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浙江在线 > 城市频道 > 身边新闻 > 金华 正文

七旬老人余春钱无偿捐赠78件从开始清代至民国文书

2017-04-21 15:39:21 来源: 金华晚报 胡哲南

  昨天下午,家住金东区孝顺镇低田村的余春钱老人来到市博物馆,无偿捐赠了其收藏的78件清代至民国的契约文书。据了解,市民捐赠大数量的古代契约文书,在我市尚属首次。

  “我收藏文书的经历,与穷苦出身有关系。”今年72岁的余春钱告诉记者,他12岁时父亲去世,13岁成了一个放牛娃,16岁辍学当了一名木匠学徒。此后20多年,余春钱走街串巷做木工。其中,最让他感兴趣的是听人讲民间故事。“新中国成立前,母亲开了一家茶馆,没事时我就在茶馆帮忙。”余春钱说,他当时就想,将来要是把听到的故事整理整理,写本故事集该有多好。后来,余春钱四处收集民间故事,并成为当地小有名气的“故事大王”。如今,他已出版了两本民间故事集。

  “我在收集民间故事过程中,发现并收藏老文书。”余春钱说,12年前,他偶然在废品堆里找到了一捆捆老文书。经过一番讨价还价,余春钱最终从农村收废品的人手里花数百元钱买了下来。多年来,余春钱老人小心翼翼地保存着这批文书。但是,他担心保存条件简陋,时间一长文书保不住。

  记者看到,余春钱收藏的老文书种类繁多,有房契、地契、田契、执照、自陈细号册,还有一份是相对罕见的清代《浙江布政使司官契纸》。其中,最早的一份文书是同治年间的。

  那么,余春钱收藏的老文书究竟有多少研究价值?对此,浙师大出土文献与汉字研究中心的古文书研究专家李义敏研究后认为,这批土地买卖契约主要以晚清民初为主,时间跨度并不大,但品种较丰富,具有很强归户性。李义敏表示,这批从清代至民国的文书,来自于金华县十四都六图(现金东区孝顺镇一带)一户金姓人家,流传脉络清楚,文献之间可以相互参证,辅之以田野考察和口述史,从中可以清楚地了解这个家族在晚清和民国时期的土地流转过程和经济状况,是研究土地市场、赋税制度、家族发展的重要资料。其中,《浙江布政使司官契纸》很值得注意,这是官方发放的纳税凭证,区别于普通民契,采用雕版印刷。

标签:清代至民国文书 78件
编辑:吴焓焕(实习)
相关阅读
Copyright © 1999-2022 Zjol. All Rights Reserved 浙江在线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