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浙江在线 > 城市频道 > 身边新闻 > 衢州 正文

绿色城市,打造更好人居环境

2017-03-03 14:18:55 来源: 衢州日报 倪晗 赵欣

  位于钱江源头的衢州,绿水青山,绿色生态是衢州的“金名片”。绿色也是现代田园城市最鲜明的特征。

  2012年,我市提出以打造浙江生态屏障、现代田园城市、美丽幸福家园为目标,打造更好的人居环境。因此近年来,我市全维度擦亮“绿色名片”,把全市域当作大景区来谋划和建设,推进城市景点化、郊区田园化、小镇特色化、乡村休闲化,城乡之间河道相通、绿道相连,全面提升城市发展质量,加快建设具有衢州特色的现代田园城市。

  城市就是景区

  每天下班,家住市区玉龙湾的严女士都要到小区不远处的市民公园锻炼身体,这是几年来她雷打不动的习惯。用她的话说,一天不走进公园里呼吸新鲜空气,就觉得浑身不自在。“每天都要让肺洗个澡。”严女士的话道出了衢城百姓的心声。

  截至目前,全市新建园林绿地面积4800公顷,建成区绿地率达到37%,人均公园绿地面积达到13.5平方米,市民从家门口出发步行300米即进入公共绿色空间,城市绿化工作取得显著成效,形成了“全城皆园”的景观,真正实现了“城在绿中”,青山绿水特色进一步显现。

  水亭门下穿隧道实现上行下穿,水亭门和北门历史文化街区成为游客必到之处,天王塔和文昌阁时隔多年重现,延续了历史文脉,留住了乡愁。每逢节假日,上下街、坊门街人气爆表,“十里长街”再展新姿,人气、商气加速集聚;城市绿道,犹如一张巨网四通八达延伸向公园、景区、社区等城市各个角落,为市民出行提升了不少幸福指数;西区花园东大道绿道、鹿鸣公园融入“海绵城市”理念,最大限度地减少城市开发建设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将70%的雨水就地消纳和利用……精致、和美、儒雅的现代田园城市触手可及。

  “营造绿色城市生态宜居环境,是近年来城建工作的一项重要任务,在加快新型城市化的进程中,牢固树立绿色发展理念,坚持生态环境优先,大力塑造城市特色。”市直第二代表团成员、市住建局局长周红燕说,依托“海绵城市”建设,推动城市生态建设。坚持“水城共生”,已开展实施生态修复、旧城改造、绿道建设、基础设施完善等多方面项目工作内容,计划三年安排“海绵城市”八大工程项目45个,其中古城墙遗址公园、老儿童公园、市民足球场等项目的“海绵城市”建设成效明显。

  城市基础设施日趋完善

  连接各个村庄的乡村公路平坦整洁,沿线种植了十几种不同的乔木、灌木,并配置了不同的花卉,同时做了大卵石收边、小卵石铺设、钢木结合、仿木等设计。公路更精致了,也更宽敞了,即便是行驶到柯城区七里乡这样的山区,也有一种如履平地的感觉,行车时速始终可以保持在50公里上下。“现在的农村公路四通八达,标识标志也都非常清楚,无论是自驾还是坐公交车,几乎和城区一样方便。”

  城市道路基础设施建设投入加大,2012年至2016年,新增道路长度5381.30公里,新增道路面积达9291.40万平方米。“交通治堵”落到实处,连续3年完成市区“十大堵点”治理任务,全市新增公共停车位7337个。我市积极推动美丽公路建设,融入和服务社会经济发展,着力实施农村公路“全域通达、全域提升、全域惠民”三大工程,把农村公路沿线打造成产业布局的大平台、美丽乡村建设和休闲旅游的大走廊。截至目前,全市农村公路总里程达7394.081公里,已与高速公路、干线公路两大层次实现相互衔接。

  内河水系、道路、地下管网等都是城市健康运行的命脉。城市内河水系管理日趋智能化,完成了城区进出水口的智能化改造,内河水系进行全面清淤,开展城区水系污染源排查专项行动。城市供水与污水处理能力明显增强,新铺设供水管道13548.72公里,排水管道12811.03公里。

  周红燕说,近年来,我市坚持以生态建设为中心,进一步推进宜居城市建设,全力推进“治水、治污、治堵、增绿”工作。借力“五水共治”,开展城区水体整治和长效管理,全面提升城市内河及小微水体水质质量,确保全域消灭劣Ⅴ类水体;大力推进城镇污水处理设施建设工程,完善污水收集管网,稳步推进“村收集、乡转运、县处理”的城乡垃圾处理一体化模式;加快城市道路建设,重点建设中心城区出城通道、新建和改造连接功能片区主干道路、打通断头道路;加快推进城市园林绿化建设,巩固国家级园林城市创建成果,注重抓好点、线、面布局,加快城市公园、城市绿地的改造提升,强力推进全市绿道网建设,顺利通过国家卫生城市复评、国家文明城市创建迎检。同时,加快推动绿色建筑和新型建筑工业化发展,推进新型建筑工业化基地项目落地,积极扩大太阳能与建筑一体化的光电利用面积和范围,完成部分既有建筑节能改造任务,开展新建农村住宅建筑节能建设。

  打造美丽乡村升级版

  绿色城市离不开美丽乡村。党代会报告中指出,以景区建设的理念和标准整治提升村庄环境,持续加大治水造景、治危拆违力度,加强历史文化村落保护利用,全面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

  常山县辉埠镇彭川村,把“拆治归”推向纵深、进行到底,交出了一份漂亮的答卷:截至2016年,全村拆违22000平方米,村庄变得整洁靓丽。常山代表团成员、辉埠镇彭川村党支部书记江志耀说,拆的同时要积极寻求治理之策,拆掉违建只是第一步,建设美丽家园、发展美丽经济,实现村美民富才是最终目标。“目前,我们村已经引进投资意向资金2300万元,计划重点用于发展乡村休闲旅游和美丽乡村建设。”

  五年来,我市加快推动美丽乡村建设从“盆景”变“风景”,扎实开展集镇改造提升,大力整治村庄环境,普遍推行农村垃圾分类,加强历史文化村落保护利用,连续3年荣获“全省新农村建设优秀市”称号。通过五年的努力,我市城市化率提高了近9个百分点,在中国社科院城市宜居竞争力排行榜中位居全国第十九位、浙江第二位,人民群众从城乡发展的巨大变化中得到了实实在在的实惠。

  常山代表团成员、金川街道党工委书记李德生建议,今后我市以国家休闲区作为绿色发展的战略方向,打造核心品牌,坚持城市与农村互动、互补、互促,发展全域旅游,打造以乡风乡俗为主题的乡愁文化,坚持把“拆治归”作为绿色发展的战略路径,力争治危拆违出空间,治水造景成景区,回乡创业强实体,让乡村休闲旅游、全域旅游、乡愁文化的发展有空间,有特色,有主体。

标签:人居环境 基础设施
编辑:董佳宁(实习)
相关阅读
Copyright © 1999-2022 Zjol. All Rights Reserved 浙江在线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