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多跑一次”跑出县市区“新速度”
扫一扫
关注更
多精彩
  您当前的位置 :浙江在线 > 城市频道 > 浙江本地 > 台州 正文

开展不规范路名整改 建立健全机制 从道路命名蓄力起跑

2017-09-26 11:29:15 来源: 台州日报 记者 彭洁
路名牌牌面底色为蓝色的表示东西走向,另有绿色底色表示南北走向。 箭头标识,为门牌号走向示意。 两侧分别为东西或南北走向标识,在英文E、W或N、S边还标有实心三角形或圆形,其中,圆形说明路名牌所在地是该条路的起点或终点。 本图由台州市地名办提供

  地名,是一个地域文化的重要载体,也是一种特定文化的具体象征,它承载着对城市深厚的感情,更蕴藏着挥之不去的乡情与乡愁。

  作为和合文化的发祥地,台州的地名,承载着台州的历史,记录着台州人的生活,渗透着台州风物,它是“台州人的脸,外地人的眼”。

  围绕三区一体化开展地名整改工作,是今年台州市民政局主要推进的工作之一。“一个契合台州城市定位、区域文化主题鲜明、地名标志统一的地名体系,对于凝聚三区文化共识和区域认同,促进三区融合发展能够发挥基础性的作用。”市民政局局长陈哲敏认为,这是开展以市区融合发展为目的的地名整治工作的初衷。

  积极开展不规范路名整改

  道路更名的工作,市民政局近几年一直积极推进。目前,“市区历史上久拖未决、缺乏文化内涵的十几条道路名称都得以更名。”陈哲敏介绍,如台州高新区“经纬”路系,除了纬一路保留一段外,其他12条道路均重新命名。

  今年,根据市委市政府要求,结合专家意见,市民政局重点推进对台州集聚区和滨海工业区“海、聚”等开头系列道路的更名,目前已拟定更名方案,并提交市政府审议。

  据悉,该区域“海、聚”系列道路名称按照“一字派生法”取名,共计20多条,于2007年至2014年间,由开发区和集聚区管委会申报命名,其中属于集聚区范围的有8条,开发区滨海工业园区有6条;南北走向的有5条,东西走向的有9条。

  这些路虽然自成体系,但存在与市区整体路网名称不相融、辨识度低、缺乏文化内涵、脱离风俗习惯等问题,亟需改变。据了解,此次将以全台州的视角拟定更名方案,以相容性、区域性、文化性为原则,并与《台州市区地名总体规划》相衔接,融入台州各县(市、区)的元素,以此撑起该区块路网的框架,体现台州湾集聚区是台州经济发展新的增长点和动力引擎。

  此外,针对严重影响市区一体化进程的市区重名和名不符实道路等问题,市民政局在综合分析了历史原因、社会成本、实际效果等因素的基础上,已经展开积极行动。

  鉴于此,市民政局明确五条整改原则。“分级分类原则,市级负责整改方案的制定及协调落实,区级主要负责市级方案的实施,同时采取一路一案的方案分类处置。”市地名办主任邓永新表示,还将遵循保大改小和尊重历史原则,即首先考虑等级低和影响面小的道路更名;遵循保持稳定和统筹协调原则。

  目前,市民政局作出的17处道路名称的整改方案已报送市政府。

  建立健全长效机制

  为适应我市城市发展的新趋势、新要求,破解过去小城镇管理模式产生的各类问题,市民政局进一步完善地名命名流程,明确城市道路命名导则,推进建立长效机制。

  “目前,市区道路街巷近千条,规划的道路还要远远超出这个数字。这些道路都是根据城市规划分批分阶段施工投入使用,不可能一下子都命名。”陈哲敏说,“为了保持城市道路名称体系的连贯性和延续性,需要形成指导性原则,作为今后编制区域道路名称规则,以及名称申报命名的根本依据。”因此,明确城市道路命名导则,急迫而重要。

  “要力求突出台州地理人文的特点”,在此基础上,市民政局明确提出,在导则中,道路名称要体现道路所在地的区域特色,尽量采用当地人文符号、地理特征、时代特征明显的词组命名;要从区块、组团上考虑命名的系统性,尽量挖掘“历史文脉”,采词于当地历史上形成的人文、事件、习俗等,包括和合文化、海洋文化等,也可以考虑地理地貌特征,体现“山海水城”,可采词于当地自然地理实体名称、自然现象等,如引用有我市地貌特征的知名山湖江海、岛屿、乡镇(街道)的名称来命名道路;要明确道路等级,规范道路通名使用,道路通名以“路”为主,宽度超过50米、长度超过5000米的,方可考虑使用“大道”,除此之外的小路、生活便道等,根据实际情况,以“街”或“巷”为通名。

  而在完善地名管理机制方面,市民政局也在积极作为,把好命名关。

  其一便是强化市级主导作用。据了解,区级审核、市级命名这一制度实施以来,各区地名重名现象已得到有效控制,但在地名命名过程中,“各区没能从市区地名一体化的角度,融入市区总体路网名称。”因此,将制度升级为区级不直接提出名称方案,仅提出道路命名需要,市区两级启动命名程序,选定名称,通过相关程序予以命名,便显得尤有必要。

  去年,市民政局与市住建局联合出台《台州市区重要地名命名细则》,提出城市主要道路、地标性建筑等重要地名须报市政府审定后命名,“由此可以确保市区重要地名与市委市政府的城市定位相一致。”

  除此之外,为了使地名命名流程更加规范、完善,市民政局还引入专家评议机制,吸收文史专家、院校学者,或采取公开聘用等方式,建立健全地名专家库。同时引导社会公众广泛参与,如将命名的地名进行社会公示;与市民关系密切的地名,采取征名的方式等。

标签:道路 命名 地名
编辑:熊栎蔚(实习)
相关阅读
Copyright © 1999-2022 Zjol. All Rights Reserved 浙江在线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