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浙江在线 > 城市频道 > 活动休闲 正文

兴趣爱好者集合的号角,衢州的“大生活家”

2017-03-20 15:48:31 来源: 衢州日报 徐聪琳

  社团,是具有某些共同特征、爱好的人相聚而成的互益组织。在许多人心目中,“社团”二字的背后是一段段青葱岁月:在校园的林荫路上欢快奔跑,暂时脱离了课本作业,推开社团活动社的门,和拥有共同兴趣爱好的小伙伴击个掌……

  那么,离开学校这个“小社会”,正式步入成人世界后,我们就脱离社团了吗?并不是。只要有心,总能找到兴趣爱好的安放之地,成为“大生活家”。

  “追寻最初的梦想”

  “我方认为放养更有利于培养人才。圈养式教育隔开种种危险的同时,也隔开了锻炼的机会。”“我方认为圈养更有利于培养人才……”几乎每个周二下午,衢州二中纵骋辩论社内就会上演一幕幕唇枪舌剑。

  “纵骋,取纵横捭阖,驰骋古今之意。”衢州二中的辩论社成立近20年,但直至2012年学校社团联合会成立,才将“纵骋辩论社”登记在册。看着能言善辩的高一社员,身为社长的盛朱灵顿时有一种后继有人的感觉。

  “敢开口就表示对演讲和辩论有一定兴趣。纳新面试时,这类同学通常都会被录取。”在辩论社,通常一个月准备一个辩题,由两位副社长分别带队。两队成员间不断协作磨合,辩论能力日渐提高,“革命情感”也愈发深厚。在不知不觉中,原本的新人成长为主力军,也接过了辩论社的传承任务。

  在校园社团联的名单上,往往既有经久不衰的老江湖,亦有蹒跚起步的新生儿。同一幢楼里,Simmer舞社正庆祝自己的一岁半生日。2015年,徐诺言初入校园,就对学校的舞蹈社团充满向往,但她发现校内只有鬼步舞社团。

  “没有集合多种舞蹈的社团?那就自己建一个。”徐诺言在还不甚熟悉的同班同学中寻找盟友,终于聚齐5个人,达到校方规定的社团成立人数底线。由于错过了第一学期的纳新时机,整整一年,Simmer舞社也只有5个人。

  “我们就是想跳各种各样的舞,人少也没关系,机动灵活。”徐诺言回忆起那段“奋斗”时光,为给社团攒人气,大家想方设法参加各种活动。“运动会、元旦汇演、迎新会……原本没有安排社团舞蹈表演的,我们就上门自荐。”到了第二年,舞社成员达到20人。

  推选出下一任社长人选后,徐诺言显得洒脱。“最初创社就是为了满足个人的兴趣爱好,很任性。接下去社团怎么走,不是我能左右的。”

  社团的“新陈代谢”在高校普遍存在,但社团的价值并不能用持续时间长短来衡量。“有学生在活动中找到自己真正热爱的事物,社团经历可能让他一生受益。而有的时候,社团则因学生实现横向成长,扩展其意义。”衢州一中的观鸟社就是一个典型例子。

  指导老师晁柯介绍,2013年成立的观鸟社原本只是爱鸟、护鸟学生的聚集地。“但学生发现,校园里常见的动物很多,而整个衢州地区的稀有动物也不少。”于是在2016年,观鸟社延伸为社会意义更广的动物保护协会,“爱自然,爱动物,爱生活”的社团宗旨也得到更多实践。

  社团是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载体。但它能带给人最大的感动或许在于“纯粹”——皆因兴趣爱好而起,学生是主导者。这里有欢笑,有汗水,也有懵懂少年勾勒梦想时的最初模样。

  社会平台因需求而生

  “学校社团是以某一个兴趣集合起来一群人。一毕业,原先在社团里结识的同好就可能各奔天涯。”大学毕业后,郑蕾在北京生活了二十年,接触到形形色色的人。她意识到,兴趣爱好并不会因步入社会就消散,社团其实一直持续在人们生活中。“也许是俱乐部,也许叫沙龙,也可能是协会,但本质上依然是因为共同爱好而聚集成的互益组织。”

  去年回到衢州,郑蕾也开始找寻身边“好玩”的社团。“大部队没找着,但我发现衢州有趣的人太多了。”古城平淡的巷陌如同江湖,隐匿着编绳能手、咖啡品鉴师、手工皮具制作人……“就像学校社团联能将各种兴趣爱好团体整合起来,为什么不能创建一个类似平台,以定期活动的方式聚集有趣的灵魂呢?”郑蕾突发奇想。

  于是,郑蕾在自己经营的培训机构中开辟场地,定期举办各种兴趣活动的公益课程。“像干花制作、咖啡品鉴这些活动,有人感兴趣,有人想展示,但都苦于找不到组织。”郑蕾认为,她仅仅是提供了一块让各种兴趣爱好共同生长的场地。来来往往的参与者可能在找到真正热爱的项目同时,也找到了“磁场相近”的人。“然后,他们就可以停下追寻的脚步,转而去建立属于自己的小团体。”

  “任何一个人多的地方都需要建立有粘性的小社团。就像在很多工作单位,共同爱好能把同事连接得更紧密。”周慧娟是衢州日报报业传媒集团的工会干事,她说目前在工会登记的单位社团有12个。涉及内容也五花八门,包括钓鱼、桌游、茶道、长跑……

  “各年龄段的员工需求不同。当你发现自己喜欢做的事,原来还有别的同事喜欢,自然会产生一种相互认可的归属感。”周慧娟觉得,近年来越来越多单位鼓励员工自发组建兴趣爱好团体,并为其活动提供助力支持。

  生活越来越好,人们对于精神文化的发展和需求自然会增加。“参加单位兴趣社团就是在工作紧张之余,对精神层面的放松和补充。”

  遇到志同道合的人

  细心观察,身边各种各样的活动一派繁荣,这其中也不乏一些“另类”的社团身影。

  26岁的苏远就对一个“线上社团”情有独钟,那是个衢州美食微信群。“两百多号人,当然不可能现实都认识。但有一点肯定的,都爱吃!”这个群由两个大学生发起,他们走遍衢州的大街小巷、乡镇市集,寻找衢州的味道:龙游米糊、全旺山粉饺、航埠鸭头、大洲馄饨、上方玉米饼……越来越多“吃货”加入到这个群体中,一起搜寻、分享衢州的美食。

  “人间至味在衢州,我们追求的不仅仅是味蕾的满足,更是这座城市生活的味道。”深更半夜,常有人在群里吆喝推荐市区好吃的夜宵。有时候,苏远看到信息会马上出门,碰到蹲在同一个小摊位上等待的人,他想,这个食客会不会也在“吃货群”里呢?

  也有从线上发展到线下的团体,如徐燕和她的“肉友”们。“本来只是在网上交流多肉种植经验,后来就变成衢州本地人约在多肉园里见面了。”徐燕的多肉植物园成了集合的“阵地”,天气晴好的日子里,一群人能对着萌嘟嘟的多肉植物看上一整天。“现在生活节奏太快,看看多肉,心情会放缓,这也是现代人自我调节的一种方式。”

  然而,并非所有社团都是“骄傲放纵”地生长。天文爱好者林家骏正在向衢州市科学技术协会申请注册一个天文学会。“如果单单作为一项兴趣爱好来说,天文学的严谨和琐碎,注定了它的‘小众’。”林家骏希望天文学会正式成立后,能借助科协的资源拓展科普知识,也引出更多衢州潜藏的天文学爱好者。

  “志同道合,要先有‘志’才能合。”林家骏也感叹现代人生活观念的变化催生着各种团体的诞生。他认为,人找到能让自己专心致志去热爱的事情是一种幸福。“钻研,不停地钻研。然后才能在热爱的事情上,你开始有话要说。再然后,你的目光会被同样专心致志投身于你热爱的事情上的人吸引,因为他们也有话要说。当大家都开始说话时,就会发现彼此,会向彼此走近。”

标签:兴趣 生活家 衢州
编辑:吴焓焕(实习)
相关阅读
Copyright © 1999-2022 Zjol. All Rights Reserved 浙江在线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