10个,计划实施资金近5000万元。

  在援藏干部的心中,始终有一本账:援藏资金80%用于基层,要改善基础配套和民生服务。

  在去年7月抵达嘉黎后,张崇波和小组成员就达成共识:三年里,做好援藏资金的统筹,集中财力办成办好主要的几件事。

  抓项目进度,是援藏干部们每月都要做的一件事。这几天,张崇波就去了林堤小康示范村施工现场,督办项目进度。

  一月一督查一通报、红黄绿三色预警、项目“五个一”制度……援藏小组最大限度地聚集行政资源和部门力量,形成工作合力,截至今年6月底,完成项目前期工作10个,在建续建项目7个。

  推进改革创新

   七大改革增添群众获得感

  始终把农牧民群众的获得感放在最重要的位置,这是一批批援藏干部始终坚持的信仰。

  初到嘉黎,看着当地农牧民群众喝着湖水、溪水,援藏干部们感到揪心。这些地表水人畜共饮,含有极高的矿物质,极大影响着群众的健康。

  如何解决当地群众吃水问题?援藏干部们坐不住了,自来水厂和深水井项目建设加速提上了日程。今年,嘉黎县将完成乡镇十口深水井的打造,这些深水井有一个共同的名字——“温州井”。

  今年,温州派出了6名医生,前往嘉黎在全县开展包虫病筛查,同时帮助提升医疗水平、培养医疗人才。这对嘉黎县的农牧民们来说,可是一件大好事。此前,群众看病都要往拉萨跑,今后,大病小病就能在县域内解决。

  今年,温州还派出了7名教师前往西藏进行教育帮扶。在嘉黎县学校,还建成了电教室,通过远程教育,嘉黎县可以与温州共享教育资源。目前,温州市实验中学、龙湾区第一小学分别与嘉黎县中小学结对,以点带面,推动全县教育新发展。

  增添群众获得感的举措,得益于援藏小组推出的七大改革任务。

  援藏干部在工作中发现,嘉黎县要取得突破性发展,让援藏成果最大化,必须要全面深化改革。

  为此,嘉黎县改革领导小组成立,谋划启动了新型城镇化改革、县域特色经济改革、农牧产业化改革、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改革、医疗卫生体制改革、神山藏药公司改革、社会治理创新改革等七大改革任务。

  “顶层设计已完成,细化内容还要进一步深化。”张崇波说。他期待,通过改革,将浙江地区好的做法与西藏实际相结合,创新特色举措,最终实现西藏地区民生事业改善、经济更好发展、农牧民群众增产增收。

  长期的援藏,也为温州和嘉黎架起了友谊的桥梁。每年,都有一批嘉黎县干部来温培训交流,温州市各部门、企业也积极向嘉黎捐赠物资。每年温州开展的进藏考察慰问、送医送教、结对帮扶、合作交流等对口支援活动达十多次。在最接近云端的美丽那曲,温州大爱精神,源远流长。

编辑:叶嘉妍

援藏动态

更多

援藏简报

更多

Copyright © 1999-2022 Zjol. All Rights Reserved 浙江在线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