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浙江在线 > 城市频道 > 身边新闻 > 宁波 正文

“慈溪模式”领跑现代农业新征程

大手笔描绘农业供给侧改革路线图
2017-03-30 07:48:26 来源: 宁波日报 记者 项一嵚 慈溪记者站 邵滢 通讯员 方迪灿

  农机社会化服务

  慈溪掌起镇古窑浦村桃花园

  慈溪周巷镇新缪路村黄花梨

  海通集团的工人在自动化流水线上分拣冷冻西兰花

  正大集团在慈溪市现代农业开发区建设的水稻生产区

  阳春三月正值毛豆青刀豆等创汇蔬菜的播种季,全国首创的“植保外包”农业现代服务在慈溪一炮打响。来自农资公司的专业植保服务队与30多家家庭农场及专业合作社签订合作协议,服务面积已达1.6万亩。和玉兰农场主胡信炎一样,这些农户很喜欢这种新服务,“不仅省心省力,每亩的植保成本还从300元下降到260元。”

  要发展现代农业,人多地少、工业发达的慈溪并不占有多大的先天优势,但慈溪人向来敢于“第一个吃螃蟹”,敢闯新路子,把这片唐涂宋地建设成创新宝田、高产富田、生态良田。近年来,慈溪市积极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被评为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国家级出口蔬菜质量安全示范区,在全国率先基本实现农业现代化。“慈溪模式”也被认定为全国现代农业发展七大模式之一。

  现代化平台促农业产业结构调整

  把农业“两区”建设作为调优农业产业结构的主战场,是“慈溪模式”的鲜明特点。近年来,慈溪市全面推进“3320”园区建设工程(3个省级现代农业综合区、30个宁波现代农业园区和20个慈溪市级现代农业园区),形成出口蔬菜、名优水果、特色水产、花卉苗木、生态畜禽5大主导产业和蔬菜、生猪、杨梅、葡萄、南美白对虾5个规模超2亿元的产业集群,带动农户创富增收。

  大平台带动大产能。在慈溪北面,占地10万余亩的市级现代农业开发区已引进泰国正大、西部牧业等国内外大型农业企业19家,形成农作物生产能力6万亩,成为省内一流的现代农业园区,辐射带动周边土地27万亩。紧邻城区的坎墩街道积极建设都市农业创新示范区,建设万亩农业公园。占地1000亩的坎墩大学生农业众创园中,首批8名大学生租种了400多亩土地,创造了1000多万元的年产值。

  大项目拉动大发展。慈溪引导重大招商项目向园区集聚,累计实施政府投资项目88个、产业项目11个,完成投资50多亿元,一批投资大、示范带动性强的重点产业项目已开始显现效益。同时,慈溪强化市、镇、农业主体三级联动,分类建设设施果蔬、种子种苗、特色蜜梨等农业主导产业园和农业精品园,近年来累计建成综合园3个、示范园13个、精品园33个,园区面积达20.8万亩,总产值达18.5亿元,成为现代农业新兴增长极。

  规模化农业生产迈上“绿色跑道”

  在经济新常态下,慈溪将绿色生态作为农业转型升级的题中之义,大刀阔斧转变农业生产方式。土地集中连片流转是绿色生态农业发展的基础,慈溪建立健全市、镇、村三级土地流转服务平台,引导土地规模经营,成立土地股份合作社14家、入股土地1.5万余亩,土地流转和规模经营率分别达到72.63%和72.09%,居全国领先地位。

  建设美丽田园。全面开展“清洁田园”专项行动,探索“政府主导、财政扶持、属地管理、统一回收、分类处置”新模式,推行农田长效保洁,实现农业全产业全区域覆盖,农药废弃包装回收率超95%,无害化处置率达100%。大力实施畜禽养殖整治提升工程,积极推广“肥药双控”“测土配方”“绿色防控”等技术,建成农药减量控害增效示范区128个,创建1个省级生态循环农业示范区和12个省级生态循环农业示范点。

  严把农业安全关。慈溪积极构建从田头到餐桌的农产品质量安全全程监管链,在全国率先全面禁止销售24种高毒高残留农药,规模主体的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信息入库率达100%;在省内率先建立出口蔬菜基地“区域化管理”模式,创建省农产品质量安全放心县、省级和国家级出口蔬菜质量安全示范区。

  抱团发展激活农业主体新潜能

  坚持抱团互惠。慈溪努力提升农业组织化程度和市场竞争力。做强农业生产主体,实施强龙兴农、合作社提质、家庭农场提升、新型农民培育四大工程,目前已有农业加工企业355家,其中国家级龙头企业3家、省级9家;专业合作社635家,其中省级示范社12家,国家示范社7家;家庭农场1176家,总面积24万亩;经营服务综合体4家、粮食综合服务中心9家;培育新型职业农民1060人,涉农大学生达110人。

  创新农业合作模式。深入推进“三位一体”农民合作经济组织体系试点,建立健全市镇两级农合联组织,目前已组建10家专业合作社联合社,11家资金互助会完成资金互助贷款2755.6万元。

  优化涉农服务。坚持公益性和社会化相结合,引导组建镇级农事服务中心9家,培育农机作业、统防统治、农资供应等专业化服务机构。积极发展普惠金融,探索全国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抵押贷款试点和杨梅降水气象指数保险试点,推动农业“弱产业”和“强资本”有效对接。

  做好融合文章剑指“六次产业”

  发展现代农业必须“接二连三”,慈溪积极发展农业六次产业,推动农业与二、三产业交叉融合。

  纵向延伸产业链条。促进农产品初加工、精深加工及综合利用加工协调发展,农产品加工转化率达74%。建立健全“龙头企业+合作社+基地+农户”等利益联结机制,积极推行“农超对接”、直营配送等新型营销模式,实现农超对接面积12万亩、订单农业面积31万亩,蔬菜产业全产业链被评为首批全省示范性农业全产业链。

  促进农旅结合,探索休闲观光、文化创意、科普教育等农业复合功能,建设东部水蜜桃、南部杨梅、西部蜜梨、北部葡萄四大休闲观光基地;目前已建成梨文化公园、博物馆,葡萄品种园等近十个大型农业综合体,正在积极推进中横线农业精品线建设。去年,慈溪市实现休闲农业产值7.5亿元,直接带动农副产品销售2.5亿元以上,促进农民增收2亿余元。

  农业“电商换市”正当时。积极培育农村“互联网+”新型服务经济,建立120余个农村电商服务点。去年,慈溪农业电商销售超亿元,农业龙头企业带动慈溪市内外农户30万户,连接基地38万亩,对农户人均收入贡献度超20%。

标签:农业 慈溪 现代
编辑:江小来
相关阅读
Copyright © 1999-2022 Zjol. All Rights Reserved 浙江在线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