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浙江在线 > 城市频道 > 身边新闻 > 湖州 正文

6月雨量异常偏多 昔日易涝易灾点 汛期可安否

2017-06-14 16:43:10 来源: 湖州晚报 记者 忻媛 俞黎

  又到一年汛期。这几天,雨下得很大,水位不断上涨。那些曾经在汛期饱受洪水之苦的易涝易灾点,现在情况如何?昨天,记者冒雨踏村入户,来到湖州经济技术开发区、长兴洪桥和煤山等地,一一进行实地探访。

  去年洪水淹进村今年筑起防洪堤坝和防洪墙

  去年“6·20”洪水,洪桥镇陈桥村舟山浜的堤坝出现缺口,舟山浜港两侧近100亩农田受淹严重。如今,舟山浜港两岸已经用生态砌石,筑起1.8米高的堤岸。原来的土堤坝,不仅加宽加高,还筑上了水泥路。坝坡上,成片的护坡草籽已经长得郁郁葱葱,还种上了杨树,显得生机勃勃。去年损坏的水闸也得到修复。

  “现在好了,堤坝高多了,比去年水最多时还要高出好几十厘米,看着就放心。”对于那场大水, 71岁的村民齐彩南至今仍印象深刻。老人是江苏淮阴人,嫁到舟山浜50多年。在老人的印象中,这么多年村里没遇到过那样的大水。“水都进家门了,厨房间里都是水。”齐奶奶说,在那场大水中,她看到村里来了一拨又一拨部队官兵,洪桥镇干部也来了,村民们也自发扛沙袋加固堤坝。

  而在陈桥村南横港,新修的4米多高、数十米长的一道防洪墙,看上去气势恢宏,像卫士一样护卫着陈桥村郎家浜村民。“以前这里都是土坝,坝后面是一个鱼塘,村民家在鱼塘后面,去年洪水时差点决堤。”边上的一家小作坊里,陈阿姨正在缝合编织袋,回忆起去年的大水,心有余悸。“当时河里的水都快漫过堤坝了,村干部带着村民连续好多天守在河堤上,抗洪抢险。”

  “去年以来,村里下了大力气,总共在这两个点上投入100多万元。”陈桥村村支部委员杨锋华告诉记者,除了“硬件”上的升级,入汛以来更是绷紧防汛这根弦,“我们由村两委牵头,组织各生产队长落实防汛值班制。一旦有情况发生,可以及时发现,第一时间传达和落实到各生产队。”

  地质灾害点村民住进新房

  一到梅雨季节,与生活在平原地区的人相比,山里人更担心发生山体滑坡、泥石流、塌陷等地质灾害。

  对于地质灾害,家住长兴县煤山镇礼贤岕村的周建斌深有感触。一到暴雨天,他们一家都要住到村里的避灾点去,因为他家老屋后面的山头就是一处地质灾害点。现在,周建斌再也不用担心下暴雨了,他们一家人去年住进了新房。

  昨天中午,雨下得很大。在离新房30米远地方,是他家老屋旧址,山坡上还竖着一块地质灾害(隐患)点警示牌。

  周建斌家的老屋建于上世纪70年代,砖木结构。 2006年浙江省地质灾害普查中,周建斌家后面的山坡,被列为地质灾害(隐患)点,包括周建斌家在内的3户人家,恰好在这处隐患点下面。周建斌印象最为深刻的一次避灾经历,是2013年台风“菲特”来袭时,一家人在村里的避灾点一连住了三四天。

  周建斌说,以前只要是中雨以上,村里就要通知他们去避灾。现在住进新房后,即使下暴雨,家人也可放心在家睡觉。

  煤山国土所所长潘卫锋说,这几年煤山一直在进行地质灾害点民房搬迁工程,镇里拨款补贴,村民选址造新房,今年又有4处地质灾害点村民住进新房。“6月底,东川村一户地质灾害点村民也要搬新家,另外几处灾害点也在按部就班地进行村民搬迁工作。”潘卫锋说。

  虽然有几个村子地质灾害点的村民已完成搬迁,但煤山国土所以及各村干部却不能松懈下来。

  这几天,接连下大雨。作为地质监测员,礼贤岕村主任钱寿芳每隔两小时都要进山巡查一遍,看看植被有没有倾斜,山石有没有滚落,山坡上有没有新发生的裂缝,山中的动物有没有异常反应。巡查完毕后,钱寿芳要将巡查到的情况,及时发布在煤山地质灾害微信群中。

  微信群里的成员,除了煤山国土所工作人员,还有该镇13个行政村的地质监测员。全镇每天组织巡查地质灾害(隐患)两次,每位监测员每隔两小时发布一次巡查情况。

  河堤变生态散步道新建排涝站昨“试车”

  昨天,看着正在运行中的排涝站,湖州开发区杨家埠街道杨庄村土斗门山的村民张女士心情非常激动。排涝站就在张女士家旁边,离她家只有一二十米远,今年刚建好,昨天是第一次“试车”。

  对于曾多次受淹的杨庄村来说,这个新造的排涝站无疑像一道安全屏障,给村民吃了颗“定心丸”。“一到汛期就很担心,淹怕了。”张女士告诉记者,印象中最深的是前几年有一次,水淹到她家屋前的晒谷场,足足被困在家里一个星期,当时她家的三四亩稻谷眼看就要成熟,全被淹了,颗粒无收。“我们村边上就是山,一下雨,山上的水来不及排,容易一下子全涌到村里的沙港里。”张女士说,去年村里也有一个农庄进水,深度达50多厘米。

  “今年好了,可以松一口气了。”张女士对着崭新的排涝站,不住地点头。

  “去年以来,村里进行了一系列整治。”杨庄村负责水利的村支部委员魏益民告诉记者,不仅投入近600万元重建排涝站,还对沙港2000多米堤岸拓宽加固,并种上水杉、银杏等绿化,形成一条生态散步道。“我们的样板湖工程也正在施工,接下来,不仅要让沙港在防汛中发挥作用,还要使其结合旅游,变成一道观光风景。”魏益民表示。

标签:雨量 汛期
编辑:王斯博(实习)
Copyright © 1999-2022 Zjol. All Rights Reserved 浙江在线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