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导览 | 新闻资讯 | 人物档案
您当前的位置 :浙江在线 > 城市频道 > 最美浙江人 > 人物档案 > 奉献之美 正文

杭兰英 一生奉献给一个村

2017-10-12 12:04:21 来源: 《人民日报》2014年8月25日6版、8月27日6版

  她让村民“有面子”——记浙江绍兴祝温村党总支书记杭兰英(上)

  祝温村的收入在浙江绍兴排不上号,在全市2176个行政村里不算高,但祝温村里的村民,个个觉得住在村里“有面子”!

  在这里,一位名叫杭兰英的村书记深耕28年,带领村民“实仓廪”“淳风俗”“守规矩”,村子实现“零上访”“零违建”“零刑事案发率”。

  爱带头的“倒贴书记”

  “村是我的家,百家连一村。家是最小村,村名叫祝温。”——祝温村村歌

  进入祝温村,扑面而来一片清爽气息:一湾碧水绕村而过,岸边杨柳青青,绿野弥望,花木掩映中,严整的屋舍错落其间,透着浓浓的村趣。

  村子是熟人社会,作为支部书记,杭兰英深知赢得村民信任的重要。怎么让人信服?杭兰英上任伊始便给自己立下规矩:方方面面带好头,把人心凝聚起来!

  这条规矩,至今雷打不动——每天早上,她第一个到办公室;“巡村”时发现哪里有垃圾,她弯下腰就捡;村道要改造、河道要整治、困难户要帮扶……她都冲在前头。

  还有一个“带头”,让杭兰英远近闻名——带头捐款。

  2000年,村里第一次改造村道时,缺乏资金,杭兰英带头捐了2.5万元。这一“捐”便不可收拾:村里修路,她捐钱;老人生病没人照顾,她捐钱;镇里给她发奖了,她把奖金捐出去……28年来,杭兰英共捐款46万元,远超她26.38万元的工资收入,倒贴部分全是从老伴、儿子身上“揩”的油。

  有了杭兰英的带动,村里干部积极响应,在外地经商,搞建筑的村民也纷纷捐款,支持村里建设。如今,村民共捐款550人次,累计捐款近400万元。

  捐款者桑苗祥说,“杭书记做事很细,每一笔捐款用在哪了,她都要把收据收好,大老远地给我寄过来。”

  桑苗祥能一一细数每笔捐款用在了哪里:第一笔用在村里电信改造上,第二笔用在自来水改造上……

  怕难为情的“民情通”

  “我生在祝温村,我长在祝温村。我们都是村里人,相亲相爱一家人。”——祝温村村歌

  在杭兰英办公桌的抽屉里,躺着一本笔记本,这是她治村的一大“法宝”,杭兰英管它叫“民情记事本”。

  翻开“民情记事本”,村里的大事小情一目了然。全村650户人家,谁家配偶去世了家庭困难,谁家老人瘫痪了需要照顾,谁家遇到难题了需要解决,都记在本子上。

  村民桑国昌原在镇海炼油厂管理花木,1994年回村后先是种果树,后又养鱼、养鸭,一直亏本,整天愁眉不展,杭兰英也记在本子上。1999年,花木市场走俏,杭兰英想起桑国昌有多年的花木种植经验,就帮着他合计种植花木。但桑国昌一无资金二无土地三无经营资质,杭兰英就帮他向银行争取了5万元贷款,流转了20亩地,还用自家货车跑到奉化帮他购买苗木……

  如今,桑国昌的花木基地已有50多亩,年纯收入20多万元。

  28年来,杭兰英始终坚持认真记录民情。“好记性不如烂笔头,即使我以后干不动了,接着干的人也好有个数。”这是她对“民情记事本”朴实的理解。

  有人统计,28年来,她帮助过的困难户已达270户,个人出钱扶贫帮困达14.45万元。为啥对村里的事这么上心?杭兰英的回答很简单:“村里都是一家人,我这个村书记要是做不好,怪难为情的。”

  让小学校长敬重的“兰英伯伯”

  “祝福乡邻,我用仁和欢迎你;温暖我村,我带礼信走万里。”——祝温村村歌

  每天早上,当祝温村的村民早起出门时,村口广播就会播放祝温村村歌——《祝愿温馨》。

  村歌是杭兰英在2006年组织村民编写的,这是杭兰英“文化治村”的一个小插曲。漫步村里,处处能感受到文化的气息:

  村口挺立的家和亭、仁和亭,村委会给村民和村里孩子开讲座、读书的文化礼堂、虞舜学堂,展示村民身边道德榜样风采的人和文化长廊,劝谕村民讲信义的信义林,3200平方米的墙绘涂鸦……

  文化建设,正是杭兰英“养”民风的重要抓手!

  但杭兰英没读过多少书,搞文化不是自己的强项,咋办?她想到了附近金近小学的校长、浙江省特级教师何夏寿。在何校长的建议下,两人搞起了村校文化共建。

  杭兰英想把传统美德、文明新风绘成墙画,何校长就找来自己学校的老师,免费给村里画。杭兰英想利用身边人、身边事倡导文明村风,何校长就帮她设计出“十佳”表彰评选。

  当了20多年祝温村的“文化指导员”,何校长对杭兰英钦佩有加,虽然只比她小12岁,他仍然坚持称她为“兰英伯伯(当地对长辈的敬称)”。

  目睹村里的变化,何校长自己也有些讶异。他常跟杭兰英开玩笑:“我们学校的文化环境都比不过你们村了嘞!”

  回乡参与建设的桑苗祥说,这么多年观察下来,祝温村基本上年年有变化,三年大变样,路净河清,邻里和谐,走在村里十分舒服。

  前不久,桑苗祥从上海带朋友来村里玩,一进祝温村,朋友就赞不绝口。临走前,朋友半开玩笑地跟他说:“能不能把户口迁到祝温村来?”

  桑苗祥说,那一刻,他感到很有面子。

  以村为家的“民情通”——记浙江绍兴祝温村党总支书记杭兰英(下)

  在祝温村采访杭兰英,没能从她嘴里“套”出太多东西。她不善言辞,总说自己没啥可报道的。但村民们并不这么认为。

  村民说,28年来,村里翻天覆地的变化,都是杭书记带大家干起来的。

   “有她在,大小事不愁”

  杭兰英对自己有一个要求:村民碰到困难,自己必须到场。

  那年除夕,杭兰英正和家人吃团圆饭,突然收到信息,同村沈明仙的丈夫、儿子突然去世!

  杭兰英赶紧放下手中碗筷,就要到沈明仙家里去。家里人劝她,大年三十夜帮别人家办丧事不吉利,不如先打个电话,等明天天亮后再去也不迟。杭兰英却说:“一个家里两个顶梁柱没了,我现在不去,于心不安。”

  来到沈明仙家,她一边安慰大人小孩,一边帮助张罗丧事,并带头发起捐款。

  2008年,杭兰英觉得村里还有不少困难户,成立了村里的“关爱基金”,带头出资6万元,用来慰问老人、关心孩子、帮助困难家庭。到目前,关爱基金已筹集到58万元。

  沈明仙说,“杭书记就是这样,有困难一定到场。无论是村里的事还是村民家里的事,大事小事第一个想到的就是找杭书记。”

  “冲着她,我捐得放心”

  村民陈坤校,在上海创业多年,从2007年开始先后捐了40万元支持村里建设。可这样一位热心村民,捐款之前也曾有过顾虑和不放心。

  陈坤校原是后桑村人,早年也曾经出资5000元用于整修村道,但工程在铺了几车宕渣后就停止了。陈坤校觉得自己捐的款没有真正发挥作用,也就失去了当初的那份热心。

  2006年,祝马、温泾、后桑3个村合并成祝温村后,新书记杭兰英干练的做事风格给陈坤校留下了深刻印象。2007年,陈坤校尝试着捐了10万元,用于进村大道拓宽工程。工程令人满意,从此他便信任了杭兰英。

  还有一件事让陈坤校很感动。建造村里“人和文化长廊”时,为了节约开支,杭兰英让丈夫借来一辆卡车,叫上村干部一起到虞南山区花了一天时间捡鹅卵石,拿回来铺长廊上的小路。陈坤校大为感叹:“这条鹅卵路,不花集体一分钱,看着美观,走着舒坦,杭书记这事办得真好!”

  2008年,陈坤校捐款10万元用于后桑片河道砌石;2012年,他第三次捐款20万元用于村道建设……以后,但凡是村里需要帮助,陈坤校总会第一个站出来,他常说,“就冲杭书记这个人,我这钱捐得放心!”

  “因为她,我留下来”

  在祝温村发展道路上,杭兰英有个好搭档——村委会主任王茂桃。1986年,杭兰英担任村党支部书记,王茂桃担任村委会主任,两人一直共事到现在。

  杭兰英做工作事事带头,让王茂桃十分敬佩。杭兰英看到村中有一困难户长期卧病在床,就拿出几百元钱资助。这在当时,几乎是一年的工资。

  杭兰英每天提前到岗,走村串户,他也跟着不落后。王茂桃说,在九一丘围涂时,看着杭兰英一个女人家和他一起出门最早、回来最迟,和他一样啃冷馒头,他服了。

  王茂桃说,他本可以去在上海开公司的表弟那里工作。因为有杭兰英在,他才留下来。

  王茂桃说,杭兰英和班子成员的工资与其他村的村干部一样,都是由镇政府统一规定的,但祝温村的村干部都是“全职”的,没有其它“副业”,收入甚至还没有崧厦镇一些伞厂的普通工人高。

  “要是家里没有其他人挣钱,在村委里干上3年,就会成为村里的低保边缘户。”王茂桃开玩笑说。

作者:   编辑:熊栎蔚(实习)
人物档案 更多
Copyright © 1999-2022 Zjol. All Rights Reserved 浙江在线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