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浙江在线 > 城市频道 > 活动休闲 正文

他,“以竹为生”72年!

2017-04-12 16:01:59 来源: 绍兴晚报 记者 金丹丹

  下着蒙蒙细雨的一个下午,记者去找85岁的赵招法。车子刚驶进鹤池苑小区门口,就看到某幢房子的一楼,一位老人正低着头坐在一个晒匾上,聚精会神地用塑料带编织着。记者走近和他说话,他连头也不抬一下。身边的老伴儿提醒他:“有记者来采访你啦!”他这才抬头冲记者笑笑,然后又埋头苦干起来。老伴儿对记者说:“他就是这样,干起活来特别认真,别的事情都不管了的。”就是这样一位老人,“以竹为生”72年,中间因病停了两年后,今年又开始重操旧业了。

  A

  11岁开始“以竹为生”

  赵招法今年85岁了,这个年纪的老人大多都在颐养天年,每天养养花儿、晒晒太阳,打打太极或是跳跳广场舞,但赵招法却不一样。他每天都在捣鼓他的宝贝竹器。从11岁就开始做竹器的他,对这行有很深的眷恋。

  “我小时候家里穷,不仅要种田插秧,还要去工厂上班。”赵招法小时候住农村,漫山遍野都是竹子,家里人就把竹子砍下来,做成各种竹制品。赵招法就是在那个时候学做竹器,大部分时间他都是一个人在那研究,结果他做出不少东西。这种手艺一直延续到他青年时期。

  “20多岁的时候进了工厂,是一家竹制品工厂,就在现在的越城区萧山街那里。”回忆起往事,老人若有所思地说,厂里做工的时候主要做的是蒸笼,生意可好了。所有的竹制品全部由工人手工完成,大家做得兴致高,买的人也多。

  赵招法从20多岁进工厂开始,一直做到退休。在他的手里创造出无数的竹制品,他已经记不得做了多少个了,在60岁退休那年,他决定将这个行业继续传承下去,所以他在越城区步行街上开了一家小店。

  “我做的就是竹鸟笼,兼卖鸟,也是因为这个,让我认识了很多爱鸟之人。”赵招法在步行街上开了20年的小店,在他的屋子里,各种各样的鸟笼遍地都是。只要说到做鸟笼的师傅,大家都知道是赵招法。

  赵招法的鸟笼做得很精致,从上过漆的高档鸟笼到简单的竹制鸟笼,他都会信手拈来。“鸟笼是我的独门技艺,不少人不会做,也是我自己研究出来的。”在赵招法开店那几年,养鸟的人特别多,他的生意也特别好。后来养鸟人慢慢少了,他的年纪也大了起来,于是萌生了“退休”的念头。

  B

  鸟笼、晒匾全部手工做

  真正让赵招法停下手艺活的原因是两年前,他在骑车的途中不小心出了意外,脑子撞了个大包,里面产生了瘀血。赵招法动了手术后,在家休养了两年。“这两年我什么活儿都没干,心里头太空虚了,觉得应该再找事情做做。”赵招法决定重操旧业,继续做竹制品。这回除了鸟笼,他打算做晒匾。

  “晒匾在农村很常见,用到的频率有点高,所以我想自己琢磨琢磨。”赵招法说干就干,从今年开始,他每隔一段时间,就要骑三轮车去河山桥那里运毛竹。几十根毛竹一起载来,全部都是碗口粗的毛竹,载一次要花费很大力气。

  然后,他在自家屋前将几米长的毛竹砍成一条一条,再用镰刀劈成一片一片,这其中的功夫要花费不少。记者看到,赵招法在做的晒匾是用极薄的竹片穿插而成的,这些竹片有几百片之多,而且都只有一厘米不到的宽度。

  “这个穿插是很考验功夫的,每个竹片的穿插是有规律的,这片是从这边来,那片是往那里去,全都要安排好,不然插出来的晒匾会很难看。”赵招法说,插好竹片后,也就是打好了底盘,接着就是要将大的毛竹围成一个圈,将这个直径为一米的晒匾箍起来,再用白色塑料带固定住。

  “这个固定也是有方法的,先大圈围住,再小圈固定,中间有间隔,间隔也是有一定距离的。”赵招法边说边用一个钻子将底盘与围圈的大竹子分开,将塑料带从底部穿进去,再卷几次固定住,光是这个程序就要花一天左右时间。

  赵招法的屋子里到处都是各种竹子,还有很多已经做好的鸟笼和半成品鸟笼。“你看这个鸟笼,很精致,花费我不少时间,每根竹子都削成一根根很细的才插到里面,还要做出形状,因为鸟笼是圆形的,所以每根竹子几乎都要用手弯过来。”赵招法说现在年纪大了,力气有点用不上,而且牙齿也不太好了,有时候需要用到牙齿咬的时候,就会显得很困难。

  所有的鸟笼和晒匾都是赵招法用手工编织而成的,花费时间长不说,精力也要费很多。身边的老伴很心疼他,但也无可奈何,谁让他喜欢做这些呢!

  C

  每天工作十几个小时

  每天早上7点开始,赵招法吃完早饭就坐在屋前开始做鸟笼和晒匾。他说做一个直径一米的晒匾要花整整两天时间,从早上7点到晚上10点,一天足足要做15个小时。

  “中午有时候会休息一下,但像今天就没休息过,吃完饭就在那里干了。”老伴儿说,赵招法就喜欢做这个,可能是一辈子的爱好,他对这行情有独钟。“我主要就是喜欢,做这个能让我废寝忘食。”赵招法说,他可以不吃饭不睡觉,但不能不做鸟笼和晒匾。

  就这样一直不停地做,周围邻居都看在眼里,有时候会买一两个。“我从年初做起,大大小小的鸟笼做了几十个,晒匾也做了五六个了,卖出的有3个了。”赵招法笑呵呵地说,有买家来买就是对他最大的肯定和动力,他要将这个作为事业做下去。如果能够把爱好当成赚钱的工具,能赚点零花钱,那就一举两得了。

  因为生病,中间断了两年,重操旧业的感觉让赵招法仿佛回到了年轻时代。他有时候还去杭州进货,85岁的年纪让家里人都担心不已。“我让他别做了,又不是家里条件不好,身体要紧,但他不听我的,不管是天冷下雨,就喜欢坐在屋前做这个。”老伴儿说,如今她已经不劝赵招法了,觉得他既然喜欢,那就放手让他去做吧!或许在劳动中能体会不一样的快乐,对身体有帮助也说不定。

  D

  只要热爱那就认真去做

  对赵招法来说,编竹制品确实对手眼协调有好处。“我以前看东西会觉得有点眼花,但自从做了这个后,却发现眼睛也不花了,而且手脚明显比以前快了一点。”赵招法说,唯一让他身体觉得不舒服的就是脊椎那里,因为常年弯腰低头的关系,现在脊椎已经伸不直了,连走路都会一直驼着背。

  “每天不做事我就觉得难受,所以我不靠这个赚钱,就是发挥余热,也是一种爱好。”赵招法的晒匾卖120元钱一个,像这种纯手工的竹器,现在市场上已经不多见了,人家都说他卖得便宜,他倒是满不在乎。“反正闲着也是闲着,动动手有益身体健康。”赵招法说,不知道自己还能做多久,但他想把这行继续做下去,直到做不动为止。

  “做晒匾和鸟笼难就难在要细心,如果要做得精致,就要将每一道工序都做到极致。”赵招法给记者举了一个例子,比如鸟笼的转弯处,如果不用火将它熔化一点,是弯不过来的,这些都是制作的小窍门。“不能用蛮力,不然再韧的竹子也会被掰断。”为了让鸟笼和晒匾好看点,他会给鸟笼上点漆,还会给晒匾编点好看的图案,这些都是赵招法的创新手法。

  对于赵招法来说,做鸟笼和晒匾不是赚钱的工具,而是他发挥余热的“武器”。他觉得老年人应该做点喜欢做的事情,千万不要服老,“年轻人能做的事老年人同样能做,或许还能做得更好。”赵招法说,只要热爱,认真去做,就能成就一番事业,老年人也不例外。

标签:竹子 手工 老人 坚持
编辑:赵佳青(实习)
相关阅读
Copyright © 1999-2022 Zjol. All Rights Reserved 浙江在线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