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浙江在线 > 城市频道 > 活动休闲 正文

一个人的石雕博物馆

鲁迅故里“民族魂”照壁、曹娥江大闸闸碑,他的作品遍布绍兴,如今他守着满院的石雕……
2017-04-11 16:26:13 来源: 绍兴日报 记者 沈卫莉 文 何雯 摄

 

  石雕手艺人老了

  走进绍兴城东卧龙路上的一家企业,你会以为误入一个石雕博物馆。

  石桌、石花窗、人像、生肖、牌坊、园雕、石秤头、石捣臼、石麦凿、石甏盖……偌大的工厂院子里到处都是精美的石雕,甚至还挖有一个水池,雕栏石砌,石龙头会喷水。

  81岁的陶秀峰背着双手,在院子里来回踱步,摸摸这件石雕,看看那块石墙。

  “这是我女婿的工厂,由于石雕摆放占地面积较大,所以我的宝贝都放在这里。”陶秀峰有点落寞地说。俗话说,石匠必须有黄牛的力气,苍蝇的手脚,到了他这一年龄,有点力不从心了。

  干不动了的陶秀峰,用他的话讲,现在是守望石雕。每天早上6点半起床,到晚上9点睡觉,全部时间都在拾掇这些石雕,这是他的心血,他的热爱。他是石雕的主人,也是石雕作品的唯一观众。

  不久前,东浦黄酒小镇相中了陶秀峰的酒文化石雕,力邀他入驻黄酒小镇创意园区。“哪来的精力呀。”他摇头婉拒。不过他也坦陈,待他百年之后,假如后辈无意收留这些宝贝,将全部捐赠给政府。

  30年的石雕路

  陶秀峰是土生土长的绍兴人,家在塔山村,年轻时种蔬菜为生。业余爱好画画、木雕、竹雕等。

  那时,他看到有木匠、石匠在干活,会不由自主地走过去,津津有味地看上很长时间。

  闲时,他会拿出雕刻刀,在木头上胡乱雕刻。一次他在木头上雕刻了两个小摆件,仙女散花和弥勒佛,由于刻得惟妙惟肖,一下子惊倒了众人。

  “所谓天斌,也许就是无师自通。”陶秀峰拿出保存着的这两件木雕,不无得意地说,

  他从没拜过师,后来倒是收过不少徒弟,但如今坚持下来的只有个位数。“石匠这活计现在可不吃香喽,哪个大学生愿意当石匠?现在石匠多以外地人为主了。”

  上世纪80年代,陶秀峰因一手娴熟的木雕手艺而名声在外。一次,有人请他给东湖一石桥雕刻四个石狮子,从没摸过石雕的他,初次试手石雕,石狮子雕刻得活灵活现,对方很是满意。

  “其实,木雕石雕都是相通的。”他嘿嘿一笑,倒是要成为一位好的手艺人,在他看来,文化知识是必不可少的。他的书橱里,摆放着芥子园画谱、石雕木雕书籍,他每天要阅读7份报纸,与时代保持同步。

  陶秀峰不讳言,他当初搞石雕,有赚钱养家糊口的成分。与小摆件木雕相比,石雕多是大件,相对来讲,收益也更可观。后来,他更是承接了许多碑亭、牌坊等石雕设计创作,东湖大佛、柯岩大禹像、鲁迅故里“民族魂”照壁、镜湖碑、吼山石碑坊、越王像、曹娥江大闸闸碑、石栏板雕刻,等等。

  以曹娥江大闸闸碑为例,陶秀峰先雕刻出小件,手下的石匠根据他的作品,依样画葫芦,放大后制作出成品。

  “我做事有一个特点,要么不做,做了一定要做好。”陶秀峰乐呵呵地说。

  与石雕为伴

  近两年,陶秀峰基本不再承接大型的石雕工程,转而摆弄一些石雕工艺品。

  他到上虞古玩市场收集农村里的各种传统实用石器具,石井圈、石桌、石凳、石窗、石墩、石锁……这些石疙瘩大大小小、林林总总有200多件,放在一座小山上,布置成艺术品般。

  陶秀峰认为,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曾经的传统实用石器具会逐渐被抛弃,他收集这些石疙瘩不是为了收藏增值,而是为了留住乡愁。

  去年,陶秀峰还迷恋上了绍兴的“酒文化”,在他的酒文化园内,各色酒坛上都有精美的雕刻。一块高3.6米左右、宽1.5米左右的“酒”字碑上,40多种字体不一的“酒”字集于一碑,中间的一个“酒”字与下部篆刻的两个“酒”字,形成一个“品”,颇具创意。在家里,陶秀峰还收藏有上百只大大小小的酒甏酒坛酒瓶(壶)。

  “有人好吃,有人好玩,我除了痴迷石雕,还好收藏这些酒甏酒坛酒瓶。”他说,这是他在家里建立石雕博物馆的原因,有生之年,与石雕为伴,也就是与幸福相伴。

  这位在石雕路上走了30多年的手艺人,是目前绍兴年龄最大的石雕工艺师之一。

标签:老人 石雕 博物馆
编辑:赵佳青(实习)
相关阅读
Copyright © 1999-2022 Zjol. All Rights Reserved 浙江在线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