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浙江在线 > 城市频道 > 身边新闻 > 金华 正文

濯濯一水间 希望在心田

一衣带水的两村共建最美湿地村庄
2017-06-07 09:53:13 来源: 金华日报 张帅 盛游 温君凯

  墙头雨细垂纤草,水面风回聚落花。

  夏日雨后的清晨,步行在武义县履坦镇坛头村,依山势而建的老屋错落有致。站在山顶公园眺望远方,履三村炊烟袅袅。山下的坛头湿地公园,绿树成荫,不时会有三两只白鹭飞来。

  同为武义江和白鹭溪的交汇处,坛头村和履三村一衣带水。由于地势低,两村曾因上游水污染而蓬头垢面。“五水共治”开展以来,两村奋力书写出着眼长远的发展新故事,也由此换来一江碧波。

  再现最美湿地村庄

   “教授再三嘱咐我不能拆老房”

  前段时间,一个农村的湿地公园受到热捧。昔日掏沙掏出的条条水坑,现在整修成拱桥相连的纵横河道,营造出一片青葱起伏的绿岛,在下埠口溪面汇聚后流向武义江。湿地中各种野鸟振翅飞过芦苇丛,那蓬勃的生态一下子让人回到童年。

  这个湿地公园一头紧挨着坛头村。坛头位于武义县西北部,距县城8公里,东临武义江,南对十都畈,西临白塔山,北靠后郭山,白鹭溪绕村而过,自然资源十分优越。山水相依,满目葱茏,充满自然野趣。河畔有片面积达50亩的松林,循着石子小路往里走,一棵棵松树参天挺拔。

  走在古街上,浓浓的乡村气息扑面而来。鹅卵石铺就的巷道,错落而有致,木质门窗古典又不失优雅,白墙灰瓦,绿树红花点缀其间。最难能可贵的是,该村在美丽乡村建设中,注重新建与保护相结合,并没有一味地拆老房建新房,而是将其中保存情况较好的老房重新修缮,以重现它们原先的面貌。

  林卫良是坛头村党支部书记。说起坛头的历史变迁,这位当了6届村书记的中年汉子如数家珍。

  据《武义县志》记载,南宋宝庆年间(约公元1260—1264年),坛头村的祖先从义乌迁往现址居住,村中现存婺州窑、古码头旧址以及17幢明清古建筑。尤其是“坛头马灯”,兴起于明朝,已有600多年历史,具有独特的民间表演形式和传统文化内涵。这些文化瑰宝在时间的长河中并没有消失,经过岁月的洗礼显得弥足珍贵。

  但是,汩汩污水险些让这个历史古村落面临没顶之灾。前些年,这个村子遍布猪栏羊圈,只要是晴天少雨,村内总能闻到一股浓重的粪便味。因为粗放的养殖模式,许多老屋或破损倒塌,或拆除不用,猪粪污水四处横流。最让林卫良如鲠在喉的是,因为坛头地势低,只要一到雨天,上游会顺势淌来成堆垃圾,被冲上水岸。

  “每次一到雨天,我都不敢出门,随时要叫人一起去清理垃圾。”林卫良说。

  在县、镇两级党委政府的帮助下,坛头的精品村建设正式提上议事日程。林卫良坦言,建设之初他曾有过疑虑:哪种发展方式最适合坛头?“一位浙工大教授来坛头时,再三嘱咐我不能拆老房。说实话,农村不比城市,农民对新观念的接受程度有限,农民总希望早日住上洋房。那段时间,县里、镇里干部多次向我陈述保护之利,我也心动了,觉得那就试试看吧。”林卫良说,正是这次尝试,让他找到坛头生态发展之路。

  这些年,坛头村两委班子一条心,主动向村民讲形势、释疑惑、做动员,形成全村合心合力合拍推进精品村建设的良好氛围。同时,为确保精品村建设高质、高效推进,坛头村坚持把算好工程进度账、工程质量账、资金使用账的理念贯穿项目建设全过程,融合“生态美”与“人文美”,努力打造具有诗画意境和人文活力的“湿地村庄”。

  如今,坛头精品村建设逐步成型。走在村内石子路上,你能感受到这里的空气清新干净;抚摸老屋斑驳墙壁,你能体会到这里的历史悠久厚重。林卫良说,正是看中这里的发展潜力,来自上海、深圳、昆明的三家大型规划设计公司正在与村里洽谈,希望能参与到古村旅游开发中。

  “等到古村游正式落地,坛头村将成为浙中生态廊道中一颗明珠,重新焕发最美湿地村庄的生机与活力。”谈及未来,林卫良充满希望。

  古码头焕发新生机

   “人改变了环境,环境也在改变人”

  湿地公园的另一头,是履三村。白墙黑瓦,给人的印象就如儿时外婆家的味道。

  履三村里有诸多明清时期的古民居,行走在古色古香里,哪会想到多年之前这里也是垃圾围村、污水横流。

  和坛头一样,往年每至雨季,脏水和垃圾都沉积在此。履三村党支部书记徐德华说,现在的湿地公园处就是以前的垃圾山和污水池,脏乱差的景象看着令人糟心。“这里是我们的家园,没道理让她继续破败下去!”徐德华说,“五水共治”无疑是对村民重塑美丽家园诉求的最好回应。

  徐德华是村级河道长,“掌管”着一段长2.8公里梅溪的水情。白天得空他就会去转转,如果抽不开身,晚饭后也要去走一遍。长此以往,梅溪两岸哪里种了什么树,徐德华都一清二楚,发现污染就会第一时间处理。他的这一个性,武义环保执法人员再清楚不过,因为不论多晚他们都接到过徐德华的电话。

  “我最大的感受,就是通过‘五水共治’,人改变了环境,环境也在渐渐改变人。”徐德华说,日常巡河中,经常能感受到居民素质的提升,在湿地公园溜达的村民不会随地丢垃圾,发现垃圾还会随手捡起扔进垃圾箱。“武义县城常有学校组织学生来这儿游玩,四五个班的学生离开后一点垃圾都不会留下。”他说。

  去年6月底发了一次洪水,地势低的履三村首当其冲。7月1日,履三村40多名党员干部自发集合起来到第一线去排水清涝。村民看在眼里,自发前来帮助排涝。自2014年开展“五水共治”工作以来,镇村干部和广大村民齐心协力,垃圾山和污水池逐渐被消灭,取而代之的是碧波荡漾的梅溪水,柳烟花雾的湿地公园。

  站在坛头村的公园凉亭里眺望,这座从垃圾山和污水池中破壳而出的湿地公园,用鸟鸣和鱼跃诉说着转型新生的喜悦。眼下,履三村正对村前水塘剿劣集中发力,誓要清水伴村美。

  回溯历史,放眼未来,履三村正走在二次因水而兴的康庄大道上。

  履三村有一处履坦古码头,以前当地人仅凭着水路码头与外界来往,村里的毛竹和树运往杭州、龙游、兰溪等地,带回柴米油盐。通公路后,码头的作用日渐削弱,原来维系生计的梅溪水,逐渐沦为招虫生臭的心头痛。

  水的故事正迎来新的篇章。2015年,履三村修旧如旧,将履坦古码头恢复原貌,更令人兴奋的还是梅溪水质的提升。如今的湿地公园成为新招牌,每天在这里垂钓的渔客不下百人,人气越来越旺。

  水盛时,湿地公园上少不了几行白鹭,复苏的生态也让履三村有了二次因水而兴的发展思考———打造白鹭养生庄园。徐德华说,当前履三村村民的经济收入主要还是依靠劳务输出、来料加工、作物种植等,不过眼瞅着湿地公园的好水好生态,想要投身农家乐和民宿的村民越来越多。在此基础上,村里统筹规划建设白鹭养生庄园,将不断丰富以旅游经济为主的发展业态,增收致富。

  鸭鹅场破壳转型精品民宿

  来到武义县大田乡大公山村,烟雨茫茫,独享熟溪河畔的宁静,乌篷船载着一江春水,在远处若隐若现。

  群山,苍木,一水间。在被誉为熟溪“最美一段”的上游某处,就能寻得一水间精品民宿。这里石道古朴,大树参天,房子的廊柱刻着古老的故事,窗棂上有慵懒的夕阳。时隔1000多年,置身于此,仿佛跟诗人孟浩然站在一起,看着同一幅秀美的山水画。

  一水间的客房价虽达几百元甚至上千元,但周末及节假日期间仍旧日日爆满。靠什么吸引人气?除了一水间依山傍水的自然环境外,古朴原生的建筑以及温馨舒缓的节奏都让人称赞。而谁又能想到,这样的一家民宿竟是在一家臭气熏天的养殖场旧址上建起来的?

  2006年,大公山村村民大兴养殖业,到2014年养殖户增长到50多家。整片熟溪,都被鸭子霸占,环境十分糟糕。一水间民宿主人詹丰勇至今记得2014年第一次进入大公山村的情景:“捂着鼻子艰难走过来的,到处是鸭粪猪粪……”做建筑出身的他,准备开个民宿,可因为这里的环境多次打过退堂鼓。

  问题在水里,根子在岸上。2014年始,“五水共治”“三改一拆”在武义全力推进。当地政府“壮士断腕”抓环境整治提升的决心以及实际成效,让詹丰勇心里有了底,对开办精品民宿重燃信心。

  经过各方努力,养殖场纷纷被拆除,熟溪水展露新颜。去年2月,一水间民宿也随之开张。时至今日,这座从鸭鹅场转型破壳而出的民宿,已经成为外地游客来武义休闲度假的“网红”去处,亦是当地厚植廊道经济的一抹亮色。

  鸭鹅场化身精品民宿一水间,是武义将生态优势化为经济胜势的一个生动注解:既不靠山吃山消耗资源,也不守山望山无所作为,而是将旅游经济与生态廊道建设相互融合,使绿水青山变成金山银山。

  武义江悉心打造景观廊道

  武义江是一条流经城市与乡村的河流。在武义县泉溪镇下宅口村,弯弯曲曲的水道,配上绿色植物映衬,带来一番别有风味的生态观感。可是,历史上,武义江曾因汛期洪水满溢,而让泉溪段周边村庄受灾。

  近年来,随着武义江两岸加快堤防建设,洪水漫进村庄的情况大为减少。可是,生态资源一直没有得到有效利用。借着浙中生态廊道建设东风,武义县扛起使命、当好先锋、展现作为。

  6月1日下午,在武义江下宅口至麻蓬段治理工程现场,大型机械、施工人员战风斗雨。泉溪镇人大副主席潘明岳指着一块黄泥地说,工程完工以后,这里将成为四季花田。“其他还有烟堤绿道、秋江隐渔、河埠晓风等,可以说每一段都是一片景。”指着工程设计规划,潘明岳越说越兴奋。

  “全面融入大廊道,全域优化小廊道”,是武义推进浙中生态廊道建设的目标。基于此,武义结合美丽乡村、美丽城防、全域旅游等工作,整合资源,优化布局,重点打造“一廊两带两线”。“两带”包括武义江休闲旅游观光带和永康江五金产业特色带。其中的武义江休闲旅游观光带,就是在加大武义江河流治理,护好一江清水的同时,结合沿线明招文化产业园、履坦千年古埠、坛头湿地公园、古窑址等资源优势,加强沿江绿道等基础设施和亲水项目建设,加快发展休闲观光和生态文化旅游业,成为展示武义文化的重要窗口。

  潘明岳说,武义江休闲旅游观光带能给泉溪镇沿岸村庄带来发展良机。比如,麻蓬村有百亩桑葚基地,可以打造农业经济;巩宅村曾经出过7位进士,在很多人看来这是明招文化发源地……而且,这些村庄紧挨着泉溪镇区,只要形成各自特色,就能够接纳镇区经济和人流辐射。

  让希望之水流进群众心田

  小城武义,处处充满绿色希望。无论是城市居民,还是农村群众,无不感受着绿色崛起给这座城市带来的蓬勃生机。

  经济新常态下,通过透支资源、生态来换得经济增长的方式无法持续,照着老路走下去最终将无路可走。这就需要我们绿色发展、科学发展,给子孙后代留下可持续的美好家园。

  转变发展方式是一场深刻的变革。从粗放发展到绿色发展,短期内很可能对GDP、财政收入等产生影响。如果我们仍以GDP多少论英雄,或有意无意凸显“GDP至上”论调,我们的发展就可能走进死胡同。在武义,通过全面宣传、全域推进、全力提升、全程保障,绿色发展理念深深植入武义人的内心,各级党委政府也通过实打实的行动,让希望之水流进更多群众心田。

  武义绿色崛起之路给了我们不少启示:只有善于抓住绿色转型机遇,不断提高绿色经济发展水平,着力培养环保低碳循环方式,才能拉动经济增长新动能,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

标签:武义 旅游 生态
编辑:王雅倩(实习)
相关阅读
Copyright © 1999-2022 Zjol. All Rights Reserved 浙江在线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