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浙江在线 > 城市频道 > 城市热点 正文

赛龙舟 吃粽子 插菖蒲 记忆中的台州端午老习俗

2017-05-29 09:03:19 来源: 台州晚报 金伟巍

  端午节是一个传统的节日。“赛龙舟”、“吃粽子”、“插菖蒲”、“喝雄黄酒”等是大家记忆中难忘的端午传统。然而,随着大家对节日的理解发生变化,不管是吃食上还是活动上,端午节的过法都有了新的变化,甚至端午的老习俗不被年轻人所知。明天就是端午节了,让我们一起跟着老人们感受记忆中的端午。

  包粽子

  陈阿婆今年75岁,临海杜桥人。她的记忆中,儿时的端午节是个很让人期待的节日,因为节日氛围很浓。

  “小时候,家里很穷,一年到头来也没有什么好吃的,所以节日就意味着盛宴。”陈阿婆说,像端午节,家家户户都会包粽子,跟着妈妈一起洗米,清洗粽叶,爬棕榈树砍棕榈叶,然后一起包粽子。闻着粽子的清香期待开锅的那种心情,特别美妙,那不光是能一饱口福,更是一种娱乐。

  就说砍棕榈叶,陈阿婆记得小时候村里有几户人家家里有棕榈树,所以端午临近时,大家都去那几户人家讨叶子,然后拿回家将叶子撕成窄窄的条状,在开水里烫一下,就能当系粽子的绳子用。在她看来,用绿色的棕榈叶系粽子,跟粽叶的色彩更搭配,比现在用绳子系的更美观,也更有自然气息。

  陈阿婆说,她小时候吃的粽子很简单,就是红枣粽子和豆沙粽子,有些家庭甚至就是包白粽。即便没有现在的蛋黄棕、肉粽、板栗粽这么好吃,但在那个年代,简简单单的粽子足以让一群孩子期待好多天。不像现在,年轻的主妇多半不会包粽子,要吃粽,从超市里拎几袋回来。省事是省事,不过,节的味道也淡了很多。

  “百里不同风,十里不同俗”。台州人过的是同一个端午,但吃进口里的食物却是“百花齐放”。除了粽子,台州还有些地方吃食饼筒、麦饼,糊食饼皮、摊麦饼,老人们都各自有一番回忆。

  缝香包

  除了包粽子,缝香包也是端午的一个传统。佩戴香包,能避邪驱瘟,尤其适合老人和小孩。今年已近八旬的郑阿婆小时候也年年跟着村里的姑娘们一起缝制各种各样的香包。

  郑阿婆告诉记者,小时候没有现在这些颜色鲜艳的布,普通人家也不会花钱去买布做香包,基本上大家都是从家里的旧衣服上或者闲置的旧布上剪一些相对完整的布来,然后在上面绣上一些花鸟图案,缝制成各种形状,最后塞进干花缝制而成。姑娘们的乐趣在于,比谁做的香包好看,谁的更香。

  郑阿婆说,戴香包颇有讲究。老年人为了防病健身,一般喜欢戴梅花、菊花、桃子、苹果、荷花、双莲并蒂等形状的,象征着鸟语花香,万事如意,夫妻恩爱,家庭和睦;小孩喜欢的是飞禽走兽类的,如虎、豹子、猴子、鸡等;年轻姑娘们戴香包最讲究,花色鲜艳,形状各异自然就更不用说了。

  做“菖蒲宝剑”

  古人云“清明插柳,端午插菖蒲蒲剑”。在台州很多地方,过端午的时候都会做“菖蒲宝剑”,家家户户都会把菖蒲剑插在自己家门口、窗上,以祈求这一年平平安安,这是从古代遗留到现在的端午节风俗。

  端午节在门口挂菖蒲是有其原因的,不仅仅是因为它可以驱邪避鬼,最重要它是一种药材,插在自己家门口可以祛除毒气,保人身体健康。

  温岭的王奶奶小时候就从妈妈那里了解到端午要插菖蒲宝剑这一习俗,后来嫁了人做了主妇,到现在自己成为太婆,她将这一习俗传承给好几代人,每年端午,都会做上一些菖蒲宝剑,插在家里的门窗上。

  很多地方端午有喝雄黄酒的习俗,而台州有些地方却不是喝雄黄酒。就像王奶奶的家里那一带,是将雄黄兑上白酒,用菖蒲蘸一蘸,洒在家里的各个角落,家里有小孩子的,还会在小孩子的额头、头顶的发旋上点上雄黄,希望一切虫蛇鬼怪都能远离孩子。这么多年,王奶奶每年端午都会召集全家人回家,然后给每个人蘸一蘸雄黄酒,给每个家人祈福。

  “如今很多人生活在城市里,年轻人可能都不太信这些,也没有人做菖蒲宝剑、蘸雄黄酒,但是如果家里有老人的,相信都会按这老习俗过端午。”王奶奶认为,年轻人有自己的过节风尚,比如过节旅游、吃自己喜欢的食物,这些也没什么不好,但也希望能保留端午的一些老习俗,传承这些老习俗。

标签:端午 粽子
编辑:王淼
相关阅读
Copyright © 1999-2022 Zjol. All Rights Reserved 浙江在线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