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浙江在线 > 城市频道 > 身边新闻 > 绍兴 正文

社会各界一周捐款58万元660多天后 他战胜了病魔

2017-02-21 10:05:25 来源: 绍兴网-绍兴晚报 张亮宗

一家三口回到嵊州。戴口罩者为裘恺航。

昨天上午9时55分,从北京大学第一医院治愈出院的裘恺航,在父母的陪同下,坐上了返乡的列车。

2015年7月,嵊州中学原高一(1)班学生裘恺航被确诊得了白血病。为帮助裘恺航一家战胜病魔,社会各界纷纷捐款,不到一周时间就筹集了58万元爱心款。

在近两年的时间里,裘恺航的父母不惜变卖家产,放弃工作,到杭州、上海、北京等多家医院治疗,花了共计90万元的治疗和康复费用,终于换来了北京大学第一医院的一纸诊断书:患者2015年11月因“急性髓系白血病M5”于我院行“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术后14个月,原发病无复发,健康状况良好,可以“恢复正常学习生活”。

裘恺航病愈回家,还能上学吗?嵊州中学的校领导表示,欢迎他重返校园。

一名学生的病情牵动一座城市

2015年7月13日,天气炎热。在嵊州市文化广场,一群爱心市民与志愿者正在为嵊州中学患白血病的学生裘恺航募捐。

在这么热的天气里,爱心市民与志愿者为一名普通学生募集救命款的事,在嵊州市还从未发生过。

据了解,裘恺航出生于一个退伍军人家庭。父亲裘洪东是1990年3月入伍的老兵,复原回到嵊州后,在家艰苦创业,日子过得紧巴巴。好在儿子裘恺航读书十分刻苦,初中毕业后,以优异的成绩考入了嵊州中学。2014年,在政府部门的扶持下,裘洪东一家获得一处社会安置房,开始在嵊州市区安居,不用再租房过日子了。

正当全家准备在2015年6月28住进新家时,病魔却降临到了裘恺航的身上。经浙江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检查,裘恺航得的是急性白血病。面对病情,全家人都不愿意相信这是事实。数天后,医院再次检查,确诊为急性髓系白血病。

16岁的他,风华正茂。父母亲在看到医院的诊断书后,只有一个念头:卖掉房子,也要拯救儿子的生命!

裘恺航的邻居李琳说,裘恺航是一个十分懂事的孩子,从他上初中起,每次回家总是做好饭菜,等待打工的父母回家。当李琳得知裘恺航患上这样的重病后,当即拿出了1000元爱心款。

班主任吴玲燕告诉记者,在学校里,裘恺航是高一(1)班的班长,平时对班里同学十分关心,同学们称他为“微笑天使”。为帮助裘恺航治病,吴玲燕四处奔波。

很快,得知消息的市民越来越多,爱心如潮涌来。第一天,爱心捐款就达15万元;第二天,20万元……不到一周时间,就汇集了58万元爱心款。裘恺航的父母激动地请求市民,暂时别再捐款了!

嵊州市舍得读书会的秘书长任锋表示,为了筹集爱心款,会员中有的拿出了多年珍藏的字画进行义卖,大家都希望裘恺航能早日康复,早日回来学习。

“现代医学技术这么发达,为了救一个孩子,我们应该努力。”该市少体校的裘红波校长说,本来裘恺航家刚有了新房子,可是一场突如其来的重病,给了全家人带来大灾。好在微信、媒体的及时宣传,大家的爱心捐助,才让他们一家有了共同战胜病魔的勇气与决心。

裘洪东说,自己一辈子都没有挣到50万元。2015年夏天的这一周,每一分增加的爱心款,成为他们家一辈子也还不完的恩情。无论如何,要把儿子的病治好,将来回报社会。

在爱心人士资助下顺利完成移植手术

裘恺航患病后,医院不仅成了他们全家依赖的港湾,也成了家人们一起对抗病魔的战场。

据了解,急性髓系白血病是由于身体造血系统产生病变而引起的,血液细胞在某一阶段停止成长并恶性增殖。但这种肿瘤性疾病并非不治之症,根据现在的医疗技术,只要早发现、早治疗,找对方案、有足够的资金,还是有希望治愈的。

在爱心人士的资助下,裘恺航在浙一医院经过了为期4个月的化疗,但病情只有部分缓解,达不到理想的效果。必须进行造血干细胞移植手术,才有可能挽回生命。

11月10日,裘恺航转院至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并得到了该医院肿瘤中心专家组的积极诊治。

骨髓造血干细胞移植手术当天,裘恺航的父亲隔着厚实的玻璃窗,看着里面儿子那平静而专注的表情,感觉他来这里的目的仿佛不是为了手术,而是把它看成是一次旅行。

第二天,在药物的作用下,裘恺航开始出现化疗反应。为了不让家人看见他的痛苦,他关掉了电灯,拉下了百叶窗。

药物反应让所有食物都变得毫无滋味,裘恺航头晕目眩,胃里翻江倒海。但他勇敢地擦干残液和泪水,拿起筷子……

裘洪东说,在探视通道的门上,挂着一张移植仓内病人信息公布表,上面每天公示着仓内病人的白细胞、红细胞、血小板、中性粒细胞等数字。这4个数字不仅说明着他体内血液细胞在药物作用下的变化情况,也说明着仓内儿子的生命体征和危险程度。当身体达到移植的要求,崭新的造血干细胞带着捐献者的热情、医护人员的希望以及所有亲朋及爱心人士的祝福,流进他的体内,完成一次生命的接力后,那几个数字不仅代表着新血液细胞的活跃程度,更代表着手术是否成功。

12月24日,裘恺航在护士的帮扶下走出移植病房,搬到过渡病房8号床。移植成功了!

儿子病愈返乡后爸爸发表感恩“宣言”

原以为经过移植手术,治疗之路将会变得很轻松。然而,现实并没有想象的那样乐观。由于这是高危难治的病型,医生在手术前就使用了超高剂量的预处理药物,从而对他的身体造成了极大的伤害。

口腔溃疡、胃肠道感染、消化道出血、出血性膀胱炎、急性移植物抗宿主病……移植后的疾病,在他出仓后接踵而至。

裘洪东说,那时的儿子,整张脸充血膨胀,肿得象个发酵的面包,眼睛被挤成了一条线,睁都睁不开;口腔大面积溃疡,只能依靠两天一次的紫外线照射才能得以控制,说话都成难题,更别说咀嚼吞咽食物;而膀胱出血对于一个移植后的病人来说,根本无药可用,唯一可做的就是大量地喝水、喝水、喝水……用大量的水稀释尿液中的药物浓度,从而减小对膀胱粘膜刺激性的伤害。

裘洪东说,每当面对这些不忍直视的画面,那种揪心的痛真的无法用语言表达。儿子毕竟还是一个孩子,还没有好好认识世界,体验生活,却要承受如此巨大的伤害,谁能忍心?

但裘恺航没有轻言放弃,不仅积极配合治疗而且信心满满,经常想出不同的方法去对付那些治疗过程中出现的各种伤痛。他虽然只有16岁,但他面对如此巨大的苦难而表现出来的沉着和冷静,让父母惊叹不已。

经过一个月的治疗,那些表面的病症终于被控制住了,但那些看不见的病毒却在他的体内渐渐地累积。在接下来的日子里,又出现了血液巨细胞病毒感染、淋巴增殖性疾病等。因为骨髓恢复因人而异,不能强求,继续住院和输注血小板也有一定的感染几率,直到2016年2月29日,整整住院111天的裘恺航就这样勉强出院了。

能出院当然是好事,对裘恺航来说更是如此。面对新的环境总怀有一种新的好奇和新的希望。可对于家属来说,却是一次更大的挑战:房间里的空气、水、生活用具是消毒的第一对象;外面采购的食物更是严格慎重选择,需要绝对新鲜、干净、容易消化然后煮熟、煮透;绝对不能购买腌制品、半成品、辛辣材料、不吃隔餐食物、不去人多的地方……

最担心的,还是体内的血小板。住在医院外面,无法知道它升了还是降了。于是,过不了多久,就要回医院检查。整整一年时间,裘洪东和妻子陪着儿子,一直和病魔战斗着。

2月19日晚上,拿到儿子治愈的医院诊断书后,裘洪东第一时间向关心他们一家的爱心人士发了微信,告知返乡的时间。

裘洪东说,社会各界无私的爱,不仅让儿子的生命得以延续,更使他们这个频临破碎的家庭得以保全,“在今后的日子里,不管未来如何,只要我们一息尚存,定会回报社会。”

标签:感恩 病魔 出院
编辑:徐之冰(实习)
相关阅读
Copyright © 1999-2022 Zjol. All Rights Reserved 浙江在线版权所有